李麗莎
摘 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經歷了一個曲折前進的歷程,本文主要介紹了會計理論的定義,并分析了我國會計理論的研究現狀,結合我國現狀探討了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會計理論研究;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一、 會計理論研究的意義
1. 會計理論的定義
會計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也依賴于會計實務。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會計發展的歷史就是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相互促進、相互成長的歷史。因而,對會計理論的定義離不開會計實務的作用。
結合中西學者對會計理論研究來談,美國利特爾頓教授認為會計理論就是一種對會計人員的行為規范的解釋;亨德里克森認為會計理論是評價會計實務的一種依據,指導著會計實務和會計程序;美國會計學會將理論定義為“前后一致的、將假定的、概念的和實用的原則結合在一起形成研究某一領域的一般框架”,卻并未對會計理論給出明確的定義。
我國葛家澍教授在《什么是會計理論――規范會計理論的一種觀點》一文中對會計理論的定義很到位。他提出,“理論是有層次的,從抽象的會計原則到具體的會計程序和方法的研究,只要講出道理,預測前景并指導怎么樣將做得更好,會計中的大小道理都是會計理論。問題在于,這些道理是否能正確的解釋和預測現象,并指導人們去運用它們更好的處理會計實務,產生相關、真實、公允的會計信息,并有效的利用它們為經濟決策服務”。葛家澍教授的觀點深入淺出的解釋了會計理論的定義,也比較符合會計實踐與一般認知,定義也很具體規范,不拘泥于形式。
2. 會計理論的作用及相關理論基礎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會計為經濟發展服務這一根本作用,會計理論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更好的指導并改進會計實踐,規范各種經濟活動。就目前來看,關于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占絕對主導地位的主要有“會計管理活動論”“會計信息系統論”和“會計控制論”三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會計理論研究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1980年我國著名會計學家閻達五教授和楊紀琬教授認為“無論從理論上看還是從實踐上看,會計不僅僅是管理經濟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職能,是人們從事管理的一種活動”。它認為會計管理是會計概念內涵的進一步深化,體現了會計工作的最根本屬性,它要求會計機構或人員利用系統的會計方法對投入企業生產運營的資金及其流轉實施的管控,旨在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會計信息系統論的觀點的擁護者――利特爾頓指出“會計的顯著目的在于對一個企業的經濟活動提供某種有意義的信息”。我國權威會計學家余緒纓教授也在 1980年指出:“應把會計看作是一個信息系統,它主要是通過客觀而科學的信息,為管理提供咨詢服務?!?/p>
郭道揚和楊時展兩位教授通過對現代會計環境和未來經濟發展進行詳細分析,認為會計最本質的目的在于反映并管控企業的各類經濟活動,現代會計應當以受托責任制為基礎,以決策為手段,對企業的各類經濟活動通過標準化的原則和方法進行記錄和傳遞,從而幫助管理層進行管控活動,會計控制論由此而產生。會計控制論能夠結合企業過去的生產經營管理狀況、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屬于多方位、全面控制。
聯系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會計控制論更具有現實意義。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我國國有企業雖然規模大,但是效益普遍較差,如何發揮會計控制在受托責任制下對各委托人負責,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很嚴重,很多企業甚至設了好幾套不同的賬以應付各種利益需要,因此需要發揮會計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控制作用;三是隨著國際經濟交流的日益深化,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究是我國不可避免的問題。
二、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現狀
我國的會計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財務管理和財務會計兩個方面,并對管理會計進行了一定研究,但是尚未形成體系,另外我國一些學者也對管理會計的一些分支進行了深入研究,如環境會計等。
在財務管理方面,主要是對財務管理的目標進行了一定探討,但是關于企業財務目標卻形成了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等不同的觀點,呈現多元化特色。另外,也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模式和企業內部財會機構分設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再者就是對財務管理細分理論進行了一些探討,如現金流量管理、研究企業理論目標與現金流轉的關系及對現金流量進行核算、資金循環周轉等。還有就是資金成本與風險管理,這些主要研究如何降低企業籌資成本、在投資時如何實現收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等問題。
在財務會計方面,主要是對會計理論體系、會計準則及財務會計實用性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像會計理論體系就著重對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及財務制度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并結合我國現實狀況不斷修訂現行的會計準則,使其不斷跟上我國的經濟發展步伐;還有就是對會計的職能和目標進行明確,對各種會計政策問題結合企業現實中遇到的狀況不斷加以規范和完善。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的是,會計理論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我國會計理論發展缺乏系統性的概括與總結,特別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很多問題都是其他國家所沒有遇到的,有些西方的會計理論很可能不能解決我國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
另外,我國的會計信息披露透明度還不夠,2008年金融危機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報表使用者只看到報表中的數字,卻沒有去追尋報表披露外的其他非財務信息;大量的劣質資產經過人為操縱,變成了次級債券,在市場上流通,最終這些次級債券到期無法兌付,引發金融系統的崩潰,最后演變成次貸危機;對于衍生金融工具,其作為一種金融交易和投資手段,我國還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研究,在2014新修訂的會計準則方面,對衍生金融工具并沒有做出具體而詳細的規定;另外,我國正處在改革時期,企業改組、兼并及資產重組的問題較為常見,但是我國市場因素比較復雜,這就使得在這些兼并重組行為中很多交易的計量與判定都存在一定缺陷。像這種基于經濟發展而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作為會計理論的研究者也要不斷結合實際、開闊思路,提出創新、切實可行的措施。
再者,我國對管理會計的研究都還比較零散,還不成熟。我國的管理會計理論還沒有結合我國特色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創新,很多都是借鑒國外的管理會計理論,并且都附帶了很多復雜的數學模型,沒有結合實際工作管理需要進行研究。
三、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趨勢
我國會計理論經歷了古代的原始計量記錄如結繩記事等,到近代復式簿記的演進與應用,再到當代我國會計理論研究與經濟政治發展的狀況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的會計理論研究又開始走向繁榮,并不斷結合國際會計準則,完善我國現有的會計準則體系。
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來看,知識經濟、大數據對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提出了嚴峻挑戰,與此同時,也給會計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機遇。我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我國的會計理論研究將有如下三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首先是會計報告模式的轉變。處在“互聯網+”的數據時代模式下,在對數據質量要求有保障的前提下,我們對數據的時效性要求更高,并且對數據的完整性與相關性要求更嚴格。我國會計報告模式應當由傳統的財務報告模式向彩色報告模式發展,靈活披露各種會計信息,并要在報告中披露更多的非財務信息,如顧客的滿意程度、環境保護及人力資源信息等等。而且我們的財務報表要增強時效性,像年報不能再是年度終了4個月后才公布,因為在市場變化迅速及信息傳播迅速的時代,很多因素的改變都會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會計報告的時效性不夠,將會對金融市場造成重大影響。
其次是會計理論研究將與其他各學科相互交差滲透。盡管會計實務對會計理論的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發展動力。結合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及企業需求來看,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全方位的會計理論,而這就需要在進行會計理論研究時也要借鑒吸收其他學科的優秀理論,形成系統性的思維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會計實務中存在的問題并用更開闊的思維去深化會計理論。以經濟學向會計學的滲透為例,會計理論的研究也要結合各種經濟學的原理來發展創新,還有其他學科,雖然不相關,但有些研究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
最后就是不斷完善現有的會計體系,并逐步走向管理會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聯系企業的實際會計管理及決策的需要,因為理論研究最終都是要為實踐服務的,且對實際會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我國企業的管理機構還應當注重設置專業的管理會計崗位,會計從業人員也要注重管理知識的學習并提升管理會計能力。再者,我國的理論體系應當結合我國國情逐步進行完善,并要注重發揮其在企業管理和財務管理領域的作用,引進一些國外的管理會計理論應用于我國企業銷售、成本等方面的管理。
四、 總結
本文主要對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了一定的探討,提出了我國的會計理論研究將走向會計理論研究將與其他各學科相互交差滲透并逐步走向管理型會計的發展趨勢等觀點,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光遠,吳聯生中國會計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會計研究,2000(10).
2. 葛家澍什么是會計理論――規范會計理論的一種觀點.會計研究,2000(10).
3. 葛家澍,劉峰.會計理論――關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結構的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4.郭道揚 .會計史研究(第二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5.王躍堂,孫崢,陳世敏.會計改革與會計信息質量.會計研究,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