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云鵬
[摘 要] “學習的第三本護照即為創業。”這是1989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言論。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也進行了具體的說明,高校的辦學要以培育創新型人才為宗旨,使高校的學生具有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但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系中,創業教育還遠遠落后于海外學校,而高職院校在這一領域更是缺乏系統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方式。結合多年的教育經驗,從幾大方面入手,對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微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闡述。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微創業;探究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290-01
微創業和普通創業相比,區別在于創業成本的大小。微創業不用較多的資金,或是在細微、獨特的領域進行創業,可以使畢業女學生自己解決掉就業生存的問題。而高職畢業的女大學生并不容易找到太好的工作,可以采用這種方式,改變女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同時也可以讓那些有許多創業想法但苦于沒有資本的學生施展手腳。作為一名高職教師,在平時課堂上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以便讓她們未來的路更加好走。
一、理念的樹立
在我國高職院校對女大學生創業精神培育匱乏的當下,不如先借用國際上先進的創業人才培育方式,幫助女大學生樹立創新意識與創意精神,讓學生明白創新精神的重要性,學會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未來社會和自己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例如,高職院校可以在班級內貼上有關創業創新的標語,可以在每周都開設一節創業創新的班會,創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無時無刻都激勵著她們,防止其在紛雜的高職環境中墮落,培養出適合我國發展的人才。
二、目標的確立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中,國家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方面也是極其重視的,尤其是女大學生創業這一塊。相對的,高職學生也要做出相關的舉措,首先要確立培育創業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并時刻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國有關文獻指出,要重視培育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精神和創業能力,要使高職學生的個人與科學素養得到良好的提升。
例如,高職院校可以使教師組成調研小組,每個月或每周參與討論分析工作,展現出小組思考中能夠穩步提升學生創業精神的辦法,并從其他教師小組那里尋找自身的問題加以革除,促使教師課堂上能夠將創新與實踐的能力真正傳授給學生,也促進學生能夠畢業后開展微創業。
三、體系的建立
高校要建立起專業的創業創新教育教學體系。高職要結合自身的專業技能特色,開設相關的創業課程,課程要對學生創業意識的樹立和創新目標的確立起到關鍵作用。并根據不同學齡和不同專業類型構建穩步上升的教育方式。而且高職學校還要最大限度地構建導師制教學,導師制的好處在于可以給高職女大學生建立適合其創新創業發展的具體策略,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參與創業大賽等,提高高職女大學生的創新素養。
例如,導師制下的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一個靈動的評估體系,注意不要采用傳統舊觀念的教育方式,而是要符合時代的發展,以實踐能力、設計調研等為主要考核標準,并通過各類競賽活動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興趣的提升,努力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廣闊,讓學生的心理素質更加強大。
四、資源的配置
高職院校如果想要培育微創業型的女大學生,那么需要在師資儲備和資源建設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與物力,并合理進行分配。可以讓眾多名師、專業人士來校內進行會談與講座,定期舉辦創業學術類的探討會和建設會。甚至高職院校還可以找尋著名企業的負責人和實踐專家來對校內女大學生進行學科指導。爭取構建多師型教育,在學生擁有一名校內導師的同時,還要聽取其他專業教師的建議,促成多方位的學習,使學生的創業精神與創新素養得到有效發展。
例如,高職院校可以專門建設一個實踐基地,讓企業名家或一線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把實踐基地變為讓女大學生進行微創業的優良平臺,使用國際上專業的教育理論與方法,構建合理的創新培育體系,使高職院校的女大學生進行良好的資源配置,甚至還可以通過實踐基地內的學習進行項目的開發與推廣。當然,這種方式需要校方下定決心,有效進行投資,使女大學生微創業的未來和院校的未來一片光明。
總之,在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下,各種樣式的人才井噴而出,高職院校畢業的女大學生如果想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那么一定要有過人的思維與毅力,用獨特的創新眼光構造未來,積極響應高職院校培育創業創新型人才的策略。高職院校的教師也要穩步跟進當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教育層次和課程等方面,為女大學生構造一個合適她們的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沈蓓緋.美國高校本科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0(4).
[2]李乾文,周建.江蘇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問題研究[J].職教探索與研究,2010(3).
[3]郭偉剛,陳加明,周水琴,等.高校學生創業創新教育實踐[J].中國職業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