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亭亭
數學作為一門嚴謹、邏輯能力強的綜合學科,是公平、公正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數學教學質量卻停泄不前,單一化和枯燥化的教學課堂使學生大多望而卻步,阻礙了學生潛能發揮,“灌輸式”教學不注重以學生為主,學生對邏輯思維強的數學難以理解透徹,教學講究效率而不注重學生成長特點和理解程度,片面的講解數學教材忽略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致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定抗拒心理,久而久之數學成績也一落千丈。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綜合的素質發展,革新教學制度,引導學生將數學與生活實踐結合,探索數學價值、感悟數學哲理,貫穿數學生活的理念,將數學回歸生活。本文就小學四年級數學高效教學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1 多媒體教學、培養興趣
數學教學中,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條捷徑,教學方法的傳統制度扼止了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教學模式應結合時代特色改革教學制度,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一定的創新思維和敏銳的觀察力,根據學生年齡段的限制和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時代發展迅速,各種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多媒體教學與數學教學不謀而合,電子產品對小學生的吸引力極大,教師可以靈活采用這一特點,將數學教材編制成動畫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時,傳統教學模式教師直接給定定義與公式,告訴運算規則,在課堂上演算幾遍習題,學生錯誤的認為數學教學只是單純的理解公式和背誦公式,學生學習過程枯燥和單一。教師可以轉換思維方式,將教材給定的定義和公式以動畫方式教學,在教學《確定位置》章節時,照一張本班的座次表,在多媒體上放大,在課堂上讓同學根據教材定義找出自己座次的行、列,引起學生注意力,學生會積極的根據教材結合多媒體來判斷自己的位置。又如:在四年級下冊《平移、旋轉、軸對稱》一章中,教師以海綿寶寶在棋盤上的移動軌跡做實例,讓學生結合教材上的案例上臺來操作海綿寶寶的移動軌跡,學生之間紛紛要求上臺操作,瞬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操作的同時,讓臺下的同學提出要平移幾個單位,學生自己判斷對錯。這種教學在學生學習平移知識的同時,對自己的監督能力和判斷能力也有了相對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持續保持著高度集中狀態,教學效率超出了預期。通過直觀化、明朗化的教學方式,很容易激發其數學學習自信心,小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較強,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2 結合生活、感悟數學
因為小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對于一些生活中的知識認知較少,教學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教導其數學知識要靈活運用于生活,增加立足于學生的數學活動,強化學生在生活中對數學的感悟度,將數學知識譜入學生生活的樂章中,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探索能力。學生在實踐和探索過程中會逐步形成一定的實踐思維,繼而引導學生以獨立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相較于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學生不僅會有不同的體驗和認知,也能方便學生理解數學生活概念。
例如:以學生桌制作為例,在制作學生桌時會以學生大致年齡、身高為基準,桌子腿的高度與椅子的高度要結合統計的數據,精確測量才能做出符合學生年齡段的桌椅。以生活中顯而易見的物品為例,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探索數學的奧秘,將數學知識生活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靈活掌握和運用,培養學生實踐數學的主觀能動性。
3 注重交流、拓展知識
數學課堂中加強學生之間思維交流,對學生創新思維和拓展知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學生之間的交流會產生一定的思維互換,對不同問題會有不同的見解和不同的思考方向,引導學生總結共同點、吸納不同點,使學生不以單一化的思維總結和思考,轉變學生思維方式,激發其創新意識。例如:學生之間以小組形式討論、歸納問題,在討論歸納中學生之間的思維產生碰撞,學生之間的思維交換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共同進步。分組學習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相互監督、查漏補缺,在學生獲得淺顯的知識基礎上,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探究可以獲得新的知識點,學生之間思維方式不同,接收知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組內同學討論交流時各抒己見,互相啟迪,對學生學習效率會有很大提升。
4 鼓勵學生、培養情感
小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心思稚嫩是本性,成績并非是判斷學生的唯一標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學習數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也是課堂效率提高的準則,教學并非一日之功,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語言藝術,學生學習需要教師孜孜不倦的教導和鍥而不舍的鼓勵,小學生年齡段的限制,自制力和接受能力會有一定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不同的方式感化學生、關愛學生,培養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形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在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這是一個必要因素,這種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會升華到教學中,循循善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數學教學應緊追時代步伐,注重教學制度改革和創新,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同時,更要注重每位學生綜合素質的共同發展,結合自己教學經驗,制定有利于學生未來成長的教學模式。
(作者單位:蘇州市相城區蠡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