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耿宇辰
教育是慢的藝術,做教育也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東方的“道”結合西方的“術”,方可所向披靡。
自2001年成立以來,樂訓國際集團一直專注中國孩子的國際教育,并通過不斷的教育改革實踐與資源優化,形成了以國際課程探究與服務為主體、覆蓋多學段多領域的專業化、綜合性國際教育服務體系,成為全國國際教育領域的翹楚。
如今,在國際教育迎來3.0時代的當口,集團創始人趙崢淶博士率先業內,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用良知和真愛筑基樂訓國際教育3.0時代”的發展目標。
大勢所趨的教育供給側改革
作為跨界社會企業家,趙崢淶看待國際教育的視角,有些不同尋常,他更善于從國際教育的變化中,管窺變革中的中國教育。
“國際教育3.0時代”,便是這種管窺之下,得出的獨特理論。在趙崢淶看來,3.0時代,正是相對于1.0時代和2.0時代而言的。“2000年左右,我們開始從事國際教育工作,回望中國的國際教育發展的確明顯地呈現出了三個發展階段:2001年左右,是單向輸入的1.0時代,我們對于西方的文化、教育體系、教學模式更多的是完全‘照搬。2010年前后,國際教育進入雙向并行的2.0時代,呈現出1+1>2的樣態,但是中西教育并沒有真正融合。3.0時代,將是一個深度的、從質的角度將中國教育和國際教育進行融合、提升,從而進入新境界的時代。”
3.0時代,是時代背景之下,教育和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在變,中國在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也在變。
“近20年來,世界的發展速度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技術的突破給人們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都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國際一體化向縱深推進,未來教育將進入一個全球共創、共治、共享、共贏的時代。區域之間、教育部門之間、學校之間、課程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將變得更加無縫化。”作為一名在教育界深耕十余年的教育者,趙崢淶對于外界局勢的觀察,不可謂不深刻。
“道”“術”結合的東方智慧
從2016年開始,樂訓國際集團就在做一項工作:把西方教育的精華同中國智慧的精華進行系統性地梳理、總結和提升,從而形成一個新的境界。工作的核心,就是進行國際教育和中國教育的融合。
趙崢淶一再強調,教育是慢的藝術,做教育也得一步一個腳印。“我們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沒有星空就沒有指引的目標,沒有到達新境界的力量。當然,有了星空更需要腳踏實地。在3.0時代,我們將基于我們的教師隊伍進行持續打造,管理者隊伍進行持續的終身學習,然后,在日常點點滴滴的辦學實踐中,沿著正向的辦學價值取向一步步去踐行。”趙崢淶說。
在趙崢淶看來,中國智慧和傳統文化之下,中國的教育,更多的是在“道”的層面高屋建瓴,博大精深。而西方的教育,在“術”的層面上則更加別具匠心,卓有成效。“把‘道和‘術相結合,無疑將所向披靡。”
走向世界中心的中國主張
在未來,趙崢淶看重的,是教育融合。“國際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個性化的融合教育,就像旅游可以選擇出境游和國內游一樣,是滿足個性化需求的一種路徑和方 式。”
在趙崢淶的規劃里,未來,學校里的學生組成,將不僅有中國學生,還會有更多的華僑子弟、外籍學生。“我們的教育,將不僅讓中國的學生在中國的校園里,在中國智慧的引領下學習到西方教育和文化的精髓,而且將讓外國的學生學習到我們的東方文化與智慧。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國的。”
這樣的時代發展大勢,對于國際教育行業,潛藏著眾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應對未來,所以未來本身就是巨大的發展機遇。”趙崢淶更傾向于,把這次變革看作機會。
隨著“一帶一路”“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等國家意志的提出,以及國人收入水平、教育需求的提升,對于公共配套的教育產品的訴求必將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未來國際教育將從神秘的、“高大上”的時代走向相對大眾化的時代。
而在具體的政策層面,2017年新修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也為民間辦學提供了諸多政策和方向的引領與支撐,這些,無疑都是行業發展的重大利好消息。
“當然,要從雙向并行的2.0時代走向引領世界發展的3.0時代,乃至完全基于中國創造的4.0時代,將是一條漫長的探索之路。”對于未來將要面臨的挑戰,趙崢淶也很明確,“這種探索有時候可能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因為教育主管部門也需要去探索,去制定政策和條例。而國家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在地方具體執行的過程中也往往會出現不透徹、不明朗的情況等,這些都是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