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曉霞
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的意義及目的,分析產生風險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防范的應對措施。希望能從風險的源頭上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進行控制。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對全社會規范財經紀律、維護社會秩序等發揮著積極的示范作用。應清楚認識到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風險,并從源頭抓起,把會計風險及其防范作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來抓好,以達到減少或規避違法行為產生的目的。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防范的意義
1.強化防范有助于避免違規行為的發生
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國家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角色,它的經營活動不像上市公司一樣時時有披露,因此如何確保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完全按規定履行職責,避免違規違法行為的產生,變得尤為重要。這就提醒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風險,做到合法合規的行使單位的職權。
2.強化防范有益于提高會計信息使用的質量
會計是對一個單位財務基礎信息的匯總記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必須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采用特定的專門方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真實性、準確性。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真實性、可靠性得到保證后,國家才能準確掌握和了解各行政事業單位的具體情況,了解各行業的需求和狀況,預測可能產生的社會問題,以便更好地對各經費進行統籌,利于國家的發展。
3.強化防范有利于保障國有資產的完整和安全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由于其特殊性,它的資產是屬于國家、集體和人民的資產,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單位領導不重視,會計人員的不懂法,常出現國有資產的流失。認識并防范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保證國有資產的完整性,從源頭上減少舞弊行為的產生。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形成的原因以及表現形式
1.單位領導對會計工作的不重視
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對會計專業知識了解不多,忽視了監督職責,對項目資金的使用方向沒有進行監管,有些單位甚至沒有建立專款專賬,而是與單位經費放在一起核算,沒有分清專款來源與經費來源、專項支出與經費支出,經費與專款存在混用的現象。會計工作得不到領導的重視,單位不制定規章制度或者制定了制度而不監督重視落實,忽視對會計人員和員工的法制教育,導致會計風險隱患很大。
2.管理制度建設不健全
沒有建立健全單位內控管理體制。盡管財政部在《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中提出了具體要求,要求用制度和規范來控制和規避風險,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內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執行,或者說執行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單位為了應付財政部門的檢查而套用國家或網絡上的內控制度,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由于不同的行政事業單位所處的領域及各自業務的特殊性,以至于制定的控制制度缺乏針對性,這也就導致了內部控制設計的主觀性,造成實際工作中管理起來操作性不強,可控性也如虛設。而且外部監管機構也很難考察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監管作用難以發揮。更有的單位,領導只注重單位職能所規定的主要工作,對內部管理、內控制度毫不重視,沒有形成制度,隨意性很大。片面認為內控主要是財務人員的事情。
3.內外部監管乏力
(1)內部監管。由于我國體制的原因,行政事業單位的編制不多,常常存在著幾個崗位一個人工作的情況,有些單位甚至沒有財務科的專職人員,都是由辦公室人員代辦會計行為,會計中不相容職位的設定如同虛設;在行政事業單位內設科室及機構需要報批,許多單位都不會把內審科作為一個專門的科室成立,缺乏專門監管的會計部門或崗位;很多單位都沒有建立會計崗位職責和制度,缺少對會計考核的一個參照指標,因而難以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會計違法行為進行防范,導致風險的產生。
(2)外部監管。相關監督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實行監督的目的主要著重于是否違規,對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風險防范方面的監督則不太在意和重視,對會計業務缺少事中、事后的監督、檢查。由于監督制度上的不完善及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行政事業單位一些內部管理層面的相關信息很難獲取,外部監督僅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同時監督部門之間缺少溝通交流和配合,各自只負責監督完成自己這一塊的工作,沒有形成監督合力,使外部會計監督的不連續完整,很弱化。
4.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的原因
會計人員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從業人員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從業經驗,缺乏必要的責任感,沒有風險意識,對一些不熟悉不了解的業務大而化之,粗心操作,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在會計專業方面,會計處理方法憑領導的喜惡,缺少必要的專業學習和繼續教育,繼續教育對一個會計而言非常重要,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會計人員只把繼續教育當成一個任務來完成,沒有真正的進行學習。有的會計人員只滿足進行簡單的基礎的會計核算,有了最新的準則和制度后,沒有及時更新學習、積累,都是憑著經驗辦事。這些不專業的會計工作行為很容易導致會計風險的發生。
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的對策建議
1.加強對會計工作的重視
在行政事業單位,領導應認識到會計部門對于單位的重要性,主動學習會計基礎知識,對分管財務的領導進行會計基礎以及法規方面的培訓,讓其充分理解并支持會計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議,掌握各項資金的流向。并可以通過將會計信息質量,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指標作為考核目標,充分調動領導和會計人員的主動性,便于更好的監督會計工作,防止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對于專項資金要有專門的臺賬記錄,嚴格按照規定分配,不超范圍撥付、滯留未撥、虛列支出、擠占挪用、截留轉移等。
2.高度重視內控制管理體制建設和落實工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提出:“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據此精神,在當前社會經濟大發展的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應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建設有效、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成立相關的領導小組,加強制度的頂層設計。把內部控制制度滲透到單位資產、財務管理各個方面。在制定單位具體的崗位責任時始終要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及崗位不相容原則,明確部門和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操作流程,將單位財務、業務、信息、績效等管理有機融合。實施審批人與具體執行人相分離、業務操作人與檢查人相分離、財產物資的批準、購買、驗收保管、登記做賬職務相分離,在成本管理、資金使用效益方面加強實行考核,有效防范風險舞弊,保障國家資金、資產的安全、完整。
3.加強會計人員素質培養
針對許多內部控制規范的職責都由會計人來承擔的現象,配齊必要的會計人員,強化其行為準則,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道德素質建設。在會計電算化操作時,明確不同員工的操作權限,在數據的輸入和輸出雙方面實行嚴格的職責分離。建立各項崗位、職務不相融原則,把內部控制流程的可操作性、可控性和效率性真正做實、做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低下是導致會計風險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提高會計人員,特別是會計領導者的業務技能、政治素養、職業道德就顯得尤為重要。單位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會計人員自身素質:
(1)會計人員需要掌握基本的核算、計量、填報報表的方法,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控制會計風險的重要保證,在加大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同時,可以通過一些激勵手段進一步強化對會計人員的培訓。
(2)在單位新進人員方面,要加強對專業理論水平的考核,必須要具備相應的會計知識,具備會計人員上崗的條件。
(3)加強法制教育,對單位的會計人員要加強法制、廉政教育,增加其責任感,使其發揮風險控制作用,從源頭上控制會計風險的產生。
4.完善內外部監督
(1)內部監督。行政事業單位應按《會計法》的規定,配備專門的會計從業人員,明確各會計人員的相關職責,不相容職務要分離設置。有條件的單位可以成立專門的內審部門,配置能夠勝任內審工作的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交流中監督發現問題,做好會計風險的防范。
(2)外部監督體系。主要包括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兩方面,改革完善外部監督機構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信息溝通的方式,開展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決算公開,包括收入支出、政府采購、績效管理,讓所有收支透明化,主動接受社會和公眾的監督。使得外部監督機構能夠及時、完整獲取事業單位會計管理的相關信息,能客觀地評價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活動,并提出意見、建議,降低會計風險。針對行政事業單位,政府的監督主要是政府行使行政監督,首先是整合相關各監督部門的力量,形成執法和監督的合力,不留死角和漏洞。對于社會監督力量,是指完善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事務所監督機制,建立一支道德觀念較、敢于辦實事、綜合業務素質強的高素質中介隊伍,發揮其社會監督的輔助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漢民.淺議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防范.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06).
2.馮素云.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控制研究.會計師,2014(06).
(責任編輯:劉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