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朝秀
【摘 要】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我國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了新課程改革,這場全新的改革明確提出學校教育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探究式學習進入人們的視野中,初中語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但從目前來看,初中語文教學在實施探究式學習時走進了一些誤區。本文結合已有的教學經驗,重點分析初中語文教學應用探究式學習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 反思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發揮其傳道授業解惑的指導作用,還要在教學中充分展現個人魅力,以較高的文化素質與道德素質影響和感染學生,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使自己與學生在課堂中共同成長,這需要教師理解反思性教學的意義,并科學的應用反思性教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與批判,及時發現教學問題,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整,在反思中提升自己教學能力,使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本文分析了反思性教學的概念及其應用意義,并研究了反思性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措施,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提供借鑒。
一、合理設置問題
探究式學習以問題為核心,旨在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圍繞問題進行思考。我認為,實施探究式學習時,我們要多問學生一些“為什么”“怎樣”“怎么樣”這類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歸納,對知識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初中課文中,有些適宜表演或演示的,可把提問和表演(或演示)結合起來,讓學生既要動嘴,動眼、動耳,又要動手、動惱,增強學生的各種能力。例如: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集體朗讀“雪地捕鳥”一段后,我讓學生合上書本,一位學生到講臺上一邊演示,一邊說出“捕鳥”動作的全過程,其他學生思考其演示和敘述的得失。演示后,我盯著“竹篩”說:“哎呀!怎么里面一只鳥兒也沒有呀?”學生紛紛發言,(包括那位學生),分析其演示時動作的疏忽和敘述語言的不嚴密之處。就此,我因勢利導,讓學生體會這篇文章的語言藝術美,并啟發學生:“由此,我們對身邊發生的事應養成什么習慣呢?我們敘述其過程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呢?”這樣,就通過啟發式的“問”和形象演示的有機結合,既讓學生掌握了課文內容完成了教學目標,又教會了他們學習的方法,增強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二、反思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質效
語文教學成效與教學模式的選擇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學習基礎、能力狀況,選擇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完成某一階段的教學工作后,要認真反思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首先,應當反思教學模式是否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有沒有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是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這一點對整個教學工作至關重要。其次,要認真反思教學模式運用過程中是否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同樣的教學模式在不同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也會呈現不一樣的狀態,因此,教師要認真反思他人成功的模式在自己的教學中是否切實可行,是否充分發揮了優勢。教學模式的反思重在通過當堂檢測、課后檢測等多種途徑,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能力發展情況為參考依據,評價教學模式的選擇是否恰當、學生學習投入程度和積極性如何。只有經常反思教學模式,才能發現漏洞,達到拾遺補缺的效果。
三、開展實踐活動,組織小組合作
探究式學習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等一系列特點,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初中語文教學要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這為初中語文教學實施實踐性的探究式學習提供了指導。事實上,在“大語文觀”的指引下,社會上處處有著探究性學習的良好素材,比如街頭廣告、環境語文等,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社會中演繹生活語文,感受語文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性,從而調動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為學生創設一個可以積極探究,不斷實踐的情境。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活潑好動,還有著強烈的競爭意識。為了更好地開展探究式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和任務,使每個人都參與到探究式學習中。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經常結合“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5-6個人,然后將教材內容分解為可以比賽的項目,比如生字詞理解、朗讀、閱讀理解等,還設置搶答、辯論、演講等各種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比賽過程中,使學生在“比、趕、超”的氛圍中掌握語文知識。比如教學《岳陽樓記》時,我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根據課文內容找到學習資料,學生鼓足干勁,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資料,還互相分享資料,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基本上自己就解決了生字詞的理解。有的小組針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收集了很多關于我國從古至今歷代有志之士的光輝事跡,學生通過這些事跡,得到了情感的熏陶與感染,在課堂教學中實現了動態生成,高效完成了學習任務。
四、反思教學氛圍,努力營造良好環境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對學習氛圍非常敏感,教師稍不留神就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有時候一句不留心的話甚至會改變一個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由此可見,學習氛圍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定期反思自己在教學工作中有沒有營造和諧的氛圍。首先要反思自己對學生的態度是否和藹可親;其次要反思自己的語言是否親切、是否充滿激勵性,有沒有兼顧到學生的自尊心;最后,還要反思自己在語文教學中有沒有著力營造平等的氛圍,有沒有通過設置差異性層級目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樹立自信、勇往直前。特別是在分層目標的指引下和同一層級的學生進行比拼,從而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成效的提升。這些都是教學氛圍反思方面應該充分注意的內容,教師要通過反思發現不足,更加注重學生的感受,更加尊重學生、激勵學生、鼓舞學生,讓他們在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的氛圍中開展語文學習,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師生互動中。
總之,以往語文教學中教師將自己看作知識的課堂權威,忽視學生課堂教學主體性,更缺乏反思意識,這種教學觀念嚴重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采用反思性教學方法,從教學設計開始不斷反思,及時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通過反思完善教學各個環節,在反思中加強語文教學效果,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歐必華.反思性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郝艷梅.內蒙古教育,2012(18).
[2]王裕康.語文閱讀教學中“反思教學”的三個維度[J].張瑜.教育教學論壇,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