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昆楊
寒假期間,我回到豫中平原的農村老家,調查了解精準扶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通過調查發現,縣、鄉、村三級在精準扶貧上下了很多功夫,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當前大數據時代,縣、鄉兩級政府沒有建設數據匯集、分析挖掘、資源共享、應急指揮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更沒有運用現代化的大數據手段去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扶貧、精準防范、優化監督,仍然采用人工識別、人工填卡、人工算賬等土辦法開展工作,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針對了解到的問題,結合我學習的應用數學和統計學專業知識,我感覺到縣、鄉兩級政府有必要建設扶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并且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平臺開展工作。那么建設一個大數據平臺能夠在準扶貧工作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呢?
能夠突出“科學”二字,實現準確識別。準確識別貧困救助對象,是落實精準扶貧政策的前提條件。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居民家庭經濟狀況的核對工作正面臨著特殊困難和挑戰。從調查情況看,當地扶貧干部仍然采用傳統的以入戶調查、鄰里求證、單位出具證明為主的核查手段進行識別,這種傳統的識別辦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形勢發展需要。建立大數據平臺就是利用平臺的科學性,把扶貧、公安、人社、住建、教育、工商、金融等部門信息接入核對平臺中,實現數據實時共享,然后利用這一平臺進行核對。例如,需要了解農戶張三的基本情況,通過平臺,查詢核對張三的家庭收入和財產以及支出情況,通過系統的電子比對,比對其納稅記錄、車輛登記、養老保險等信息,通過簡單的算法和統計分析,就能了解張三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科學掌握其家庭的真實經濟狀況,準確認定是否為救助對象。
能夠突出“精準”二字,實現精準幫扶。當前,扶貧干部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也存在幫扶措施缺乏精準問題,雖然貧困戶一時脫了貧,但不能長久。如何做到“精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項目出的精準、資金用的精準、措施幫的精準。在具體工作中,我們要把幫扶對象的家庭基本情況、生產生活條件、致貧原因等信息都錄入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通過平臺抽取扶貧對象進行核實分析,就能了解貧困戶所需所盼,需要什么樣的項目和資金幫扶,然后對他們因戶施策,有針對性開“方”。例如,通過大數據平臺,我們了解到李四、65歲、獨居,無兒無女,身體健康,致貧原因無致富項目。幫扶人員就可以協調科技、農業、畜牧部門把適合李四的種植、養殖項目扶植給他。
能夠突出“優化”二字,實現監督管理優化。當前,貧困戶和扶貧干部最苦不堪言的是各級的不間斷檢查、抽查、復查,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建立大數據平臺后,貧困村“兩委”、駐村工作隊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項目落實情況及貧困人口精準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如何?作為扶貧攻堅管理部門和紀檢部門,只要從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隨機抽取每個鄉鎮個別貧困村、貧困戶作為抽查對象,通過統計分析就能對扶貧情況一目了然,不需要興師動眾三天兩頭去檢查。同時對扶貧項目點準確定位、全過程監控,隨時了解和掌握項目實施情況以及資金物資分配、運用情況,確保有效資金的用到精準扶貧上。對發現的問題,紀檢部門根據部門職責分別移送有關責任部門進行整改,進一步加強了紀檢監察系統對精準扶貧工作的監管。
能夠突出“預防”二字,實現因災返貧的預防。在扶貧對象中因因災返貧是其中一大類,然而因災返貧確是可以有效預防的。大數據平臺整合當地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應急指揮系統,將自然災害防御作為減少因災致貧的重要舉措,實現了將災后被動救援,轉變為災前主動防御。一旦發生自然災害,系統自動將通過大數據平臺把應急預案發送給相關應急單位。同時,系統利用手機短彩信、微信、大喇叭、小區廣播等一鍵發布,快速將撤離指令發送給鎮、村負責人。利用系統將提前規劃的撤離路線圖以彩信、微信等方式發送給災害區域周邊鄉村責任人,以便及時準確組織群眾安全撤離,能夠有效實現因災返貧的現象發生。例如,我調查的一個縣村村通大喇叭,大喇叭與縣廣播電臺相連,每天有村值班干部管理,一旦有應急或突發災害,縣里的聲音就能通過大喇叭傳到千家萬戶,有效預防自然災害造成的返貧問題。
能夠突出“創新”二字,實現干部管理創新。基層扶貧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無法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但是幫扶干部的日常管理也是一大難題。當前機關干部普遍采用的是紙面簽到、指紋考勤等考勤方式,這些考勤方法存在干部工作狀態無法監督、工作實績無法保證等問題,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建立大數據平臺,能夠充分發揮大數據平臺實時監管的特點和優勢,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通過平臺定位系統,實行扶貧等重點工作一天一報,各工作隊通過“曬”進度、“擺”問題、“領”責任,推動工作落實。同時,通過運用軟件定位下村地點,全天候動態關注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日常下村情況,實時進行動態考勤管理,激發了干部職工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促進干部日常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