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馮華
摘 要:隨著我國事業單位規模的不斷擴大,事業單位的管理也需要不斷創新與突破。在事業單位規模擴大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難以避免的內部管理問題。本文主要通過對我國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的探究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提高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可行方法,希望有利于提高我國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國有資產
一、當下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1.國有資產損耗嚴重
資產的循環過程是購置――使用――處置三個環節。對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的管理也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探討。
(1)購置。由于購置資產的資金多是國家財政撥款,基于資金來源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單位購置資產的預算往往無法詳細而精確,預算過程也缺乏科學性和民主性,甚至還存在部分官員以權謀私等問題,造成單位的資產浪費、資產流失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而對于以權謀私的問題,在購置固定資產的過程中,由于存在許多的漏洞,所以大大增加了不法行為發生的概率。
(2)使用。由于在資產購置過程中進行盲目預算,這樣會導致使用的環節中很有可能出現購置資產的使用率不足的情況,進一步增加了國有資產損耗的程度。而且在使用過程中,許多人為的原因會導致資產流失現象不斷出現,但目前來說由于處罰條款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個人思想上的認知有誤,許多人認為國有資產的損耗不涉及其自身利益,導致這部分人員對合理使用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并不上心,甚至存在私自沖減資產賬戶的情況。這樣必然會導致國有資產的嚴重損耗。
(3)處置。在資產的循環過程中,處置這一環節,資產流失的方式則更是多種多樣,資產處置不規范現象普遍存在。大多數的單位并沒有嚴格按照國有資產處置管理的相關條例對單位購置的資產進行處置,甚至視國有資產為私有的物品,隨意處置,或將這些資產用于應付上級的檢查而用來大搞面子工程,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2.資產使用效率低下
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特別的低下,而且對于使用財政經費購置的資產,監管也不嚴格,這樣就會導致某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除此之外這部分單位大多會使用收付實現制來進行核算,這使得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存在脫節的問題,大量資產被重復購置或處于閑置狀態。事業單位也沒有對財政的資金進行合理的有計劃地、更加有效率的利用,這樣的管理方式會使得資產的使用率大大降低,這一情況往往出現在固定資產使用方面,比如單位房產、公務用車的使用率低下,許多事業單位辦公用房出租或干脆就處于閑置狀態、公車辦私事等。同時錯誤決策下置辦的設備更是使用率低下,導致資產的極大浪費。
3.管理力度不強,有效約束力不足
(1)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在現有的資產與資產管理條例實施過程中,相關法規和條例相對滯后,管理缺乏理論基礎,加之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的管理制度在不斷改革,在改革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的問題,這樣會導致資產管理的職責不分明、具體崗位不能得到有效細化。管理工作混亂、無秩序,對于上級管理部門的主體職能不夠清晰,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遇到相關問題時也總是相互推卸責任。在形成這種互相推諉的風氣之后,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也沒能有機地結合,幾個部門之間沒有形成一種合作的體系,也沒有形成良好的監督機制,監督不到位、人員不合作,都是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其中會計人員在核算時對實際情況與賬面情況不符的了解不夠明確,也無法對資產進行準確的記錄。
(2)在資產進行處置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存在未經相關部門審批,就私自處置國有資產或直接占為己有或以權謀私的現象。究其原因,這其中大多是由于沒有強勁的約束力度和完善的監察管理體系,導致對違反管理的相關辦法的情況無法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我國對于事業單位的經費往往需要層層審批,經費到賬的過程復雜,這樣冗長的環節使得其中產生無法避免的漏洞,而審計監督體系也無法發揮全部的作用。尤其是內部審計并未發揮作用,事業單位被審計監督和監察的力度越來越小,對于出現的這種狀況,主管和財政部門也并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進行追究,而社會審計也沒有權力和能力去進行監管,而監管單位也是有心無力的去管理這些事,最后就出現了不斷地發現問題但不了了之的循環怪圈。
4.部分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素養
由于對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較弱,所以相關部門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方面的考察力度往往不足,導致單位人才引進時對于工作人員的工作要求就只是很簡單的財務收支記錄等,也不會投入資源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提升。但管理的第一要素就是人,工作人員的業務范圍不明確、業務簡單導致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在基礎上就有所不足。因此,對相關人員職業技能和政治素養的提升也是提高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提高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的策略
1.完善我國事業單位的采購制度
制定事業單位采購的相關實施條例,將資產的采購程序規范化,重點推動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相結合,制定較為完善科學的預算,堅持先進行預算再向上級部門申請撥款,保證政府采購行為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特別是領導層在購置資產過程中的民主科學決策制度需要得到進一步完善,加強財政資金的宏觀調控。同時在采購制度制定過程中與預算管理相結合也是必不可少的。預算管理是對事業單位資產配置方式的改革,它可以有效地制約國有資產被占為己有或不法處置的行為,也有利于解決資產使用環節隨意性大、浪費嚴重等問題,為促使事業單位的有效運行提供幫助。在事業單位中建立資產預算制度,按預算合理配置資產,嚴格按照預算審批去使用資金購置資產,能夠有效地提高配置效率,避免盲目預算、資源浪費的現象。
2.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規范資產的配置和使用范圍,將資產定義的界限明確,資產的配置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資產的購置、使用、處置等環節的具體流程和細節應落到實處,對新配置的資產應嚴格審查,建立相關資產卡片和相應的會計賬目,不能只憑領導一個口頭指示,就隨意對資產進行配置,要做到隨時能查出資產的來龍去脈、經辦人等情況,最好是建立現代信息系統,通過計算機檔案來規范資產信息的存儲和減少人為失誤。這一做法在購置階段就減少了資產重復購置的可能性,有效地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在處置環節中還應該完善資產處置程序、增加處置流程的透明度。按照我國政府部門出臺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規定,事業單位在處置環節在國有資產處置審批范圍的明確要求向相關管理部門提供相關資料,如:資產處置申報表、記賬憑證復印件、固定資產明細賬復印件、購置發票復印件、資產卡片賬、資產處置申報表附件一等,得到上級部門的批準后才能進行處置,只有這樣的處置才能被視為有效處置。
3.完善監督約束制度
由于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很容易被審計部門忽視,而且審計制度的復雜性,導致對事業單位的監督力度不足,很容易被有心人借機謀私。所以完善監督約束制度是提高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簡化審計制度的流程使之成為真正可行且有效的手段,應著重從內部監督出發。事業單位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制度、資產統計的年度核報制度,嚴格遵行國家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實施資產管理責任人制度、績效制度,將相關人員的升遷同資產管理情況的好壞相關聯,這樣的內部監督更有利于抑制不良風氣的出現和增長。
4.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
提高相關人員專業素質,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是在人才選拔階段,按要求設置門檻,力求引進具備財務預算、資產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其次是對相關人員的后續培訓上做文章,例如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最后則是在管理過程中,應當實施動態管理,推進資產管理信息的網絡化,從而提高相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減少由于人為操作導致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孫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內部控制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2.余華.行政事業單位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探討.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4,30(06).
3.陳艷利,張麗娜,孟悅.基于內部控制的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模式.財政研究,2014(06).
4.張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財經問題研究,2013(S1).
5.鄭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研究.商業會計,2013(06).
6.譚靜.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研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7.李正平.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淺析.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