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杰
眾所周知,歷來文人墨客創作時對自己的作品不厭其煩地反復修改,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在不斷的修改中臻于完美。一件偉大的藝術品需要給欣賞者留想象的余地。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多媒體教學也同樣如此,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抽象的文字雖不能像直觀的圖像那樣給學生視覺、聽覺的直接享受,卻給學生留下了想象、創造的空間,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間接的享受。“推敲”一詞就是修改的很好的注腳。在寫作教學中,很多老師比較重視作文的講評與指導,其實,作文的修改同樣重要。有的學生開始可能不理解,但時間長了之后,當他們嘗到修改的甜頭后,他們也許會說:“我們的作文是改出來的!”作文修改很有必要,它應該成為作文教學中的一種常態課,下面分點闡述:
1為什么要上作文修改課?
新課標對修改作文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和評價建議。新課標對修改作文有明確的要求:“根據表達需要,借助語感和語文常識,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在寫作評價建議里又作了具體的闡述:“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新課標對作文修改的強調體現了其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視,對教師來說,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學資源作用;對學生來說,則是養成作文修改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現實作文教學效率不高。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存在重講評輕修改的現象,往往一次作文訓練,老師先給題目,再作寫作前指導,然后學生寫作,教師打分、寫評語,再在課堂上集體講評。作文教學就在“出題——寫作——評改——講解”中不斷反復。在作文評改中,教師挑燈夜改,忙于寫評語、打分數,一次作文評改,往往要花幾周時間。沉重的作文評改負擔,影響了教師對作文的細致探究。而一旦作文修改完成,有的學生拿到作文后只重視分數,或只看下老師的評語,就對作文置之不理了。這樣的作文教學缺陷明顯,缺乏針對性,學生實踐能力沒能得到訓練,缺乏修改體驗,沒有修改習慣,生生間缺少交流,其作文中存在問題得不到解決,寫作水平也就比較慢。基于此,本人認為,學生進行作文修改是其發現并改正寫作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個可行有效的方法。
因此,作文修改課不僅應引起重視,更應成為我們教學中的常態課。
2怎么上作文修改課?
作文修改課不是隨意地放任學生自行修改,老師作壁上觀。雖然這種課是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體,但它有一個醞釀的過程,老師在課前要做很多前期工作,才能保證這種課的效果。
2.1教師對作文的評改要具體而有針對性
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先要讓其知道自己作文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每一篇作文進行認真地評判,發現并指出學生作文中的問題或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就是確定學生作文的修改方向。這一工作關鍵是要有針對性,要針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提不同的要求。有的學生寫作水平不高,就多在文從字順、內容具體上進行修改;有的學生寫作程度較高,可多從綜合運用多種寫作方法上進行修改。學生明確了自己作文存在的問題,明確了修改的方向,修改起來才能目標明確,效果明顯。
2.2科學確定修改內容依據
一篇作文,可修改的地方也許很多,我們該如何確定修改的依據呢?新課標是教學與評價的總綱,是我們教學的總依據,里面對寫作的要求很具體,我從課標中整合出了學生作文修改的十條依據:①有真情實感②材料典型真實③有正確的感受與認識④運用適當的表達方式⑤敘事順序恰當⑥詳略得當⑦條理清楚⑧有一定的聯想和想象⑨文從字順⑩標點正確。
在以“階梯”為話題的作文訓練中,一同學寫剛搬進新家,遇到停電,爬上十二樓,看到樓道上貼滿小廣告,鄰居上下樓梯擦身而過,陌生而冷淡,由此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與冷漠,從而觸發對老房子的懷念。作文行文流暢自然,充滿真情實感,寫出作者對社會的思考。但在考場上,這種作文仍是有缺陷的,它過多地關注內心真實的感受而缺乏積極向上的主題。于是,在修改課上,該同學依據老師的提示與要求進行了修改。墻上的小廣告換成了溫馨的提示還有鄰家調皮小孩對隔壁女孩的告白,上下樓梯的人們面帶笑容,還不時有鄰居阿姨親切打著招呼,這一切,都讓人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從而把主題由原來的“冷漠”改為“溫暖”。經過修改,這篇作文立刻“身價倍增”,成了班級里的范文,這就是修改作文的“神奇之處”,我們修改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神奇”并把握這種“神奇”。
2.3修改的形式可以多樣化
作文修改要以學生改自己作文為主,但也可以嘗試改變形式,有時可以同學之間交換修改。交換修改的意義在于同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以他人的修改與自己預設的修改相比較,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尋找自身的不足,還可以發散他們的思維,更重要的是從別人對自己作文的修改上學會鑒別、評判和提高。修改的次數也不固定,只要還有修改的意義,可以進行二改、三改,從不同角度對作文反復修改,直至滿意為止,經過這樣一番反復的修改,相信學生對自己的作文,一定是“印象深刻”,在修改過程中,他們也會嘗到寫作的樂趣。其次,在修改活動進行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可以選擇出幾篇有代表性的作文,把改前與改后的作文分別進行展示,讓學生來評價或談修改的感想。有時,還可以全班同學改同一篇作文,再來評價哪種改法更好。我們發現,修改作文也可以改出很多花樣。
3結語
在指導作文修改的過程中,筆者常常反思,作文修改只是作文教學的一個補充,我們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素材,用心去寫作。修改的目的是為了幫學生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修改的最終目標是不用修改,因此,課堂上要關注學生對作文修改的態度,鼓勵他們認真修改,對修改過程要進行指導,對修改效果好的同學應給予肯定。其次,作文的修改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不是重寫,課前要教會學生修改的方法,要懂得運用一些修改符號,讓人一目了然。
有了方法的指導,收獲了修改的方法,體驗了成功的快樂。以往的作文修改,教師大多越俎代庖,對學生的習作字斟句酌、精批細改,而作為主體的學生則冷眼旁觀教師的“紅色杰作”,很少有“動于衷”。這種高耗低效的作文修改模式,實為沒有認真思考作文教學的特質,無視學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體性。其實,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可以進行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主動有效的參與中提高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