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菲
從初中數學試題中得到的平均分、最高分等數據,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的教學要求。本文針對數學試題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進行標簽,通過學生預習后完成的基礎練習,分析出學生在課前對每個知識點和方法的掌握情況,反過來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做出精準的指導,實現個性化教學。
1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數據指導教學受限制
當下中學數學教學中,對同一數學知識點的劃分一般是容易、中等和較難,對試題數據的分析一般是取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在精準化教學和個性化教學環境下,這些數據對教學的指導意義是十分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教學指導上的需求。因此對每一道數學試題進行知識點和解題方法的標簽就顯得尤為重要,標簽的應用改善了現階段數據指導教學的限制問題。
2試題標簽
2.1什么是試題標簽
試題標簽就是對數學試題的題干和相應選項進行分析并標注,分析題目考察的方向或知識點,解題方法以及題目的難度系數,并把這些要素在后臺標注出來,就相當于給這道題打上了標簽。這些帶標簽的試題,經過學生測試后,得到的數據又可以對教師的下一步教學進行指導,并且在后續教學過程中,又可以提供這些帶標簽試題的選擇使用,形成一個個應用閉環。
2.2如何對試題進行標簽
試題標簽對試題的知識點、解題方法以及難度系數進行了標注,如果試題是選擇題,應加上對選項的分析。其中,錯誤選項的分析包括對選擇此項可能的原因,對應未掌握的知識點或方法,對于正確的選項分析包括選擇了此選項可能掌握了哪些知識或方法,這樣就將試題打上了標簽。
例1. 某地早晨的氣溫為2℃,中午的氣溫比早晨上升t℃,晚上的氣溫比中午又下降p℃,則晚上的氣溫為( ).
A. (2?t+p)℃ B. (2+t+p)℃ C. (2?t?p)℃ D. (2+t?p)℃
解析:①試題難度:1星②知識點:用字母表示代數型的數量關系
③考查方向:應用④方法:分析法、綜合法
題目出自于考察學生會用代數式表達氣溫的變化,明確數量之間的意義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運算順序,正確使用運算符號。
選A,所產生的錯誤,不能正確的運用代數式表達氣溫“上升”和“下降”意義。
選B,所產生的錯誤,沒能對溫度“下降”的意義進行正確的表達。
選C,所產生的錯誤,沒能對溫度“上升”的意義進行正確的表達。
選D,正確。能用代數式正確的表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
2.3試題標簽后能解決哪些問題
將這些試題打上了標簽后,通過學生的測試數據,就可以推測出哪些具體的知識點或方法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的,則教師就可以計劃全班講解此知識點或方法。對于每位學生分別在哪些知識點上有問題,教師在課下試卷或作業的布置就可以差別對待,依據這些帶標簽的試題進行選擇完成,因材施教,查缺補漏,實現精準教學。
3案例分析
以七年級下冊不等式與不等式組這章中不等式這一節為例,數據是某校學生在學習系統上的操作記錄?;A練習是學生課前預習后完成的,課中討論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一起參與完成的。
題1.下列數學表達式中:①﹣2<0,②2x+3y>0,③x=2,④x2+2xy+y2,⑤ x 3,⑥x+1>2,不等式有()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圖1是學生在不等式這一節中,預習后完成基礎練習的情況。其中可以清楚看到題1錯誤率是最低的,為20%左右,題4的錯誤率最高,為45%左右,那么題4就是課中討論的重點,而題4對應的標簽為不等式的意義和解集,運用的解題方法是綜合法。題2和題3以及題4的錯誤率也不低,其分別對應的標簽為不等式的意義、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集的幾何意義,都應該在課堂中涉及到。以下是這個班級中,教師實際在課中討論的題型:
圖2表明,本班教師在課堂中著重講解的是不等式的意義和解集,從基礎練習中的數據已經知道,絕大多數學生在不等式的意義、不等式的解集上是存在問題的,因此這位教師選擇的討論題是高效、有意義的。再從解題方法上看,這位教師選擇涉及不等式的解集有兩道題。經分析,其中一題主要用的解題方法是排除法,另一題則是運用分析法,從不同的角度和策略上解答同一知識點,拓展了學生思維。
4試題標簽對教學的指導
4.1課前
教師在上新課之前,要求學生要提前進行預習,預習的效果可以用帶標簽的試題進行檢測,然后整理歸納這些數據,查找這些題所對應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找到難點和易錯點,以便在接下來的課中進行著重講解。教師如果非常熟悉要講的內容,清楚了學生在這節課中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和解題方法,由于試題都已標簽,則推送給學生的題目就可以實現包含所有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和方法,做到了知識的最大覆蓋而又最大程度的控制了題量,減輕教師和學生的學習負擔。
4.2課中
課堂中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只有做到準確的取舍,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學生是人,是動態、復雜的,對具有多年教齡的教師來說,僅憑教學經驗來選擇,也是不夠的。那么教師特別是新教師該如何取舍才能更準確呢?我們建議采用試題標簽,通過課前的預習檢測,教師很容易了解到這些試題哪些是學生易錯的、較難的,看看試題所對應的標簽涉及哪些知識點和方法,這樣教師就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針對性的講解,對薄弱點進行強化,解決好本班學生所反映出的重難點和易錯點。
4.3課后
一節課結束后,教師要布置一定量的作業來鞏固所學知識,這里存在的矛盾是,題目數量多了,學生負擔重,完成效果不理想,題目數量少了,又達不到強化的目的。再則作業是統一的,而學生個體又存在差異。因此在課后,對試題標簽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再強調易錯點,突出重難點的講解,教師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饋情況,把學生還難以掌握的知識點所對應的試題進行推送,對不同的學生推送不同的試題,實現個性化教學。
總之,通過對試題的標簽,雖然在起始階段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但在后續應用中,可以實現因材施教,所呈現的效果,可以忽略這點增加的工作量。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