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 楊蘭生
十九大中提出要全面提高促進當代大學生的素質,作為新時代的領軍人物,大學生肩負著重大的責任。而根據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逐年下降,承受能力差,無法面對社會上日益加重的壓力,缺乏自我排解的能力,心理問題越來越嚴峻。啦啦操是一項近期廣泛傳播流行的體育運動,因其具有健身、舞蹈、娛樂、團體等特點,受到大學生的歡迎。起到有利于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況,培養良好品質的作用。所以,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啦啦操間的關系,是利民、利國的一項具有當代現實意義的研究。
1主要研究方法
SCL—90共有90個題目,涵蓋了軀體化,強迫,抑郁,偏執,焦慮,敵意,恐怖,人際敏感和精神病性九個因子。測評采用五分制,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數理統計法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描述性統計等方法,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實驗法實驗組的人員,根據日常啦啦隊的訓練計劃進行訓練,一共跟蹤實驗十周,訓練的目的是學習掌握啦啦操的理論和技能,熟練的運用。為了保證實驗的效果,在訓練期間對學員多進行鼓勵,表揚等,保持活動氣氛的輕松愉悅。并記錄每次訓練前后脈搏數,確保進行強度適宜的運動,才會有利于達到實驗目的。對照組的學生則不進行任何的實驗及干預,使他們保持平常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同樣跟蹤觀察十周。實驗前后讓參與實驗的人員填寫SCL—90表,并當場進行收集,統計回收的份數。發放200張表格,回收200張,實驗組100張,對照組100張。研究結果表明,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被試在稀里健康上不存在顯著差(p>0.05)。實驗后,對兩組的心理健康的數據進行樣本T檢驗,表明心理健康各維度上出現了顯著差異(P<0.05)。最顯著的差異在抑郁,焦慮,敵對上(P<0.01)。再觀察實驗前后的實驗組的變化,除強迫癥和精神病性兩個因子外,其余都產生了顯著地改善。從這些數據的對比可以得知,啦啦操對心理健康有積極的作用,100名運動員的心理狀況遠比100名普通學生的狀況好。
2 啦啦操具有的優勢
啦啦操將心理健康與體育運動融合,作用于精神世界,改善了學生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啦啦操運動員們要充滿自信,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去展現每一個動作所具有的線條美、動作美、展現啦啦操韻律美。并且在與隊員的配合和交流溝通中,鍛煉自己使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升,有利于消除孤獨感,祛除寂寞。同時啦啦操動感的音樂,有助于改善人們的內心世界,壓力得到緩解,消除疲勞,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有助于調節人們的興奮與抑制,是睡眠質量得到提高。由于啦啦操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這就使得同學們平時要堅持鍛煉,合理飲食,在訓練中嚴格要求自己,鍥而不舍,不懼磨難,也有助于堅強人格的形成。從而促進了心理健康。
3啦啦操對于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從實驗中發現,練習啦啦操在對人們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體現在許多方面,根據運動員的表現,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自信心和表現力的作用。人類生來就具有表現力,馬克思主義美學觀曾提出這樣的觀點,美既不是單純的人主觀精神意識的產物,也不是單純自然進化的結果,美是人類社會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產物。人類應積極的展示出美。作為可以張揚自我的運動,啦啦操要求表演者時刻具有激情與活力,可以培養表現力。長時間鍛練可以有效的改善形體,使形體優美,舉止優雅??梢蕴岣邔徝酪庾R,激發自身潛能,從而散發自信的光芒。
第二,對調節情緒和緩解壓力的作用。人的身體伴隨著音樂跳動時,身體能量的大量消耗,聲波的傳播,有助于緩解大腦的緊張與疲憊,令人們集中注意力。啦啦操的音樂節奏通常積極明亮,在這樣節奏帶動下的身體運動能帶動練習者的熱情,在運動中忘卻煩惱,舒緩壓力,以使身心輕松愉悅。
第三,對人際關系的作用。一個優秀的啦啦操隊員必需具有很好的團隊合作的能力,才能在這個集體運動中發揮作用,使團隊的表演做到最好。這就要求每個人都互相配合,相互溝通,密切配合。整個團隊之間相互信任,形成一定的默契,最終達到協調一致。而且在訓練中,隊員要與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伙伴進行交流、溝通、不斷的磨合,使彼此之間越來越配合和熟悉,成為好伙伴、好朋友。才會令表演更成熟。認識的朋友越多,個人的人際關系越豐富,對孤獨感,和缺乏信任感的體會就會越來越少,相對應的心理問題也就得到了緩解。
第四,對形成良好品質的作用。任何一項體育運動對初學者而言都不簡單,在練習中都會出現各種問題,例如肢體不協調,體力跟不上,柔韌性差,受傷等等。在面臨這些挫折與挑戰時,教師會積極的鼓勵隊員們,隊員本身也會憑借對啦啦操的熱愛而選擇堅持不懈,勇于面對困難,頑強拼搏。在這樣的堅持努力下,學生的意志力一遍遍的得到錘煉,增強了毅力,逐步形成堅強,不怕困難,勇于奮斗的良好的精神品質,進而能夠承受一定強度的心理壓力,并及時的自我排解,減少心理問題的產生。
第五,對抗挫能力的作用。在進行啦啦操訓練中,在面對某一動作和某一難度的練習時,不可能永遠一蹴而就,也許要面臨幾十次,甚至上百次失敗的打擊,尤其是在比賽中的失敗,對一些新成員更是沉重的打擊。這就要使學生在一次次的失敗、挫折中站起來,不放棄,吸取經驗,不斷進步。經歷過許多次這樣的循環后,學生們的抗挫能力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日后的工作生活。
第六,對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自我效能感是說個體相信自己具有組織和執行行動以達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在班杜拉的認知之中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取決與4種因素,行為成就,代替經驗,言語勸說,生理和情緒狀態。其功能有影響或決定個體對行為的選擇,決定個體對該行為的堅持性和努力程度,影響個體的思維和情感反應模式,決定個體對成敗的歸因方式,進而影響新行為的習得及習得行為的表現。在訓練期間,指導老師多采用鼓勵式的教學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激起學生的自信心,并在同伴的贊美,彼此比較過程里增強了自我效能感。通過調查發現,自我效能感好的人存在的心理問題較少,不會輕易的被壓力煩惱所困擾,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而且會更快的融入到新的社會環境中。由此得知,兩者之間呈負相關。
4解決心理問題的措施
通過統計得知啦啦操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后,各高校應采取一定方法來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第一,加強教研組工作研究,落實各項方案措施。嚴格按照上級的要求指示,開設各類體育課,課外活動等,并監督學生每天進行一定適宜程度的訓練。教研組定期舉行會議,討論教學方法,科學合理的開展活動,鼓勵學生多運動。
第二,定期關心大學生的心理。規定一定時間內對大學生安排心理健康檢查,有醫務人員與學生進行交流,同時輔導員老師定期進行問卷調查,這樣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心情變化,及時的給予意見與幫助。以便從源頭處預防問題出現,并做到早發現,早解決。
第三,設立合理的啦啦操課程。在體育課中設計并開展適合廣大學生練習的啦啦操課程,教學模式。并逐步推廣,爭取形成流行運動。在開展課程時要時刻注意與學生溝通,聽取他們反饋回的意見,結合學生的意見及時的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做到最適宜,最有效的啦啦操課程。在課堂上,老師要始終保持課堂氣氛的活躍,營造一種輕快地教學氛圍,并適時的加入新鮮元素,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流行舞蹈,會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習興趣,使大學生對啦啦操的熱情更大,有利于通過運動忘卻積攢在內心的壓力煩惱。有效的減少心理疾病的產生。更重要的是合理的啦啦操更能被大眾接受,有利于在學生間傳播,建立起學習的熱潮。
綜上所述,伴隨著社會對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被拿到許多場合上廣泛談及。本文隨機抽取200名在校大學生通過實驗法對其進行跟蹤監測,對他們運動了九周啦啦操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分析。結果證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啦啦操有著顯著的關系。啦啦操這一新興的體育活動的教學模式與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思想一致具有有效的預防與治療心理健康問題的作用,符合當下的時代特色,迎合了大學生的興趣,有力的解決了這一社會問題。使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未來的領軍人,可以更好的面對機遇與挑戰,能夠承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責任。由此可見良好的心理是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的必然要求。為順應時代的發展,各高校應大力推廣啦啦操,以解決日益嚴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