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德
在當今社會,物流產業獲得了蓬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中處處都需要物流業,因而在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上也大大增加,而要想促進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就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物流人才,但如今物流人才良莠不齊,物流人才瓶頸成為了制約物流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當今的物流教學中,存在著一些非常嚴重的問題,比如培養目標不明確,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而實踐教學不足,師資力量差以及師資不足等等,這些問題使得高效培養的物流人才難以達到企業的要求,難以滿足企業需要,因而要想使物流產業獲得更好的發展,物流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無論對這一產業本身,還是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在全世界范圍內,電子商務都獲得了蓬勃迅猛的發展,而作為其伴隨行業的物流業,具有“第三利潤源”的美稱,在我國,物流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也正成為我國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人民日報報道稱,我國物流需求高速增長期將持續15-20年,而要想使這一行業把握住黃金發展期,獲得長足的發展,相關的專業人才則是必須的,因此,物流人才也被列為了中國當前十二種短缺人才之一,尤其是對初級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操作人才占到了絕大多數。
而由于國內物流產業起步時間短,在短期內要想獲得長足的進步,就急需大量的物流人才,而在物流人才的供給上,由于國內相關培養方案不足,造成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凸顯,這已經成為制約物流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因此當前對于物流人才的培養也逐漸提上了日程,首要任務就是細細剖析我國當前物流人才培養現狀,依照所分析出來的現實情況,再結合培養理論,理論聯系實際,找出一條適合我國物流人才培養的特色之路。按照我國當前狀況,由于高校現有的物流教學嚴重滯后于我國實際物流發展,與物流實際相脫節,從而造成企業急需物流人才和高校物流畢業生就業難的供需矛盾突出,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高校在人才培養上難以滿足企業需要,因此,要想獲得物流產業的脫胎換骨,在高校的物流教育上就應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有效的物流教學改革。
1 我國物流專業發展現狀
進入21世紀,在經濟大環境驅使下,教育部批準了物流管理專業正式招生,隨后幾年,全國各大高校爭先恐后地開設了物流管理相關專業課程,到2008年末,全國開設物流相關專業的本科高等院校由最初的不到15所擴展到了308所。這一數據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對物流人才培養問題的高度重視,但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開設卻并沒有很好地緩解企業物流人才端企業的嚴峻現狀,相反的是,物流企業呈現出來的卻是大部分的物流人員的專業素質偏低,文化水準不高,企業急需物流高層次高水準高質量人才的現狀。而高校普遍存在專業定位不明確、師資力量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實踐教學環節有待加強以及教學手段落后等狀況,造成物流專業畢業生難以適應行業需求。
2 我國物流教學改革的幾點措施
第一,高校對專業具體課程以及師資力量都做出改革。我國高校在物流課程設置上的不合理,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形成的體系并不科學,在學習過程中課程體系的混亂造成學生在學習中并沒有很好的效果,以致其在應用相關知識時,并不能做到知識與實際的有效結合;再者,師資力量的不足也是造成學生學習水平不高的一大因素,高校需要注意引進學歷以及教學水平都比較高的教師,從根源上對學生的水平做出改革。
第二,高校應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確立物流專業的培養目標。物流人才的綜合素質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高校教育應該按照企業的需求來培養集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于一身的適用企業的應用型人才,具體應該分為各類生產制造企業、商貿流通企業內部的物流管理,應注意培養對應具體崗位的操作人員,包括運輸管理人員、倉庫管理人員、包裝、裝卸、分揀、客戶關系培養與管理、跟蹤服務等崗位,根據這些目標來科學設計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第三,以職業能力為依據,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在企業的實際需求中,處理相關事務的能力極為重要,否則,再強的理論能力都是虛的,紙上談兵對解決實際問題毫無幫助,因此,在高校的相關課程培養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社會實踐。高校應與相關企業取得聯系,建立互相合作的關系,使得學生能夠定期到企業中實習,使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崗位,并在這一崗位進行長期實踐,使學生在畢業時具有一定的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實現學生的鍛煉目標,得到企業的賞識,獲得自身的進步,在畢業后的工作中迅速地成為物流管理行業的專業人才,滿足市場的需要。
3 結語
綜上所述,物流管理行業水平提升工作在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中任重道遠,培養相應的人才能夠滿足我國物流業的人才需要,高質量人才的意義不言而喻,隨之,進行物流教學改革工作勢在必行,經過相應的改革之后,我國物流業必然能夠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征程中得到更大的發展,使我國經濟搭上經濟全球化的快車,得到高速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使社會實現全面進步,最終在我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工程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單位:天津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