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蘭
[摘 要] 大學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學生無論是深造還是就業,都會面臨很大的壓力,產生迷茫情緒,不清楚人生的走向。在這樣的前提下,心理疏導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校方應當將心理疏導作為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引起重視,體現出其實際意義,讓學生不再受負面情緒影響,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關 鍵 詞] 心理疏導;大學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240-02
大學生已經到了明確未來方向的階段,無論是要繼續專注于學術研究,或是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工作,都必須在這一階段做好身心準備,但是在應試體系下,習慣于依賴他人思想的學生在這一階段多數會因為缺乏主見而迷茫,特別是在信息時代下,很可能因網絡上的言論誤導而產生其他負面情緒,所以心理疏導是必要的,校方、教師與學生自身都應充分重視,讓心理疏導的作用真正體現出來,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面對未來。
一、心理疏導在大學階段的重要意義分析
大學是一個人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代表著一個人已經真正步入成年,要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并且一步一個腳印地落實于行動,承擔作為一個成年人的責任。面臨自己要承擔的未來,在應試環境下成長、自幼習慣于被父母和教師帶著走的學生,很容易不知所措,面對大學期間相對自由自主的環境,自然會有迷茫、混亂,甚至是感到沒有動力的情況,這是大學生都要面對的問題。不僅如此,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的思想每天都會受到網絡信息的沖擊,隨之轉變自身的認知,隨著網絡環境越來越復雜,負面的、虛假的信息越來越多,人心也愈發容易動搖,學生即便步入大學已經成年,如果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依然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誤導,最終走向歧路。所以,這一階段的心理引導能夠決定學生在步入社會后,是成為一個有利于自身、有利于社會及他人的人,還是一個無法以正面積極的思想面對生活的人。雖然心理疏導的重要性我們都有所了解,教師也有所了解,但是目前我國多數高校都并未真正意識到心理疏導的重要意義,沒有將心理疏導真正納入思想教育的內容當中,即便會組織心理疏導,也是定期的、形式化的過程,而非真正作為教學的一部分,這樣的形式化心理疏導,無法真正將學生的思想引向正面,因為任何人的思想問題都非一日之寒,也不可妄圖依靠一次或是幾次疏導去解決。要讓學生形成正面的意識,就必須要將疏導工作落實到實際教學中,才會讓學生真正產生思想上的轉變[1]。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中思想疏導的要點
(一)樹立自我認知,明確發展方向
學生步入大學,即在為人生后續的發展做準備,是在人生抉擇的路口,未來要走哪一條路,選擇怎樣的行業或是專業,都要事先去規劃,不能再以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去面對校內學習與生活,而是要意識到自身作為成年人應該承擔的責任。但是,我國高校大學生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其之前所面對的教學與生活環境都是被他人主導的,學生的個人思想顯然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在校內受到教師的影響,在家中受到父母與其他家人的影響,所以學生的思想自主性不夠強。在面臨抉擇時,多數學生手足無措地尋求他人的指點,而且多數學生對自身并沒有明確的認知,一方面由于沒有真正接觸過社會工作,所以對自身的社會發展存在疑惑,不知道適合什么,另一方面又很容易自視過高,在校期間接觸的人有很大局限,無法很好地衡量自身的各方面能力,所以許多學生都會認為自己不差,好高騖遠導致真正步入社會工作時要求過高,而且遇到一點小的問題,就會有很嚴重的挫敗感,就此一蹶不振。這是我國教育大環境長久以來的影響,不可能依靠一次或是幾次的疏導便能化解,而是要讓學生隨時都有傾訴咨詢的渠道,通過一定的引導,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想法,讓學生對自己、對未來有更明確的認知。
(二)排除多方面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前所處的是一個信息繁雜且傳播迅速的時代,以往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了解社會上發生的事件,除自身親眼見證以及紙媒報道以外,主要依靠的就是電視新聞,無論哪一種方式,都不可能達成讓億萬民眾第一時間見證的目標。但在網絡信息時代下,信息的傳播效率顯然更高,新聞事件出現的第一時間,就可以借助信息媒體渠道傳播開來,讓大眾有所了解。這樣的信息傳播環境是十分便利的,但同時也是十分繁亂的,而且負面獵奇的,甚至是為博取關注而刻意捏造的信息絕對要比真實的信息多,這樣的信息,同時也會帶來負面的思潮,誤導學生放大負面情緒,所以如果不借助合理的心理疏導去幫助學生意識到部分網絡信息的問題,讓學生學會辨別是非,有自己的主見,學生很難成為一個被人認可的人。所以心理疏導的目的也在于此,在信息繁雜的時代,要利用疏導讓學生保持初心,不被負面信息所主導,知道怎樣是對的,怎樣是錯誤的,并以此來完善自身,這是十分重要的。
(三)養成積極自主的思想與習慣
積極自主是當前社會上每個人的目標,在步入大學后,多數學生都會發現,教學環境與以往的差別很大,教師不會總是主動詢問學生還有什么不了解的,課程的學習也不像以前一樣會有教師在旁時時監管,這是因為大學的學生多已成年,應該具備自主規劃學習、生活與未來工作的能力,所以即便教師會給出引導與建議,但是沒有義務將學生視作一個未成年人去時時關注,學生最終的出路發展,都是要靠自主的思考與努力的程度來決定的,這也是未來社會生存的模式,不會有人一路陪伴。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我國的教育環境已經使學生的成長脫離了原本應有的節奏,在步入大學之前,家長與教師對學生學習乃至生活上的干涉過多,所以在突然面臨需要自己去主導的生活時,學生自然會無所適從,在逐漸從懵懂被動走向自主成熟的過程中,學生會迷茫,會松懈對自身的要求。所以校方、教師與學生自身,都應當意識到疏導的重要性,促進心理疏導的常態化,讓心理疏導成為思政教育中始終存在的一環,才能對學生的思想有更大幫助[2]。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導實施策略分析
(一)促進心理疏導常態化
心理疏導對于當代社會的人來說,實質上是人人需要的,在高節奏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下,在愈發激烈的競爭當中,我們的人生每走一步,每做一個抉擇,都需要背負很大的壓力,對于大學生來說更是人生的分支路口,所以需要有思想上的引導幫助,才會養成好的思想習慣,始終以正面的思想去看待萬事萬物,懂得自己規劃自己的未來,所以心理疏導常態化的推進不可忽視。首先校方應當給予充分的認同及支持,將心理疏導作為思政教育的必要一環去落實,并且要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作為疏導教師,以確保疏導的專業性。為方便進行個人的心理疏導工作,校內應當組建專門的心理疏導室,建立完善的疏導工作規章,應與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機構保持一致,確保疏導工作在良好的秩序下開展。疏導教師方面,第一應具備心理相關專業的資質證明及相關行業的從業證明;第二要了解大學生在這一階段容易出現的疑惑與問題,包括自我認知,未來的抉擇等,在學生無法做出決策時給出一定的建議,在學生對自身有疑惑時給出客觀的評價,幫助學生排除一些疑惑,但不應影響學生的決定,而且應當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這樣會讓學生逐漸清楚的認識自己,并且養成自主決定的習慣,學會對自身的選擇負責,這是心理疏導的重要意義所在。
(二)根據當前社會環境優化疏導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思想動向,在信息化的時代下,社會節奏變得快起來,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更快,內容也更繁雜,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也難免會的對人心產生影響,特別是對學生群體來說,一旦缺乏主見與冷靜思考的能力,很快便會淪為輿論的工具,變得戾氣、偏激、憤世嫉俗,這樣的思想顯然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校方與相關教師,都應當考慮到當前的時代背景,融合網絡上的一些言論與思潮,合理的引導學生,去理性的、平和的看待外界事物。特別是在網絡上出現了對學生群體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的活動或言論時,更要及時開展校內大范圍心理疏導,避免越來越多的學生深陷其中。
(三)讓學生習慣把握自己的思想
之前亦有強調,大學生作為成年人,把控自身思想的能力十分重要,要懂得自我管理,懂得自己的每個決定意味著什么,能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才能作為一個成年人投入社會。所以這一階段的疏導教育中,心理障礙的跨越,亦十分重要。學生以往能夠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十分有限,所以在步入大學后,一時難以適應主動權的回歸是在情理當中的,而校方與教師便應當借助這一階段的心理引導,幫助學生跨越這一關,讓學生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開始主導自己的生活、學習、未來的工作,最終學生才會開始習慣于掌握自己的人生,不再依靠他人,這也是步入社會之前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3]。
大學生是一個即將要面對社會的群體,決定著社會的發展,是人才的儲備軍,特別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于人才的素養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心理疏導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實際意義,要充分重視,才能培養出更多心理素質優秀、適應社會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
[2]崔海峰,張曉萌.心理疏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及方略[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5,17(4):78-80.
[3]姚念龍,劉穎.簡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3(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