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是教育部下設的一個專家組織、一個咨詢機構。長期以來,“教指委”對推動高等學校體育教學、體育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職業教育學校體育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職教體育工作委員會”)則是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的分支機構之一,面向全國職業教育系統各類院校開展學校體育活動(工作),成立10年來,工作富有成效,到目前為止,每年舉辦11項比賽、1次年會、4個培訓班,并進行“一校一品”的申報和評定。而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對分會的基本要求是每年辦“一賽、一會、一培訓”,從這個角度來衡量,“職教體育工作委員會”已經超額地完成工作任務。本次培訓班的順利舉辦,離不開上述兩個機構的指導和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眾所周知,高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高職)和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高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新時代新定位新要求,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高職高專學校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積極探索,改革創新,努力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此,我就下一階段高職高專學校體育工作的改革發展談三點體會。
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學生體育立德樹人的根本價值追求
學生體育的目的是立德樹人,這是宗旨,是初心,也是應有的價值追求。但是,當大家忙于各類活動、競賽等日常工作時,有時候會自覺不自覺地把立德樹人這一宗旨和根本價值追求淡忘。那么,應該如何應對?
先舉一例:鄭州大學體育館將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國家領導人關于體育工作的論述摘錄上墻,在諸多高屋建瓴的精辟總結、指示中,在我看來最直白、最準確、最核心的還是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說一千道一萬,體育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了增強人民體質。
在座的各位,主要是各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部主任、骨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大家的工作任務是什么?學生體育工作。做學生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核心任務,就是通過體育的教學、活動、競賽,推動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實際上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最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這是大家的工作宗旨,更是初心。因此,作為學校體育工作者和學生體育工作者,就是要時時刻刻銘記:一切圍繞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祖國的未來,最終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條看起來比較空泛,但是真真切切地對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總之,只要堅持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學校體育工作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標,就知道在工作中如何取舍,如何抓住核心問題、重大任務,如何去攻堅克難。
二、旗幟鮮明,正風肅紀,把學生體育賽場打造成全國最干凈的賽場
體育人最講究規則,也最講究公平競爭。但是,在工作實踐中,在競賽組織、管理、參與的過程中,大家有時會自覺不自覺地忘記公平競爭的原則,忘記學生體育立德樹人的目標,及對學生公平競爭精神的培養,賽風賽紀問題時有發生。2018年上半年發生了3起比較嚴重的賽風賽紀事件,既有雙方運動員打架斗毆,也有運動員追打裁判員。事情發生后,采取了暫停比賽、調查取證、取消比賽成績、遣散涉事隊伍等一系列措施,處理比較及時有效。此后,教育部專門召集各省教育廳體衛藝處和各賽區的負責人,進一步強調了賽風賽紀。
其實在此之前,也有其他類型的賽風賽紀問題發生。如,2017年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組織中國集訓隊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集訓隊中進行興奮劑檢測并發現3起陽性案例,屬興奮劑違規事件,而違規使用興奮劑,過去只是職業選手偶有出現,作為學生運動員出現這種情況,應該說性質是嚴重的,影響是惡劣的;又如,資格造假問題,包括身份造假、年齡造假;再如,少數裁判員執法不公的問題等。所以,賽風賽紀問題在學生體育領域不是一個空洞的提法,其有切切實實的現實基礎,而各種各樣的違規違紀事件,也玷污了學生比賽。
就學生比賽來講,學生運動員進行體育運動,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最終目的則是立德樹人,是育人。學生是未成年人、青年人,正處在成長期,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期,負能量的內容和現象對學生的成長有非常負面的作用,甚至會顛覆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所以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這就是為什么今天要談賽風賽紀這一問題。事實上,其應被當成一個比“天”還大的問題,提到學生體育競賽的議事日程上。如果沒有好的賽風賽紀,或者說如果不能正風肅紀,寧可不舉辦比賽。因此,作為學生體育工作者,要把正風肅紀、端正賽風賽紀當成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來抓。
三、堅定信心,勵精圖治,努力開創高職高專學校體育工作的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越來越走近了世界舞臺的中央。那么,高職高專教育,包括體育工作,是不是也相應地走到了舞臺中央?在整個高等教育版圖中,高職高專沒有在中央,并且在高職高專學校內部,學生體育工作可能也不在舞臺中心,這就是大家現在面臨的困難和局面。
目前,高職高專的教育在整個高等教育中占據了半壁江山,其院校數量比本科院校還要多,本科院校不包括獨立學院大數1 000所,加上獨立學院應該是1 200多所,而高職高專院校最近公布的數據是1 388所。在校高職高專學生1 100萬人,每年招生大概三百五六十萬人,數量很大,是整個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2016年財政數據顯示,高等教育總體經費投入大數1萬億,其中給高職高專投入是1 800億,占比18%,相比高職高專院校數、在校生數,包括高職高專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所作的貢獻,顯然投入是不夠的。投入不夠不僅僅體現在經費上,只是經費最容易說明問題,在其他包括領導重視程度、資源投入程度、條件保障程度、社會關注程度等各個方面,投入都是相對不足的。
此外,從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角度,社會大眾在價值判斷上對職業教育同樣缺乏正確的、深刻的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絕大部分是優秀的、是精華,但是也有糟粕。如,鄙視技能、鄙視勞動,對職業教育非常不重視。
過去講“耕讀傳家”,其中“耕”是農耕,基本經濟方式;“讀”就是讀書,讀書干什么?做官。“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這是傳統文化里的糟粕,認為只有一心讀圣賢書、一心做學問,才能成功,其影響著民族價值觀念,也影響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還沒有真正地從農耕經濟中走出來,雖然工業化發展很快,但工業化的基礎很薄弱,市民化程度、工業化程度很薄弱。雖然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但這個任務完成有困難,有國際環境的因素,我們自己也底氣不足,為什么?因為我國缺乏數量龐大的、具有全面素養的職業工人、產業工人。進一步講,就是職業教育還沒有發展壯大到一定程度,沒有給國家、給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大量合格的、高水平的工作者,這是職業教育面臨的一個局面。
體育工作,有些學校做得比較好,但在多數學校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如果高職高專學校的領導真正把學生體育工作牢牢地當成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載體、重要抓手,就會重視體育,通過體育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活躍校園文化,培養學生集體主義、頑強拼搏、愛國主義等精神、情操和情懷,對學生的成長、對未來社會的貢獻就很大,但是領導真正把體育工作提高到這個高度的學校有多少?所以,大家面臨的環境不是特別理想,面臨的任務也非常艱巨。但不是說沒有希望,反而大家應該要更加堅定信心、勵精圖治。為什么?在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中有一個詞是“有教無類”,還有一個詞是“因材施教”,學生的特點各不相同,盡管當前對大學、對高等教育的評價,包括錄取制度并不利于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但是高職高專院校仍可以做很多事情,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通過高職高專院校2~3年的教育學生的成長,如,在價值塑造、人格養成、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等方面,通過3年的教育和培養學生提高了多少。所以,不同的學校在現有基礎之上,通過努力讓學生都有所成長、有所進步,這個增加值是辦學的價值、教育的價值,是所有人工作的價值。不管生源怎么樣,有什么特點,學校都應仔細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從某個方面來講,文化課考試,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可能考不過清華大學的學生,但他們卻有很多自己的特點和優點,如,在人格、性格、運動等方面更有特長。所以,應該充分挖掘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優點和特長,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之上得到應有的教育,得到應有的提高。
此外,職業教育還有一些特點,如學制比較短,并且其中一部分時間要去實踐或者頂崗實習等,學生真正在校園里接受教育的時間相對較少,這對開展體育工作又帶來新的挑戰。建議大家認認真真研究這些問題,正視困難,通過努力,讓高職高專學校的體育工作更上一個臺階,做得更好。
作者簡介:張愛龍,教育部學生體育協會聯合秘書處副秘書長,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