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黎霞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國家越來越重視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在近幾年,更是加大了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投入,在教學中應當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結合現代物流管理技術與互聯網應用技術,提高教學效率。現階段,教師應當積極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抓緊制訂人才培養戰略,構建現代化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不斷加強教師隊伍自身的專業素養。探討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優化策略,并結合實際教學中的創新點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建議,以供廣大教師交流探討。
[關 鍵 詞] 高職;物流管理;創新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178-01
一、目前我國高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迅猛、勢態良好,由于市場的需求,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創新技術,因此物流行業出現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缺口,例如“互聯網+物流”技術的出現,加強了物流的運力和運營管理效率。但是,在高職院校中物流管理專業依然沿用以往的教學大綱,不能很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跟不上企業的需求。同時,目前校企合作的制度不夠完善,教學的前景不夠利好,校企雙方合作意愿不大,或者是教學水平不夠高等綜合因素造成校企雙方在利益上也出現矛盾。
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概述與教學目標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是指在物流企業實際運作過程中,對物流活動進行的統一調度和指揮管理操作,實現物流活動之間的科學分配,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本專業重在培養以市場需求為主導的專業性人才,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現代物流技術對人才的需求。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理論應用水平,還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切實做到校企合作。另外,教師也應當加強自身能力,學校應努力培養“雙師型”教師人才,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三、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創新教學理念,重視人才培養
要優化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策略,首先應該從意識和思想形態出發,只有明確了改革與創新的目標,提高了教學意識,才能進一步開展教學工作。現階段,學校要在人才培養戰略上與教師達成一致,重視對專業人才的培養。研究真正適合于學生發展的教學大綱,避免出現跟風問題,保證人才輸出的質量。這就需要對教學工作制定一個詳盡的策略,根據市場需求研究教學側重點與先行課,以及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各個課程統一協作,確定一個高效的教學課時分配方案。
另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引導者,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水平,加深教學技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實行開放式教學手段,給學生更多的實踐訓練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物流管理實訓中去,實現學習和工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成長,確保學生緊跟行業的發展需求,在畢業后能夠輕松勝任崗位工作。
(二)創新教學方法,切合市場需求
物流管理專業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個重要專業,應當順應我國物流行業飛速發展的需求,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密切圍繞行業動態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的重點要側重管理的實踐應用。積極與企業定期開展參觀交流或實訓教學,可以開辦“企業訂單班”與企業深度合作,從而實現學校和企業共同教學的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元化的教學,例如,信息技術教學、開放式教學、小組協助教學等以行業為指導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實戰水平。另外,教師要兼顧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精細化教學課程,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互相協調,避免造成重一頭的情形。
(三)實行學徒制教學,強化學生實踐技能
高職教學要強化構建實習與學習交替的機制。例如,學校可以與企業加強溝通,創辦工學結合的試點班級,學生在校期間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多舉辦校內講座強化知識和職業內涵。在物流企業實訓期間實行師徒教學模式,可以指定一名企業員工作為學生的企業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實習實訓工作,深入學習行業中的前沿技術,掌握最新的工作方法,深刻領會企業文化,發現實習期間的問題并幫助學生。
總而言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現階段已開設的課程符合學生的培養策略,但是,知識是永無止境的,作為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完善教學策略,要多借鑒國內外領先的教學經驗,制定出一套符合本專業教學方法。學習畢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和學生堅持不懈地努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調整和優化教學方案與目標。同時,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提高我國物流行業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傅程華.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7).
[2]鄧攀.基于市場導向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6).
[3]衛志剛.高職物流運輸管理專業課程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