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剛過,習近平總書記即踏上黑龍江的土地考察,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我省“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是對我省現代農業發展工作的充分肯定,給全省人民以鼓舞,極大提振全省人民振興發展的精氣神。
“要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方向,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省的囑托,更是賦予全省農業戰線的使命。為不辱使命、不負重托,我省厚植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念好龍江現代農業發展經,用科技、生態、創新,為黑龍江農業發展不斷加注標簽,讓現代農業之花綻放在黑土地的每個角落。
念好現代農業“科技經”。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灌注科技思想,向科學技術要效益已經成為黑龍江現代農業的發展旨歸。我省把科技作為推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的“四大主線”之一,積極推廣大科技,建設國家級粳稻、大豆、玉米、馬鈴薯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加快先進實用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大幅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實施藏糧于技戰略,讓糧食生產結構更加優化、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不斷提升,也使黑龍江農業品牌和名牌不斷涌現。在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構建中,從種到收、從產到銷、從農田到餐桌,科技創新無處不在,科技真正成為推動我省現代農業高歌猛進的第一生產力和強勁動力。
念好現代農業“生態經”。我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抓好生態環境保護”“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的要求,實施了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三北防護林、三江平原濕地等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在嚴格嚴厲中守牢“生態防線”;我省把堅持農業綠色發展工作牢牢抓在手上,高標準推進“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的農業“三減”工作;堅決執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建設生態高標準農田,增加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和特色作物面積。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中國綠色大豆之鄉”“中國綠色水稻之鄉”“中國玉米之鄉”“中國大銀魚之鄉”……美譽的增多講述著近年來黑龍江現代農業不斷奮進的生態故事。
念好現代農業“創新經”。我省通過深化“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創新和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創新,既肩負起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
農業穩則天下安。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我省要更加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守牢生態底線,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以創新驅動引領農業轉型升級,讓“大糧倉”產出更多“中國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