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輝 向波

[摘 要] 救助船消防培訓是船舶火災控制訓練的重要內容,傳統(tǒng)的培訓方式存在知識點廣度窄、培訓模式呆板、考核成績可信度低3個問題。在日常訓練中嘗試以“激勵教學法”為支點,通過改變培訓及考核方式,成功拓寬了培訓廣度,使船員考核成績大幅提升并得到長期保持,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綜合培訓方法。
[關 鍵 詞] 救助船;消防;消防訓練;激勵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226-02
一、救助船消防培訓重要性
救助船消防培訓是船舶火災控制訓練的一項主要內容,是保障救助船救助能力、維系船員人身安全的重要工作。對參訓船員而言,能否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以提高船舶火災處置能力,是參訓船員能否進入相關職業(yè)的素質衡量標準之一。因此,健全救助船消防培訓的方法對救助船消防能力的提升、救助船船員的素質的提高而言,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工作。
二、救助船消防培訓難點及存在問題
由于海上消防具有復雜性、牽連性、系統(tǒng)性,需對參訓船員給予系統(tǒng)性的消防知識培訓。但救助船船員日常擔負待命值班、技能訓練、船舶保養(yǎng)等任務,加之船員流動性大,故需在短時間內給予系統(tǒng)性培訓,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以往對救助船船員消防培訓體現為一系列單項小科目的培訓,又或者是多項科目的簡單培訓講解,且后者居多。總結起來就是:領導重視,培訓密集,效果寥寥。這些培訓要么不具備關聯(lián)性,要么是粗略大致的泛泛學習,這種主觀粗略的培訓方式不僅造成了人力資源與訓練資源的大量重復性浪費,對參訓船員實際訓練水平的提升效果也不佳。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有以下體現:
(一)船員層面
船員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培訓時,盡管三副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可下面卻鴉雀無聲,甚至有的船員已經進入夢鄉(xiāng);即使是三副與船員互動,有提問,下面的船員也沒有反應;有的船員認為“我只需要知道那個滅火器能滅什么樣的火就行”。由此可見,消防授課完全成了三副的“獨角戲”。長此以往,最終演變成三副與船員互相“妥協(xié)”,以至發(fā)展為簡單介紹,草草收工。究其原因,主要是船員學習的目的只是應付考核,筆者做三副期間,每逢上級考核,總有船員前來詢問某類滅火器能滅啥類型的火災,即便他知道答案,也會問上一遍,以求心安。
(二)教員層面
三副在培訓前沒做充足準備,有的甚至自己都不熟練,自然難以駕馭整堂課程;課程安排刻板無趣,每次培訓,拿起滅火器,照著上面念參數,然后示范使用方法,須知這個過程每月演習來一遍,培訓授課再來一遍,任誰都疲勞;為了完成工作量,每月固定的培訓、演習,必須完成,但因船員流動屬性,導致每個船員底子不一樣,按照“木桶原理”,木桶的盛水量直接由最短那塊板決定,為此只能照顧新人,反反復復,都是基礎。
(三)制度層面
在傳統(tǒng)培訓計劃中,對消防培訓規(guī)定太過籠統(tǒng),未將之區(qū)別細化、強調實操,客觀上造成船舶培訓過程中所有知識點都是理論講解,然后演示,船員真正實操練習的機會太少,而高仿真高強度的訓練,真可謂罕見。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
三、激勵教學法在消防救生授課中的運用
激勵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動機”,是為了調動船員的積極性。教員激勵船員,船員受到感染,心里充滿自信,從而燃起內在動力。據科學調查,一個受到激勵的人,其內在動力的發(fā)揮是沒有受到激勵前的3~4倍。因此,在消防培訓過程中,運用“激勵教學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培訓案例
鑒于傳統(tǒng)培訓方法的弊端,筆者通過改變培訓場地、填鴨式灌輸理論,適當引入情景設置和實操,結合激勵教學法,設置課程如下:
以比賽的形式,組織船員參加消防實操比賽,具體安排是在船尾放置1鐵桶,桶內存放1捆木材模擬火源,鐵桶旁邊放置2瓶3L的可樂,作為成功滅火的獎品,參訓船員于獎品位置待命,發(fā)現火災后找到合適的方法,在10秒內完成滅火。
(二)適當使用激將法
激將法——激勵的催化劑,在培訓中適當使用激將法,對提升訓練氛圍,提高船員訓練積極性,有很好的效果。對于每個船員,都覺得自己是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覺得自己可以勝任,可以完成,且隨著年齡增加,這種心態(tài)不減反增。在培訓中,教員恰恰可以利用這一點,采用激將法,提升船員參與度。以本次培訓為例,參訓船員一改之前需“點將”才動的慣例,主動要求第一個上場,積極性大幅提升。
(三)培養(yǎng)質疑能力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培養(yǎng)船員善于思考的習慣,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啟發(fā)船員在培訓課上積極動腦思考,不斷產生疑問,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船員逐步敢于質疑,在解決疑難問題中,點燃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本次培訓科上,不少船員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參與課程,最終無功而返,事后他們一合計,發(fā)現這完全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首先,船尾距存放滅火器位置,最近都有50米,往返算下來100米,這個距離,就是飛人博爾特,也無法在10秒內跑完,何況還需要在返程拎個滅火器。面對一片質疑聲,筆者在發(fā)現火災后,拿起旁邊可樂瓶,用力搖晃幾下,打開,然后利用可樂將火災撲滅,用時6秒。在船員目瞪口呆中,給出解釋:木材類的火災,可以用水撲滅,而可樂中除了有水,還含有二氧化碳,更有利于撲滅火災。據此,教員在討論中引出火災種類、滅火原則等理論知識,授課效果良好,船員由被動轉為主動討論學習,授課后考核正確率較之傳統(tǒng)授課方法有大幅提高。
(四)全面培養(yǎng)船員消防應急能力
評價一個船員的消防應急能力,需包括心理素質、身體素質與知識技能,涵蓋了諸多因素,除了必備的船舶消防的專業(yè)知識外,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同等重要。可以預見,在消防應急中,一個心理素質穩(wěn)定,臨危不亂;專業(yè)知識扎實,可以靈活處置;身體素質佳,能快速完成固定操作的同事,一定是您消防應急中最渴求的搭檔。
傳統(tǒng)的消防訓練,片面重視知識技能,而忽視了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身體素質是船員在船舶消防中勝任的基礎,合格的耐力素質、爆發(fā)力素質、身體柔韌性和力量素質是船員迎接船舶消防復雜危險環(huán)境的前提;心理素質是船員完成應急處置的必備素質,在實際消防應急中,往往因為船舶消防人員對高溫、濃煙、噪音、艦船搖擺及艙室狹小空間的恐懼、驚慌或者心神不安,造成船員處置能力水平顯著下降,甚至導致自身出現危險。
因此,在消防培訓過程中,加入仿真因素、情景設置、競賽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船員全面的消防應急能力,特別是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這是傳統(tǒng)培訓方法或缺的短板。且在此過程中,船員通過訓練課程,能有效提高責任心、組織紀律性,增加與他人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強化集體榮譽感、團隊協(xié)作精神,最終船員對自己及所在團隊充滿自信。
四、結束語
救助船消防培訓是一項門類繁雜、學科交叉、系統(tǒng)綜合的大型訓練項目。傳統(tǒng)的培訓方式存在學習知識點廣度窄、培訓模式呆板、考核成績可信度低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在培訓中嘗試引入“激勵教學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大道三千,筆者也僅僅擇一而從之,在此拋磚引玉,以期引出更好的培訓方法,融入救助船消防培訓中來。
參考文獻:
[1]浦金云,邱金水.艦船生命力[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
[2]浦金云,隆玄民.艦船生命力評估方法初探[J].海軍工程學院學報,1989(2):81-86.
[3]錢文祥.消防隊員心理素質訓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4):153-155.
[4]黃亞明.消防部隊心理素質教育策略分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34):244.
[5]朱小俊,楊志青,王東濤,等.船舶火災研究綜述[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8,27(3):159-162.
[6]劉利濤.淺談消防隊員心理素質訓練[J].中國西部科技,2010,9(1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