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民
摘 要:隨著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行政事業單位面臨著激烈的社會競爭,確應不斷加強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設,才可促進單位的長期健康發展。本文就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不同點進行比較分析,提出當前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便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強化策略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現狀
市場中的企業為獲得一席之地不得不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而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依靠國家財政撥款進行發展,相對缺乏發展的危機意識。因此,從整體發展而言,企業的內部控制及制定的內部具體制度標準遠遠高于行政事業單位。
1.從運營效果的角度進行分析
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便是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需要利用現有的資源實現公共服務的目標,并在保證政府行政職能有效運行的前提下降低運營成本,主要是向社會提供非營利性產品及相關人性化的服務,而企業發展的目標便是占據市場的份額,盡可能降低成本支出,在有效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效益,其次是向社會提供可回報的產品或是服務。因此,區分這兩者的依據便是事件的結果是否可以獲得利潤,兩者會依據各自的服務對象進行運營管理。對此,行政事業單位應當認清當前業務活動的范圍,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
2.預算管理
兩者預算管理的區別則是從社會功能及內部功能進行區分。首先,企業管理的范圍是包含企業各項經濟活動,需要確保經濟資源優化的效果,而行政事業單位則是加快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促進社會民生的和諧發展,確保社會資源的高效分配。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其已形成相關體系并具備法律的保障制度,預算管理是加強財務收支的計劃性的重要手段,是內部控制的核心。預算管理的不同階段,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實施過程需要通過科學、充分和及時的前期論證形成預算的草案,在實施的過程中則是作為經濟活動及收支項目的參照與標桿,實施后可以分析預算的績效,是進行后期審計活動的重要材料。
3.績效評價
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便是獲得最大的收益,因此需要著重強調經濟效益,形成效率型的內部控制體系。企業根據戰略目標建立起效率型的內部控制體系,并作為企業運營的根本目標。但是,行政事業單位涉及的是公共領域的事務,其控制目標是社會公共服務及產品的提供,并主要強調基本設施服務于成本支出的關系,著重產品的質量及提高服務的能力。
4.法律約束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法律約束主要是保證單位內部在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保證依法進行,不得損害群眾的利益。企業治理的結構及管理體系的建成都是需要考慮得到企業所有者的認可,其合法合規具有明顯內部規制性,法律約束其經營的整個過程,以便可以保障企業依法開展業務,遵循市場的調控。
5.風險防范
企業與行政事業單位對待風險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企業是營利機構,必然非常重視風險的防范。在業務的開展的過程中,企業需要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出相應的管理策略及采用防范措施及時進行風險的規避,以便及時退出高風險的領域。行政事業單位是需要對國家、人民高度負責,同時保證將風險控制在可管的范圍之內。一般而言,行政事業單位面對的一般是較為復雜多樣的低風險,應對措施一般是可承受風險范圍內的應對方案,避免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的危害。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1.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推進公共管理的需要
新修訂的《預算法》進一步規范了財政預算管理的行為,增強了預算的法治性及約束力,嚴格要求各級各部門必須是依法理財。行政事業單位在傳統的內部控制管理出現的違規違紀問題已經得到國家的重視,此問題已經上升為法律層面的認知問題,需要求相關部門按照制度進行嚴格的整改,并且對問題較為嚴重的個人依法給予懲罰。財務的核算與管理效果是內部控制建設質量的重要體現,因此行政單位內部的人員必須熟悉當前的財經法律及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必須增強法制觀念,將法制法規作為行為準則,才能在推進法制建設的同時增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進一步提升內控的執行力,保障單位的各項事務順利進行,兩者之間相互影響及相互制約。
2.加強內控建設是解決現存問題的必然抉擇
目前,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財政管理部門的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部門的財務管理理念比較淡薄,不重視審計及財務管理監督的力度,導致出現財務管理混亂,存在截留、擠占、挪用及拖欠上繳預算收入,并且私吞部門財政資金的情況,并通過不合理的方式謀求個人利益等等,這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財經秩序。這些問題的產生基本是源于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建立起完善且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力度。
同時,單位管理者及工作人員法律意識比較淡薄,財務管理素養不足,很容易出現管理者自身違反財務制度等行為,或是管理者對下屬管理不善,存在會計崗位責任不清,“一人多崗”的問題比較嚴重。一些管理者為減少自身工作的麻煩,向下級過于放權,并且缺乏必要的監督約束機制,單位在進行重大決定方面很少征求內部人員的意見或未經過比較權威的科學論證,導致決策與實際不相符,出現業務活動不合法、不合規及存在資產安全完整受到威脅等問題,影響單位財務信息的核算。
行政事業單位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管理者層具有風險的控制意識,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對于推進法律建設的重要性,對于保障社會民生和諧的重要性,并帶動工作人員提高內部控制的全面認識;其次,有效的內部控制是可以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遏制腐敗現象的,才可以將預算、收支及采購、管理、監督等等納入統一的控制體系,實現單位業務范圍的全面監管,保障資金的安全并且有利于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才可以從源頭上對腐敗現象加以控制,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長期發展。
三、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有效措施
1.準確把握關鍵點
內部控制指的是行政事業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防范與管控。行政單位從屬于國家行政機構,其需要對國家負責,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是否合乎法律的需求,并且保障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有效遏制預防腐敗現象。這便是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控制建設的前提。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可以按照建立預算為主,監控管理為輔的內部控制體系的要求,全面進行績效預算的改革,才能保證預算編制的真實,同時也是需要將執行與監督進行嚴格分離,最終可以形成完善的預算編制體系,完善監督及評價的過程,并及時總結預算相關經驗,嚴格控制資金分配這一關鍵點,切實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率,將每一份支出用在刀刃上。
2.加強調查研究
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層需要對內部各項業務進行充分的掌握及了解,對各個部門的負責人、機構部門的人員設置進行了解,了解部門的相關責任及權利,了解員工的工作情況及績效反饋情況,并在掌握基礎情況之后結合內部存在的各種管理問題進行統一的解決,針對實際情況制定更為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對重要環節建立起監督防范的機制,并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對單位各項業務的工作環境進行風險點的查找,找出關鍵控制點,以便可以有效采取合理的解決方案。
3.加強機構建設
這主要是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組織機構,建立起核心的組織。單位內控建設的關鍵便是需要強有力的管理者,才可為整個單位的業務活動進行全面掌控,是單位發展的關鍵。
4.建立起完善的監督機制
首先,單位需要強化職能崗位的分工管理,明確各個部門管理層的主要職責及權利,并需要將具體的業務內容落實到每一位員工身上,明確各個員工的業務指標,并且需要保證不相容職務的相互分離;其次便是確立授權批準控制,每個員工不得進行超越自身權限及管轄范圍的工作;最后,單位需要不斷加強會計系統的控制,制定符合單位發展的會計制度及崗位責任制等,明確財產清查控制,定期進行電子信息的查詢及保障運行的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并完成相關的評價,積極進行問題的解決。
5.完善人才培養激勵機制
如今社會競爭便是人才的競爭。基于此,單位需要招聘專業素養的內部控制人員,并且建立起一支穩定、勤于學習業務且愛崗敬業的專業干部隊伍。單位對敬業、積極上進的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以便可以增強其業務能力,提升員工整體素質。內部控制人員是進行控制的關鍵人物,應當具備專業的職業素養及良好的品質,并盡心為內部控制建設做出自身最大的努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控制是從內部的規范管理做起,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起內部控制工作體系,努力克服困難,不斷促進單位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陸曉菲.地方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集體經濟,2018(01).
2.車麗姝.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研究.全國流通經濟,2017(22).
3.潘迎喜,董素.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思考.經濟研究參考,2016(64).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