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林
摘 要:為了實現構建節約型政府的目標,以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為切入點,在深刻把握固定資產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提高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發揮固定資產在履行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職能方面的作用。然而不容忽視的是,近年來,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以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為切入點,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對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措施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究其原因,還在于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觀念的上相對滯后、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固定資產的管理觀念上,傳統的管理觀念依然有較大的影響。例如,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的使用方面往往會存在閑置浪費等現象,“輕管理,重購置”是行政事業單位在日常運營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具體表現為,在進行資產購置的過程中,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宣布購置決策和購置辦法,在購置任務完成之后缺乏對所購資產的有效管理。除此之外,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也會因滯后的固定資產管理觀念而產生一定的問題,究其原因,還是固定資產的管理方面會計人員的風險意識較弱,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缺乏實際的市場考量,忽視其成本收益的有效性。
2.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方法缺乏科學性
在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帶有明顯計劃經濟時代特點的會計核算方法,例如貸記固定基金、借記固定資產等依然較為普遍地存在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之中。這種滯后的會計核算方法已經嚴重偏離了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無法滿足現階段市場化管理的需求。其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政府進行決策時,因政府的財政狀況與單位固定資產采購計劃相脫節導致財政部門難以及時準確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單位實際財務信息,并最終造成財務部門無法為政府決策提供有用的參考信息的尷尬局面。②不科學的固定資產折舊方式在反映固定資產經濟價值真實變化方面準確性和可靠性較低,無法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狀況。③固定資產的流失現象在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也相對較普遍地存在著,究其原因,還在于“賬外資產”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資產被管理人員侵占的問題。
3.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環節管理關系不清晰
制度的構建對于約束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行為具有重要作用,在行政事業單位運營過程中采購計劃的制定不符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實際需要、因對采購人員監督不力而造成固定資產的采購大大超出預算等情況都表明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環節管理責任劃分不清晰,在制度構建上還存在制度缺失等問題。除此之外,已入庫的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相對較短、在保存過程中發生損壞等現象也較為普遍,究其原因,還在于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固定資產的保管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與科學的管理方法。與此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流失風險也相對較大,在固定資產的調配和使用過程中缺乏科學合理的調配制度與使用制度,使得對固定資產的調配和使用違背行政事業單位流程規范。
4.高質量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相對缺乏
管理體制的效果能否得到有效發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管理人員專業素質的高低。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質量與效率,高質量、專業性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必須得到有效配置,以適應行政事業單位大量固定資產管理任務的需求。但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相對缺乏,且專業素養較低,無法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固定資產管理目標。這一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固定資產的完整性與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固定資產的管理過程中搪塞敷衍、缺乏責任感等現象反映了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在管理態度上存在著嚴重問題,并最終導致固定資產管理的完整性與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②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專業能力相對較低,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長期固守傳統經驗,缺乏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有相當一部分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是兼職人員,對單位的管理工作做不到盡心盡力與全心全意。③現階段,隨著網絡科技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對信息技術認識不清晰、掌握不牢固等現象也相對普遍,這直接導致了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頻繁失誤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固定資產的使用效果。
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
1.樹立新的管理理念,以科學理念提高固定資產管理質量
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固定資產管理質量和優化固定資產管理模式,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理念的革新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以改善公共管理水平為目標,以提高內部管理效果為切入點對促進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該注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正確認識固定資產對于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平穩運營的重要性。以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質量為目的樹立正確的固定資產管理理念,并將其貫徹落實到清查、核算與記錄的各個環節,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安全性與完整性。其次,在固定資產管理決策和固定資產管理的控制等方面要結合市場經濟發展形勢,使固定資產的決策和管理符合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符合市場要求。因此,確保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在樹立正確管理理念的基礎上提高管理意識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最后,在進行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增強風險管理意識。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管理風險,以風險管控為出發點,以保值、增值為最終目的,科學制定、合理調整固定資產管理風險管控制度、提高風險管理意識。
2.優化財務管理,提高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方式的科學性
財務管理體制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固定資產管理的效果,究其原因,還在于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方式受到財務管理體制的制約,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體制會極大提高會計核算方式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因此,以財務管理體制為切入點優化固定資產的管理方式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質量與水平。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應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方面。①做好固定資產的預算管理工作,推進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改革。賬外資產、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不透明等問題在固定資產管理中較為普遍,為了有效降低和避免此類問題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影響,做好固定資產的預算管理工作具有關鍵性意義。因此,改革固定資產管理模式,強化固定資產管理力度,對工作中出現的弊端做到發現及時、處理及時,增強固定資產管理的有效性與可行性。②革新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方式。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方式對固定資產管理效果有著重大影響,因此應以革新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方式為出發點,采用科學的折舊方式,確保相應成本支出和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價值消耗能夠得到充分反映。
3.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效果
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效果,以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為出發點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相關細則的制定和完善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首先,結合單位實際發展需求制定出所需的固定資產購置計劃表,在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明確計劃購置資產的價格信息,并加強對采購人員行為的規范力度。其次,為了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對固定資產造成損害,規范使用流程、嚴格使用制度都是相對有效的手段。在資產入庫時做好資產入庫檢查工作,確保資產質量的完整性;在資產使用時,對資產使用前的狀況做好詳細記錄,并配備相關技術人對資產使用方法進行指導,以確保所用資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其有效價值。最后,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資產的回收效益與循環使用價值,在固定資產使用和折舊后采取有效手段提高對其后續處理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4.建立管理隊伍,提升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質量的關鍵在于提升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因此,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為出發點,在結合財會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管理人員工作的科學性與規范性。除此之外還應注重提高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使其形成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工作理念。
三、結束語
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不僅對維護其自身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更對其服務社會能力的提高有著重大影響。本文以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為切入點,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例如,固定資產管理觀念滯后,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方法缺乏科學性、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環節管理關系不清晰以及高質量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相對缺乏等,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諸如樹立新的管理理念,以科學理念提高固定資產管理質量、優化財務管理,提高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方式的科學性、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效果以及建立管理隊伍,提升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等措施,希望對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質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易衛獻.論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固定資產管理.財會學習,2016(10).
2.呂化鸞.論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7).
3.蔡麗琨. 論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固定資產管理.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06).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