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祖超
1“小學數學教學教學論”整體教學的含義
1.1整體教學的含義
整體教學是從上世紀八十代末開始興起的,由于發展的時間較短,因而當前仍處于理論初創期,它是以整體課程思想為根基提出的一種教學理念。從本質上講,它并不是一種具體的課程形態,而只是一種對課程的愿景。它以靈性、轉變和連結來對自身做出界定,它格外強調一個事情,學生與課程之間既不是一種知識傳遞的關系,也不是相互交流的關系,確切的說,他們之間是一種以整體主義為融合方式的相互滲透的轉變關系,學生身上的靈性是它的關注重點。整體教學主張“尊重整體的學生,謀求課程的整合,構筑整體的教學,張揚藝術的價值,踐行整體的語言和塑造整體的教師”,并將這種主張作為它的指導思想來培養人和塑造人。在這樣的方向下,整體教學將學生看做身心和情感都十分完整的人,將教學看做一種尋求相互之間的關聯的方式。在教學中,整體教學注重知識的整體性和學習的整體性,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它倡導基于案例的學習、情境創設的學習、社會性學習、支架策略等的學習方式。
1.2“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整體教學的含義
通常情況下來講,“小學數學教學論”這門課程內容很多,整理概括起來它包括三部分的內容,分別為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理論知識以及教學理論知識。它的終極的教學目標就是為小學數學教學培養一批理論和實踐素質都過硬的教師。無論是實踐和理論知識的習得,還是反思與研究能力的養成,其最核心的目標就是能最終提高師范生的小學數學教學能力。基于此,我們可以從教學理論的中的教學設計入手,通過對有關內容的教學設計,進行整體教學。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明確學習目標,并提供相關的材料,促使師范生對相關內容的教學進行教學設計。它的特點是以各科教師、師范生、整合性材料以及校外實習場地來作為支持條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它的整體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知識的整體性,另一個是學習的整體性。
可以將整體教學的方法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論的課程教學中,以此來提升教學效果,促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進而能為以后更為有效的開展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2整體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中應用的措施
2.1選擇教學設計的典型課題
選擇典型的課題作為學生的示范榜樣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那么,我們可以根據哪幾個維度來考慮典型課題的選擇呢?一般情況下,對典型課題的選擇需要綜合三個維度來考慮,這三個維度分別是:第一,選擇的課題要兼顧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以及綜合與實踐這四大板塊的內容;第二,選擇的課題要突出新課程中所強調的核心概念,例如估算能力、符號意識、運算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觀念等;第三,選擇的教學設計的課題一定要全面,不僅有新授課,還要有知識的復習與鞏固、作業、綜合實踐活動等。我們一般都是從人教版的小學數學中進行課題的選擇,舉例來說,可以選擇的課題有:11~20的各數的認識(一年級上冊)、圖形的拼接(一年級下冊)、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年級下冊)、乘法的初步認識(二年級上冊)、多邊形面積的相關知識(五年級上冊)、確定起跑線(六年級上冊)等。
2.2組建學習共同體
進行教學設計的制作需要運用到各方面的知識,包括教學理論知識和小學數學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借鑒一線優秀的教學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因而,這個學習共同體包括師范生、大學老師以及小學數學教師。在這個共同體中,師范生是主要的學習主體,我們可以將師范生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劃分,劃分為多個教學設計的小組,并在小組中挑選出組織力強并且有極強的責任感的學生作為小組的組長,負責小組的諸多事宜。而大學教師以及小學數學教師是學生的重要指導者和學習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在共同體中進行整體教學,除了在課堂上進行外,還可以在學校周邊的實踐基地進行實戰演練,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
2.3提供課程材料
在學期剛開始時,教師就將事先準備好的課程材料分發給師范生,給學生兩周左右的準備時間。通常情況下,課程材料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第一,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第二,學習資料、相關材料以及研究性學習框架;第三,交流討論要點和評定標準。在課程材料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個鮮明的整體特點,一是將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放入總的教育學科課程群中,進而凸現兩者之間的緊密關聯。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框架中,將學生、學習和小學數學知識視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設計,并向學生完美的示范和展示。
2.4分工、交流與合作
每個小組都必須認真的學習各種課程材料,進行明確的分工與合作。一部分人可以廣泛的搜尋材料,向老師請教,徹底的理解課程材料的意義;另外一部分人可以進行實地的考察,了解現在的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并向經驗豐富的一線數學教師請教。在合作和分工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的討論與交流,然后將課程材料制作成相應的教學設計,并進行展示。教師可在傾聽的過程中對學生存在的不足進行指點。
2.5學習成績的評定
教師可以按照各小組的展示成果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打分,小組的成績就是小組每個成員的成績,我們可以將成績分成兩個部分,一是教學設計的展示結果評定,為50分,分為“三維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重難點是否突出”、“教學脈絡是否清晰”、“教學方法及手段是否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是否使用情境創設等新式教學方法”這五個維度,各10分;二是小組的討論表現,為50分,具體包括“材料理解準確,重難點把握到位”、“理論知識運用的恰當程度”、“對學生和學習內容認識準確”、“其他小組的提問”以及“教師的提問”這五個指標,每個分數均為10分。
綜上所述,整體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中的應用,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積極性的高漲,對師范生的教學能力的提高十分有效。目前在使用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隨著成功經驗的不斷積累和失敗原因的不斷總結,整體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中的應用一定能有效實現,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作者單位: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