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梅
單一的美術活動,很難發展到幼兒的各方面能力。在將鄉土化的資源融入到美術教學中后,不但激發了幼兒主動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加強了幼兒動手、動腦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與此同時,鄉土資源的再利用也充實了幼兒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如:戶外體育器械、區域游戲……都可以融入到其中,讓我們農村幼兒的幼兒園活動更貼近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學習的空間”、“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作為農村幼兒園,教育環境和資源與城市大相徑庭,為了更好的發展農村幼兒教育工作,特別是在“如何提高農村幼兒的藝術審美和動手操作能力的方面”,以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鄉土資源入手進行了初步的探究,充分挖掘幼兒身邊可利用、感興趣的鄉土資源和幼兒的生活經驗,在進一步的實踐操作中讓幼兒去欣賞、感受、體驗和形成藝術美。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蘇陳位于蘇北農村,可以說是個“魚米之鄉”,鄉土自然材料資源豐富,如:稻草、秸稈、花生殼、玉米皮、舊毛線、泥土、貝殼等。這些鄉土資源來都源于農村幼兒的生活中,從而深得幼兒的喜愛。在收集和整理的這些鄉土化生活化材料的過程中,將其投放入班級的特色鄉土美工區、娃娃家、農家樂、小商店等區域中,讓幼兒從玩、欣賞入手,進一步引導幼兒利用感興趣的鄉土化生活化的材料進行多樣化的美術創作活動。
同時,我們以幼兒的年齡和興趣出發點,結合教育主題及季節,本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我們將收集來的鄉土化的材料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進行投放和實踐操作,以提高幼兒的各方面能力。在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幼兒年齡的不同,幼兒的表現力和實際的發展水平也不同。如:小班幼兒動手操作、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中班幼兒活潑好動,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大班幼兒動手、動腦、語言組織能力較強……因此,在進行美術集體及操作活動時,為不同年齡幼兒提供同樣的材料時,一定要及時引導幼兒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體現和發揮鄉土材料的特殊作用。例如:鄉土材料——石頭。在小班中實施時,幼兒可以從玩石頭和給石頭涂色為主,讓幼兒感受和認識色彩的絢麗;中班幼兒可以在石頭上繪畫和簡單的添畫,以基本的圖形和圖案加強幼兒想象和創新的能力;大班幼兒則可以利用多種輔助材料,進行大膽的粘貼和組合操作,將石頭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選擇幼兒感興趣的、相適應的鄉土化材料,這樣既有利于幼兒積極參與到美術活動中去,促進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得到個性化和全面的發展。
2.班級環境創設和寬松的活動氛圍,為美術活動打下基礎。鄉土化生活化的材料裝飾,讓班級和走廊成為幼兒停留和欣賞的一道亮麗的風景。草簾作品墻、報紙創意作品、貝殼畫展、瓶蓋拼花和毛線刺繡等——一幅幅美術作品美不勝收,讓幼兒在欣賞中感知美,激發了幼兒創作美的想法,吸引幼兒積極主動的加入到美術活動中去,拓寬了幼兒的創作思路,對幼兒來說是一種藝術的熏陶。
3.提供層次豐富的鄉土化材料融入到各游戲區域中,促進了幼兒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同時,豐富的鄉土化生活化的區域游戲也是美術活動的開始和延續,從興趣的激發到動手創新創作,讓鄉土區域游戲成為孩子個性發展的搖籃:在編織區提供玉米皮、稻草的材料,做出玉米皮蝴蝶、稻草人……,促進幼兒動手、動腦及與同伴的交往能力的發展;建構區“小小建筑工”們運用廢舊瓶罐、木塊搭建出一座座高樓大廈;“農家樂”,在角色扮演中體驗“農村家庭”中燒灶和炒菜,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生活,體驗主動積極的與人交往的快樂……
其次,在幼兒園內開設“美術專用活動室”,為幼兒提供一個專屬的創作空間,將鄉土材料充分融入到幼兒的創作中。在美術專用室濃郁藝術氣息的帶動下,幼兒可以自由的選擇感興趣的鄉土材料,并將多種鄉土材料更好地融合使用,促進了幼兒更有效的參與其中,充分以幼兒為主體、自由自主的原則,發展了幼兒的動手操作和感受美、表達美的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另外,鄉土化材料在教育教學和一日活動的融入,還促進家園共育工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孩子們玩具很多,有些玩膩了不好玩了就扔掉,節約意識、愛護玩具的意識變得很淡薄。在開展鄉土化材料的收集、創設的過程中,我們發動幼兒、家長積極的參與,當幼兒把收集到的最原生態的材料通過加工變廢為寶時,孩子們甭提多高興。當把這些玩具投放到各區域中,家長會發現這些自制小玩具成為孩子們最喜愛的玩具。因此鄉土化的材料不但在美術活動中大顯身手,還帶動了區域游戲和戶外體育的發展,大大的節約了教育資源,促進家園共育工作。
與此同時,鄉土化生活化的材料在幼兒園各游戲活動中不斷運用,讓我園在不斷的探索中形成我們自己的鄉土特色。同時,豐富的鄉土材料資源為我們農村幼兒園帶來了活力,充分發揮活動中幼兒的自由、自選、自主的優勢,將幼兒、教師、家長全員參與的氛圍發揮得淋漓盡致。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蘇陳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