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勇
牡丹江市作為全國對俄沿邊開放“橋頭堡”和黑龍江省東南部區域中心城市,沿邊開放、生態旅游、特色農業、歷史文化比較優勢明顯,經濟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牡丹江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堅持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定不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在龍江全面振興發展中發揮區域帶動作用。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6.4%、8.3%和14.4%,城鎮居民收入增長7.3%、居全省首位,農村居民收入連續15年領跑全省。年初以來,全市經濟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1%、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三位。前7個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0.6%和10.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9.1%、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35.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地產品出口比重、進口資源落地加工比重提高到19.6%和54.8%;稅收收入占全口徑財政收入比重達到84.6%、同比提高20.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存貸比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
一、堅定不移優化產業結構,增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一產抓融合、二產抓提升、三產抓拓展,優存量、拓增量,促進三次產業協同發力、融合發展,不斷增強產業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一是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級“老字號”,重點推進恒豐紙業吸水體特種紙、富通空調擴能、樺林佳通技改等總投資283.9億元的1000萬元以上技改升級項目92個,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9.1%;深度開發“原字號”,重點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設,著力把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成全市第一支柱產業,2018年前7個月新建續建億元以上農業精深加工項目57個,項目達產后預計“菌菜牧林”等優勢特色產業將新增加工產能15萬噸,糧食加工將新增產能25萬噸,目前列入省級重點的15個億元以上精深加工項目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80%,年底8個項目可投產運營;培育壯大“新字號”,推動旅游業融合發展,重點打造森林養生、文化體育、冰雪體驗等主題旅游產品,推動旅游業精點、連線、成片一體化發展,舉辦2018鏡泊湖國際馬拉松賽等系列活動,2018年前7個月,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9.2%和18.8%;推動新文創產業創新發展,出臺《關于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當當原創文學全國總部、古道傳媒等12家企業和16個工作室入駐華創文創產業園,全市網絡簽約作家達到500余人,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0%;推動電子商務加快發展,本土電商平臺發展到26個,前7個月實現電商交易額117.5億元,網絡交易額19.3億元、列全省第三位。二是著力壯大特色高效精品農業。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農業結構,新增大豆面積32.7萬畝、蔬菜面積2萬畝,“菌菜牧林瓜藥”等特色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80%,綠色有機食品企業發展到82家、認證面積達到480萬畝。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社達到260個,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02萬畝,規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17家。強化產業扶貧,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達到74.4%,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貧困戶達到82.7%。三是持續加大產業項目建設力度。實行領導干部全過程包保和全員參與推進產業項目工作機制,成立市產業發展促進委員會和產業發展招商辦公室等“三辦一中心”,建立市級領導項目謀劃、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企業包?!八膹埱鍐巍?,專班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前7個月新簽約總投資50億元百船能源、總投資10億元的熊貓小鎮等億元以上項目49個,開復工投資80億元的月星環球城、投資50億元的保利新文化創意小鎮、投資2.4億元的霖潤年產8000號天然纖維素等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65個,市經開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04.7%。
二、堅定不移推動全方位開放,拓展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依托沿邊開放這一最大比較優勢,主動融入“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積極對接俄遠東大開發戰略,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建設開放型城市,努力在全省“打造一個窗口、建設四個區”中發揮“橋頭堡”作用。一是健全完善平臺功能。舉全市之力推進綏東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獲得中央財政連續5年、每年1.4億元的資金扶持,以及省政府相關優惠政策和許可審批權,在設施聯通、商事登記、金融創新等13個方面探索出先行先試經驗,爭取到盧布現鈔使用、俄羅斯公民免簽入境、跨境電子商務等多項試點政策,整車進口口岸已實現整車進口。牡丹江B型保稅物流中心基本建成,辟建牡丹江綜合保稅區得到海關總署支持性意見,綏——波跨境經濟合作區列入中俄總理會晤內容。二是加快構建集疏運體系。成立市委集疏運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我國向北開放重要窗口集疏運體系發展戰略規劃》年底前將出臺,與河北港口集團、俄羅斯海洋建設與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俄羅斯斯拉維揚卡港散糧碼頭已達成協議,引入浙江傳化集團建設國際物流園區和公路物流信息港?!肮椃标懞B撨\大通道實現周班列常態化運營,累計發送班列117班、運送貨物19.5萬噸;華晟物流入選國家集裝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前7個月集裝箱吞吐量和貨運量分別增長33%和32%,寧安源豐物流園區成為全省最大的對俄果蔬出口基地,前7個月出口量達到2.3萬噸。三是集聚發展跨境產業。投資4.5億元的龍運公路互貿區一期主體工程完工,投資10億元的國林木業四期、14億元的萬泰木材產業園、6億元的海吉美水產等一批跨境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商和精釀啤酒、良運俄糧回運加工等項目投產運營,前7個月,13個境外園區累計入駐企業115戶、完成投資54.6億元,已有10戶境外企業完成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和超前發展區“駐區企業”資質登記注冊。四是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對接俄“濱海1號”大通道,哈牡客專、哈牡既有線改造項目今年年底建成通車,牡敦客專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牡符高鐵項目列為中俄對接“濱海1號”通道的重要議題,綏東機場開工建設,東寧界河橋預計年末開工建設,綏芬河公路口岸實現24小時“全天候”通關、平均通關時間壓縮1/3以上,東寧口岸推行“自助自繳”通關模式、旅檢全過程最短僅需1分鐘即可完成。五是深化對外交流合作。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國際口岸貿易博覽會、第五屆寶玉石中俄文化節、第三屆全國黑木耳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為中外客商打造了全新的國際口岸交易、交流平臺。與俄羅斯共同舉辦“一帶一路”中俄青少年足球邀請賽等賽事,市屬高中俄語國際班累計招生達到1932人、高中畢業生赴俄留學達到115人,對俄醫療游前7個月突破6000人次。
三、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創新,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向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聚焦發力。一是深化改革增動力。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項部署,2017年以來累計召開市委深改組會議13次、審議改革方案52項。“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積極推進“三十五證合一”,“雙隨機一公開”政府監管實現全覆蓋。精簡行政審批事項377項、精簡率57.5%,項目審批時限壓縮到30天,759項審批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242項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前7個月,全市新增企業3398戶、同比增長31.7%,外資企業注冊資本總額達93億元、同比增長76.9%。二是推進“雙創”添活力。深入推進“雙創”工作,實施“科技型企業提質工程”,全市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科技型企業達到330戶、列全省第3位,省級以上科技產業園區發展到16個、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到2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發展到4家,浪潮云計算、航天宏圖高分遙感應用等項目投入運營。前7個月,全市新增城鎮就業3.82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3.85%。三是招賢納士強支撐。著力破解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流失嚴重、機制不活等問題,出臺《關于進一步引進和培育急需緊缺人才激勵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啟動實施名家、名師、名醫、名匠“四名”工程,建設了牡丹江專家工作室和牡丹江籍在外優秀人才信息庫,建立引進人才事業編制周轉使用制度,面向“雙一流”等高校招錄碩士研究生68名。四是轉變作風優環境。馳而不息整治“四風”,大力倡導“三個好把式”和“五個好作風”,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圍繞便民服務等重點領域和作風整頓8個方面突出問題,集中開展7個專項整治行動,扎實推進“法治建設年”活動,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公開通報了一批典型案件,收到了良好的震懾和警示效果,全面振興發展的好環境進一步優化。
(作者系中共牡丹江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隋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