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美忱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強調:“農業是基礎性產業,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優秀的人才、先進的設備、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園區?!蔽覀円羁虒W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引導優秀人才投身新時代“三農”事業建設發展,為打贏鄉村振興戰略攻堅戰,實現人才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夯實,農業經濟穩中向好、穩中向新;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生態宜居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喜人成就的背后仍存在很多隱憂,如城鄉差距依舊明顯、農業生產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等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但短板就是空間、差距就是潛力、挑戰就是機遇。補短板、縮差距、贏挑戰的過程,就是發揮人才智力和財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過程。因此,只有大力培養造就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業務精深的“三農”人才隊伍,才能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高效實施。
實施鄉村振興必須要依靠人才。“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階段,農業農村建設要素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但人才作為核心要素的地位不可動搖。當前我國農村實用人才缺乏問題突出,579.1萬農村實用人才僅占全國農業人口總數的0.6%。50歲以上的務農農民比例達到70%,25~35歲的不足20%。農村人才匱乏導致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總量不足,兼業化、老齡化、低文化現象普遍;基層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大而不強、多而不精,領軍人才嚴重稀缺;“三區”人才隊伍老齡化問題嚴重,年輕后備力量“青黃不接”。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要依靠人才,突破人才瓶頸制約。從全國各地率先脫貧摘帽和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分析得出,一個共性的事實就是有一大批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照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能夠走進基層、深入基層、扎根基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人才?!币环矫妫覀円哟蟆叭r”人才隊伍的培養力度,補齊“三農”人才短板,全面推進智慧農業、數字農業、“互聯網+農業”建設,牢固樹立“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理念,確保中國人的飯碗始終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用“三農”人才創新創業新成果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步伐。另一方面,要立足國情農情鄉情,加強各類人才的思想引領,不斷增強人才對鄉村振興事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使其發自內心認同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村是安居樂業的家園、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從而堅定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的信心、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目標、實施助力鄉村振興的舉措,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
實施鄉村振興必須要培養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已經陷入了“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談種地”的惡性循環。農村實用人才學歷整體水平偏低,擁有中專以上學歷的僅有22.7萬人,即便是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文體藝術類人才等素質相對較高的群體,中專學歷也只占11.6%和10.9%。靠這樣的人才隊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難度不言而喻。因此,我們要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加快構建和完善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育制度體系。深入貫徹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培養和造就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科技帶頭人。要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學歷提升計劃,改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素質結構,突破學制年限束縛,注重學歷教育的實用性、實效性,大力推行“送教下鄉”“定向培養”“半農半讀”等培養模式,支持涉農院校開展農民學歷提升教育,為鄉村振興培養各類專業人才。鼓勵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建設田間課堂,將培養體系延伸至產業,覆蓋到基層。圍繞鄉村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培育挖掘鄉村文化人才,改善鄉村生活面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高鄉村文明程度。
實施鄉村振興必須要留住人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關鍵在人。人才匱乏,一直影響和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要大力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鄉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我們要抓住農民工、大學生等人員“燕歸巢”“新回鄉”的創業契機,用農村的產業、環境和機會吸引經濟上有實力、社會上有影響、事業上有成就、對幫助家鄉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有熱情的人才回鄉干事創業,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本土人才隊伍。同時,為了更好留住本土人才,要加強鄉村本土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注重讓政治素質好、參政議政能力強、返鄉幫富帶富成效顯著的優秀人才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既讓鄉村本土人才在農村有為有位成就一番事業,還能找到參與社會管理,推進鄉村振興的平臺和渠道,真正實現把個人干事創業的果實,結在鄉村振興這棵常青樹上。
實施鄉村振興必須要激勵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行積極有效的人才政策,打好‘鄉情牌,念好‘人才經,激勵各類人才以推動農業科技進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己任,在農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币虼耍覀円脟腋骷壙萍紙@區、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和鄉村振興研究中心等平臺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探索“人才+地方政府+農民”“人才+大學+企業+農村”等模式,吸引鄉村振興急需的科技、文化、衛生、文體等領域人才投身鄉村建設。要進一步出臺和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人才到農村和農業生產一線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政策,保障其在職級晉升、科研立項、工資待遇、職稱評定、子女入學和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權益。健全“三農”領域人才知識產權入股、項目紅利分紅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允許人才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化取酬。全面實施雙實用人才計劃、農技推廣服務專家特聘計劃、“三區”人才計劃等項目,放寬“三農”人才職稱評定標準,探討設立農業推廣型專業技術職務,從而更好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業活力。鼓勵各高校積極推行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選調生等人才計劃,引導和激勵畢業生到鄉村一線就業工作。針對“三農”產業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要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對于愿意從事農業研究、扎根農村一線、指導農民實踐的緊缺人才,我們要建立以業績為核心,以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為支撐的人才評價政策,打破時問、身份和學歷的限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讓其享受全職引進人才同等待遇,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單邊保護主義上升的國際背景下,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只有走自力更生、改革創新的道路,不斷激發和釋放“三農”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使其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共同奏響鄉村振興的時代強音。
(作者系東北農業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