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內容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豐富學生的視野。數學小報不僅給了學生自主創造的空間和時間,回憶、體會知識獲取的過程,還讓學生充分、自由地展示思維過程,表達自己的獨特思路,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寬師生交流的情感時空,使學生自覺地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問題溝通起來。它是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具有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應用廣泛等特點。數學小報可以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的能力、搜集知識的能力和整理知識的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數學小報制作方法的指導
在日常的整理復習課上,時學生常見到老師運用各種不同的格式進行知識的梳理,然而事必躬親,觀看與實際操作是完全不同的,學生制作有一定的困難,需要老師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指導:一是確定小報標題。主標題可以是本單元的主題,也可以適當改動。標題的排列方式可以是橫式、豎式或斜放;位置不限,可以在紙張的左邊、右邊或中間。標題要寫大一點,最好按某種字體寫上去,可以寫空心的字,涂上色彩效果會更好。在每個模塊里,最好要有一個小標題,這是用來說明該模塊的主要內容的。旁邊最好畫一張與小標題相稱的圖。二是搜集單元內容。數學小報的主要內容有:知識要點、概念、定律、易錯題、重點例題、經典題、數學文化知識等。為了辦出一張張迷人的數學手抄小報,學生必須對這個單元的知識進行全面和整理與復習,親自去查閱、選擇、謄抄資料,廣采博聞,進行概念、定律、重點題、易錯題的摘抄以及它們之間的從屬關系的判斷、圖畫剪貼等。這些活動中都能促進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整體把握。三是明確繪圖方式。辦數學小報的繪圖方式主要有:大括號、鐘狀圖、知識樹、思維導圖等。大括號是從左往右排列,中間用大括號連接,鐘狀圖就是把大括號旋轉90度,從上往下排列,知識樹是從下往上排列,思維導圖是從中間往四周排列。排列方式不要一味地模仿老套的方式,可以自由設計,唯一的要求就是知識點之間的線條要清晰、明了。完成之后,最后對細節部分進行修飾,空白部分太多,沒有內容的小地方加一點小修飾。四是隊員同心合力。數學手抄小報是以學生為主體,或“獨立創作” 或“團體合作”而創作出來的,它是能反映思想教育、數學教育和美育的綜合藝術。要辦出一張張圖文并茂的并能獲得大家好評的小報,就必須具備多種文化知識和能力才行,這一點大部分學生都不完全具備,獨立完成有一定困難,最好是一個小隊為單位,大家一起合作完成。
二、課前展示學生的制作成果
因為每個小隊辦的數學小報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也十分期待別人的認同與贊揚,所以老師不能單純根據畫面是否美觀、內容是否完整等方面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而應該是在全班進行張貼展覽或交換輪流欣賞。每個小隊的成員可以小隊一起活動,去參觀其他小隊的數學小報,以彼之長克已之短,也可以一起向其他小隊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聆聽別人的建議。展覽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而正是這種展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了存在的價值、成功的喜悅、分享的快樂。在欣賞過程中,不僅要看別人是怎樣設計的,還要看別人找的經典題、易錯題自己是否會做,如不會做就請教辦報的人。所以我認為辦手抄報是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有效方法,它不僅培養了學生整理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因此課前展示學生的制作成果非常有必要。
三、課堂上運用小報回憶舊知
所謂“萬事開頭難”,作為一堂課的“頭”,課堂引入是至關重要的。上復習課既不可能像新授課那樣標新立異,設計各種各樣新奇有趣的情境引入課堂;也不可能直奔主題,直截了當地說一句話:“今天我們來復習XX單元”,這樣學生將會漠然置之、毫無興趣,嚴重影響后面的教學。如果老師課前對數學小報進行歸納整理,選擇的幾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制作成PPT,在投影儀上展示出來,運用數學小報引入課題,回憶舊知,效果會截然不同。因為學生親自參與了數學小報的制作,看到自己有作品被老師選中,一定會心潮澎湃、滿心歡喜。而沒有選中的小隊雖然會茫然若失,但更多的會是尋找與別人的差距,感受別人的作品好在哪里。不管是否選中,他們都會被數學小報所吸引,專心致志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由此引入本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被激發出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那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在這樣的狀態和情境中學習,學生才能更加喜愛數學,數學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穩步提高。
四、互學建模,構建知識網絡
老師課前要對學生辦的數學小報進行分類。有的小報可能知識點不夠全面,只有公式、概念、定律、性質等等;有的小報可能很全面,但只有知識點,分散成幾個不同的版塊;而層次更高的學生可能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理清楚,形成知識網絡。老師在課堂引入時就可以選擇每類各一張,先出現知識點不夠全面的,讓該小隊學生代表上臺介紹。他們會滿懷激動的心情,在期待的目光中帶著全班同學一起回憶復習,同學之間互相評價,贊揚優點,提出不足。接著出示第二張知識點較全面的,該小隊學生代表上臺補充第一個小隊未整理完畢的內容,再由其他同學評價。最后出示制作比較好,有知識網絡的小報,學生代表補充前面的學生未匯報完整的內容。學生匯報之后,老師進行引導,第三個小隊制作的數學小報不僅有知識點清楚、內容全面,而且把知識間的聯系也表示得非常清楚。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研究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樣就輕松地把學生拉入了正常的軌道。由于有了同學辦的小報中知識網絡的示范作用,學生大腦中立刻有了一個明確的模型,知識點間不能只是零散的安排,應該用線條把它串起來。基于此,學生在接下來的活動中,能夠更快地進入狀態,根據模型,建立知識間的聯系,最終形成知識網絡圖。
總之,在數學中要長期堅持辦數學小報,它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無論是數學意識的形成,還是數學學習方法的改進;無論是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還是數學能力的提高;無論是對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還是團結協作意識的形成;無論是思維能力的提升,還是數學思想的烙印;無論是動手操、審美、思維、創新能力的提高,還是美術、寫作、書法等方面的技能的提升,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將會給學生刻下終身不忘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