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芳
【摘 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這也是建設和諧校園,建設快樂校園的根本要義所在。
【關鍵詞】課堂教學 高效課堂
一、要想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就要至少做好以下幾點:
1.要把好預習關,明確預習的任務,教授預習方法
新課改中,我們一直在積極探索怎樣在具體的實踐中有效運用導學新方案,我們感受到導學帶給語文課堂的活力,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產生了一些困惑。預習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有效的預習能夠較好地幫助學生把握重點,掌握知識。而實際上往往是教師費了較大的功夫備課,卻因為學生預習情況不理想,很多課堂中的有效環節無法開展,影響教學進度,久而久之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的提高。怎樣運用好導學案保證學生課前預習的質量也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相應的預習策略。經過大約1個月左右時間的實驗,已經初見成效。學生的預習情況有了較大改觀,學生上課時積極反饋預習任務,課堂氣氛好,極大地促進了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結合學生年齡和學情特點,我確定了以下三個預習任務:
第一,初讀課文,明確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畫出文中的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每個生字組1-2個詞語。
第三,畫出不明白的詞語,試著按照課文內容來猜測、理解詞義。然后查找工具書來檢測自己的猜測詞義能力(在這里應注意與生字詞使用不同的線條、符號畫出,便于區別。)。
明確任務之后,專門拿出1-2節課的時間來教給學生預習的基本方法。預習的基本方法:
第一,自學法。自己讀課文,自己發現問題,并試圖自己找尋答案。
第二,交流法。可以幾個同學一起預習,不會的問題通過討論、商量,取得較為滿意的答案。
第三,查閱工具書法。利用字典、詞典以及小學生教材全解等參考書來解決難題。切忌工具書只是助手,不可一有問題就抄襲參考書中的答案,每個問題要有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第四,標記法。把文中感受最深、優美的詞句畫出來,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理解與心得。對有疑問的地方在旁邊打“?”,并標明不理解的具體問題。
關于預習的主要內容與基本方法,讓學生拿出一張白紙,工整地記下來,貼于語文書的扉頁上,便于以后對照實施。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己總結預習的基本內容與基本方法,談一下他們以前所運用的預習方法有哪些優點,有哪些不足。學生在總結以往經驗教訓的過程中會有更深刻、更清晰的認識,便于以后預習活動的真正有效開展。然后教師對預習的主要內容與預習方法進行總結。
2.運用評價,檢查學生預習的落實情況
在學生掌握了預習的流程與方法之后就要嚴格要求,督促學生在家里也要像在課堂上一樣認真預習。要求學生對于每次的預習任務都要認真對待、按時完成。對于完成情況不佳的學生要及時給予提醒與適度的批評,盡量用本班的、身邊同學的正面事例來進行說服教育。采用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預習。對于預習任務完成好的學生進行口頭表揚,并以積分的方式,當預習作業連續獲得過5次及以上口頭表揚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按任務完成的等級不同可頒發有區別性的獎品,為了避免挫傷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設了兩個獎項,一個是優秀獎,一個是進步獎。優秀獎頒給成績在優秀和中等的學生,進步獎頒給成績在學習困難的學生,就這樣孩子們都有了認真預習的動力。
二、學習目標要設定準確
學習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既要考慮班內差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慮中等生及優等生的提高。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兩級分離。所以,學習目標的制定必須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學習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題中做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三、自主學習互動展示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語文課來說,自主學習互動展示環節的設計基本采用“兩個導學、互動策略、展示方案”的模式。第一個導學,讓學生自主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然后在老師引導下學生再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二導學,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于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
四、課堂展示要精當
課堂展示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的環節,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進行自學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的始終,直接體驗著學生自學成敗。當學生展示時要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當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不點撥,讓學生再答,直到山窮水盡還是解決不了。這時,教師必須細細揣摩,絕不能袖手旁觀,要“點”“導”,要點到有用之處,導到學生心里去,撥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中,只有通過“點”“導”的技巧與藝術,才能體現出高效課堂的理念及價值。但展示時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總之,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