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飛宇
我在學習虎門銷煙相關知識后,了解到了很多知識,不僅認識到毒品對人們身體以及精神上產生了不良影響,同時也認識到“萬國禁煙會”是開啟國際合作禁毒的重要事件,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在虎門銷煙一課的學習情況,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學習經驗與收獲。
在近代社會逐漸到來,西方列強受到了財富欲望的挾持,從罌粟花上提取了毒品,此后,鴉片等毒品在世界各個國家中發生了范圍較大的蔓延,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悲劇。在該種狀態下,我國開展了有名的虎門銷煙活動,雖然銷毀了一定數量的鴉片,但是毒品仍然四處蔓延,隨后,世界主要國家代表舉行了萬國禁煙會,這一歷史震撼了眾人的心靈。
1 虎門銷煙事件
虎門銷煙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打擊毒品的事件,其發生于1839年6月(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當時我國民眾正處于毒品迫害之中,為了消除鴉片,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該事件從1839年6月3日開始,到6月25日結束,共經歷了23天的時間,其中共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緩解了毒品迫害的局面,但是虎門銷煙也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我通過學習虎門銷煙知識發現,在受到鴉片影響后,我國與英國的貿易地位完全發生變化,由于鴉片不僅會損害人們的身體,也會損害人們的精神,致使人們在受到鴉片吸引后,導致我國大量白銀發生外流現象,產生了嚴重的財政危機。而在虎門銷煙后,喚醒了當時中國很多愛國人士,在加大人們禁煙力度的同時,也讓人們產生了民族覺醒意識,同時根據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我發現虎門銷煙時間也成為世界禁煙運動的范例。
2 從虎門銷煙到萬國禁煙會
2.1 虎門銷煙后鴉片控制情況
由于虎門銷煙經歷了禁煙、繳煙、銷煙的過程,且通過對銷煙數量的分析,我了解到虎門銷煙取得了成功。從表面來看,在虎門銷煙后,當時的中國內部鴉片數量明顯減少,有效遏制了鴉片在我國的泛濫問題;從內部來看,虎門銷煙有效增強了人們對鴉片的認識,在大部分人能夠認識到鴉片對自身危害的基礎上,不再去購買鴉片。與虎門銷煙之前相比,鴉片控制效果更為理想,也正是因為虎門銷煙后鴉片控制效果理想,直接打擊了英國資產階級在我國的貿易掠奪,導致虎門銷煙后英國對中國侵略速度明顯加快,最終成為外國列強引發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2.2 萬國禁煙會第一次會議
20世紀初也是虎門銷煙活動發生大致七十年后,在技術革命不斷推進的同時,也成為黑色鴉片泛濫成災的時期,根據我所學習的歷史知識,可以看出,雖然鴉片是一種小小的罌粟汁顆粒,但是會對人們心靈以及肉體產生較為惡劣的摧毀,相關數據統計,1875年,大約有12萬的美國人吸食鴉片,后期舊金山政府制定出相應的禁煙條例,然而禁煙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控制毒品的難度遠遠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領導人員以及公民的想象。在鴉片越來越嚴重的時代下,全世界都產生了恐懼。進入20世紀,國際上提高了對禁煙工作的重視。從書本中我學習到20世紀頭幾年,國際社會醞釀了第一次聯手禁止鴉片的萬國禁煙會議。在會議中,由于美國財政上與鴉片貿易關聯并不大,因而美國積極進行了關于禁煙的號召;同時,英國在國際上禁煙輿論的壓力下,也參與了禁煙會議。在世界上眾多文明國家支持與共同努力下,于1909年2月1日,在中國上海舉辦了萬國禁煙會。
2.3 清政府第二次禁煙運動
基于在萬國禁煙會前期,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已經取消了鴉片在其國內的合法地位,且英國出臺了相關鴉片貿易政策,因而在政策松動的推動下,中國清政府開展了第二次禁煙運動。中國當時駐英大使將英國會議中所辯論的內容報告給了清政府,呼吁清政府可以借這一機會與英國商談取締鴉片貿易,并實施更為嚴厲的禁煙政策。在學習虎門銷煙及相關知識后,我了解到雖然虎門銷煙后的短暫時間內,當時中國內部鴉片數量明顯減少,但是在列強的不斷侵略、鴉片貿易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國鴉片問題更為嚴重,中國內部產生了嚴厲戒煙的民間輿論。因此,在當時背景下,清政府于1906年9月,發布了“將洋土藥之害一律革除凈盡”的內容,此后,中國也加入了國際禁煙的行列之中。
2.4 從歷史角度看虎門銷煙與萬國禁煙會
從虎門銷煙到萬國禁煙會經歷了七十年的時間,在這一歷史時間內,以英國為首受到利益誘惑的國家將人類的生存發展以及基本道德原則棄之不顧,肆無忌憚的進行著罪惡的鴉片貿易,從現實社會來看當時的歷史,我們發現了鴉片對全世界造成的不良影響,單純追究當時的責任問題無法解決鴉片貿易給歷史上的世界造成的沉痛打擊,因而我在學習完虎門銷煙以及萬國禁煙會知識后,認為萬國禁煙會開創了一個全世界共同面對毒品問題的起點,為我們日后打擊一切違法犯罪提供了支持。
罌粟花曾經因為美麗與其藥用價值被人們當做藥用植物以及觀賞植物,然而其也成為近代社會造成悲劇的主要植物,但是我在學習虎門銷煙相關知識后,了解到當時我國以及世界在處理毒品問題上所表示出的強硬態度,我們可以從中獲取到更多力量與經驗,在約束自己的同時,更好地將歷史知識運用于自身生活之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