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洲
語言測試是中學語言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日常語言測試的基本概念、設計走向、實施流程和分數利用都有待調查。從各個方面透徹迪奧哈語言測試的基本實踐現狀,有利于引導中學教師重視語言測試的重要性和難點,理解語言測試的后效和反撥效應。實現對于有限的語言測試更高的利用效果。
20世紀90年代初,應用語言學專家Rick Stiggins最先提出了關于語言評價的概念。他認為作為語言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語言評價素養,這種評價素養指“在恰當的時間利用合適的方式去評價語言學習者的語言水平,由此,教師可獲得可靠的學習成果反饋”。二十年之后,這條關于語言評價的原則被引入到語言測試的范疇之內。Priscilla Allen (2002)則提出語言測試是“一項能夠測試語言學習者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使用一種特定語言的實踐研究”。可見,語言測試是語言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從我國將外語引入學校教學開始,語言測試已經被實踐了約五十年。國內與語言測試學者劉潤清、韓寶成(1991)指出“教學離不開測試,要檢驗教學的效果,離不開對學生的評價,通俗的講,就是對學生進行測試”。由此可見,盡管學者們對于語言測試的定義或者解釋不盡相同,但是共同點即是解釋語言測試對于語言教學和學生的語言學習有很大作用。而由于我國的英語教育領域傳統上比較重視教學研究而忽視測試與評價研究,專門針對基礎教育的語言測試培訓研究非常缺乏。(黃麗燕2012),因此從語言測試對教學的重大意義的角度出發,關于中學階段的語言測試實踐操作的過程值得調查研究。《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當中也指出教師應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實施語言測試,包括對于測試的設計、測試分數的處理等等。因此,為了貫徹新課標的相關理念,改變當前中學語言測試實施偏頗,提升語言測試實施過程的重視程度,筆者利用調查問卷以黃岡地區為例,進行中學英語教師語言測試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
一、語言測試的實施要素
根據Lyle F. Bachman 和Adrian S. Palmer的著作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語言測試的實踐》)中關于語言測試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具備的語言測試實施素養,可以得到以下幾點:
1. 對于語言測試的基本要略有了解,在每一項語言測試實施之前都要明確一定的基本概念和知識;無論是設計發展一項新的語言測試或者是已完成的語言測試的評價。
2. 了解如何合理的應用一項語言測試,對語言測試中的基本問題和重點有所了解。
3. 對于語言測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
4. 根據一定的目的、語境、和受試者群體進行語言測試試卷的設計、發展和評估。
5. 對于公開發表的語言測試相關刊物和研究成果有批判性的閱讀能力,并且能從中獲取信息以便更好的在語言測試中作決定。
根據Bachman的總結,筆者從四個維度出發設計了關于語言測試素養實踐現狀的調查研究,這四個維度分別是:語言測試的基本理論概念、語言測試試題的設計、測試的組織過程(包括實施和批改兩個過程)、以及測試分數的利用。并且通過問卷星平臺發放給黃岡地區(包括蘄春、黃梅、紅安等地區)的在職英語教師,對其在日常英語測試(考慮到大型高風險考試中,教師在試題設計這一方面的參與度不夠高,因此本調查研究不包括中高考等同類測試,只包括例如周練、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等語言測試)中的實施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二、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調查問卷見附件
(一)客觀測試題:
本調查問卷第一部分由十五題組成,其中第六項是關于語言測試的基本概念,本項是測試是否語言教師對語言測試倫理這個問題有所了解,而關于語言測試的倫理概念,僅有一小半,也就是40%的老師有所了解。之所以在概念測試方面選擇語言測試倫理這一話題,是因為這一話題在語言測試早期并未受到完全的重視,近年來才被逐漸重重視。
第一、二、三、七、十、十二題是關于語言測試的設計以及投放前的準備工作,旨在調查教師時如何而設計語言測試的,以及他們在設計語言測試或者收集語言測試所需材料時遵循的理念和原則。如上表,首先可見,有75%的在職英語教師曾經接受過語言測試相關的課程或者培訓,僅有25%未接觸過;并且70%的教師所在單位在日常測試中也會組織試卷的審核;而在設計日常語言測試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測試題的來源是學生的課后作業本,從數據顯示,55%的教師認同這一狀態,并且同樣有55%的教師可能會有原創試題的嘗試;在這一維度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也就是第七項所顯示的一點,60%的教師有意識到語言測試的重要性,并且曾經自學過關于這一話題的書籍。語言測試的設計是真個語言測試環節的第一步,從本調查的數據顯示可知地區語言教師本身很重視這個過程。
第四、五、八、十一這三題是關于語言測試的實施過程(包括現場實施和考后批改工作)。從第四項的百分比可知,百分之九十的教師曾經在實施語言測試的過程中發現過試卷上有書面的錯誤;60%的教師所在單位在日常語言測試時也會有閱卷質量的監控,從第八項可知95%的教師所在單位實行封閉閱卷,重視閱卷的公平公正已便于通過測試得到最為準確的教學效果反饋;并且一小部分教師還曾經親自承擔過試卷的審核工作。
第九、十三、十四、十五題是可知道教師在測試過程完成實施之后,會對試卷進行評析,也會對分數進行解釋,這保證了整個語言測試流程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主觀問答測試題:
除此之外,調查問卷中還涉及教師主觀上對于語言測試的理念和語言測試過程中的主觀感受的問題。問題如下:
1. 請問您在自主命題的過程中出現過那些困難或困惑?
2. 您認為測試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經過老師們的反饋,語言測試的目的方面,老師們的回答沒有太大的差別,大多可概括為:從學生角度出發:檢驗短期或長期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進行診斷、查漏補缺總結優勢和不足;給學生一定的壓力促進其進步;從教師角度出發:檢測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給予教師反饋加強對教學的反思和改進;
老師們的困難和困惑大致有以下幾點:如何保證在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的范圍內保證試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又能準確測試學生們的水平;學生差距過大,如何使命題適合不同特點的學生;考點覆蓋性的問題;原創試題時(尤其在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時)由于文章的長短難以找到有效信息進行試題設計,因此會限制試題質量;如何使測試適合當前學段的學生,例如所選取的測試材料里的單詞和句型是否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
三、調查結果啟示
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學項目引入中國的這段時間內,英語語言測試也經歷了同樣的階段。Arthur Hughes表示英語語言測試作為語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對于教學有著很重要的影響。Lyle F.Bachman & Adrian S.Palmer在他們的專著《實踐中的語言測試》里面詳盡地敘述了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backwash effect),將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投射到社會和教育系統以及系統內的個人(包括學生和教師)幾個方面。從語言教學這個角度出發,他們認為對于學生而言,語言測試主要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反饋的獲得。而對于語言教師而言,他們在教授語言過程中“趨向測試的教學”會受到語言測試的重大影響,因此為了正確引導語言教授的過程,我們需要明了語言測試的有用性。
Heaton(1989)在其所著《外語教師測試手冊》中的第一章就提到了測試與教學的關系。他指出“如果沒有語言測試,很難判斷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決策是否合理,如果我們開始重視測試對于教學的作用,我們就必須提升語言測試的實踐水平”由此可見,關于語言測試實踐的重視必不可少。如今,語言測試的功能已經更多樣化,形式更豐富化,結果也更加可觀測。日常英語測試不僅可以作為考量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的形式,同時也可以作為檢測教師本階段教育教學工作、為下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定立目標、重新整合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等工作的基礎。
無論是在職語言教師還是職前準語言教師,需要從至少四個維度來提升自身的語言測試素養,為解決問卷中提到的問題的解決作好準備工作,以便使語言測試和語言教學形成互相促進表里合一的整體。
需要強調的是,本研究的調查是基于自主設計的調查問卷,雖然調查問卷是基于大量的權威理論的基礎之上設計的,但是由于筆者資歷尚淺,一線教學經驗有限,所以有一定的不足。另外,以黃岡地區為例,雖然黃岡作為全國教育大市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地域限制仍然存在,因此在未來的語言測試研究發展中,更大范圍更高權威的調查仍然急需。語言測試在中小學的實施現狀以及完備發展仍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檢驗。
(作者單位:湖北省黃岡市黃岡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