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相其
【摘 要】對幼兒的教育不僅要思考其在當前這段時間內的教學效果,還要思考教育所帶來的持續影響。繪本讀物是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的第一本“教材”,相當于幼兒學習的啟蒙者,在幼兒繪本教學方面教師更應該依據幼兒在此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與知識接受能力進行教學課程的合理編排,并且要多收集幼兒的反饋信息,因幼兒的表達能力有限,以便于及時對教學計劃進行改正?,F通過對繪本類型的選擇以及繪本讀物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簡要闡述,從而對繪本讀物教學對幼兒想象力培養方面,以及繪本讀物的拓展閱讀方案進行分析。
【關鍵詞】幼兒繪本 課堂教學 激發 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類所具有的一項特殊能力,人類可以通過語言文字或者圖畫等多種類型將抽象的想象進行具體描述,尤其是在孩童時期,人類的想象力最為發達。幼兒在學習初期還未有學習模式這類名詞的概念,他們只是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不斷地模仿,因此在幼兒教育中要注意引導其建立起適當的思維模式與知識學習體系,這對幼兒今后的學習還會產生持續的影響。近年來,應試教育的弊端開始逐漸凸顯,這時新課程改革也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對于幼兒的教學也應該摒棄枯燥的傳統教學模式,加入生動靈活又有趣味性的繪本教學。繪本讀物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繪本讀物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第一把工具,幼兒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對學生進行故事的引導閱讀與故事情節的延伸,讓幼兒在理解繪本讀物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逐漸加強幼兒的思想情感教育與想象力激發,讓幼兒能夠以自己獨特的思維分析方式去感知世界、認識了解世界。
一、情境創建——激發幼兒學習熱情
1.繪本對幼兒學習的影響
因年齡的限制,對幼兒的課堂教學更講究生動性與趣味性,在幼兒學習過程中,繪本讀物是一大助力。繪本讀物扮演著幼兒閱讀道路開啟者的角色,繪本讀物中艷麗的色彩、可愛的人物構圖十分貼合幼兒對事物的認知,進而達到吸引幼兒閱讀興趣的目的。繪本讀物編寫者往往具有多年幼兒教學經驗,對幼兒的思考方式與能力培養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編寫時較多地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理解能力與閱讀需求,從而對讀物中故事和人物進行適宜地選擇。
繪本讀物利用大面積圖畫的渲染以及簡單易懂的文字描述向幼兒展示一副接一副的畫面,幼兒通過觀察圖畫與閱讀字句來了解故事,這就要求幼兒對于圖畫有一定的感知力與理解能力,并且可以根據故事情節進行適宜地想象,達到理解故事內涵的目的。繪本讀物不同于現代的影像播放,幼兒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可以對喜歡的段落或者喜歡的角色進行長時間地觀看,在反復品讀繪本時,幼兒通過對故事內容的自主感知與理解,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思維體系。反觀現代普遍的影像播放,鏡頭不過是一閃而過,幼兒只需要進行單一的觀看動作,被動地接受導演安排的故事,限制了幼兒的想象能力。多媒體影像的過度解讀剝奪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活動,而且長時間地觀看多媒體影像對兒童的視力和脊椎的發育也有一定的傷害。
2.繪本類型的選擇
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讓各行各業也有了實質性的進步,在繪本讀物類型方面更是有了長足發展,因此幼兒教師在繪本讀物的選擇方面更要慎重。有些商家為提升銷售量不惜大打價格戰,不去從內容上充實讀物深度與實用性,這就提示教師在做選擇時要更多地考慮幼兒所處的年齡階段與其實際需求,從故事內容和幼兒閱讀習慣方面進行思考、進行選擇。幼兒剛進入學校開始學習生活,現在教師對幼兒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的引導異常重要,這對于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思維模式有很大程度的影響。
年齡是限制教師選擇繪本的一大因素,現在的孩子入學一般比較早,對于自身需求無法形成較為清晰的表述,這時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繪本來引導幼兒建立起語言表達能力。《好餓的毛毛蟲》(卡爾著·美)中有一條貪吃的毛毛蟲,它從周一吃到了周日,隨著毛毛蟲吃東西的增多,書的頁面尺寸也隨之增大,根據毛毛蟲爬的方式每頁還設置了一個個小洞。幼兒通過對這本讀物的閱讀,能夠從毛毛蟲越吃越大了解到只有不挑食、多吃飯才能長大,這種閱讀延伸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兒童的想象力。
二、能力引導——開創幼兒想象空間
1.分步引導閱讀,激發幼兒想象力
繪本讀物是基于幼兒心理進行故事講述的一種刊物,在書籍排版設計時考慮到幼兒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常將繪本的內頁設計成不同的尺寸,或者在內頁里面開一些洞、增加一些符合故事情境的道具等。例如,繪本《三只小貓》的內頁中加入了手偶玩具這一新元素,用手指的擺動帶來手偶玩具的舞動,這些元素的加入讓故事情節顯得更豐滿,幼兒也能從這些外部的激發中,更好地想象出繪本所描述的故事情節。在繪本中增加不同尺寸的內頁,讓幼兒在翻閱繪本讀物中,不斷發現未知,從而激起幼兒的探索欲,這些圖片的覆蓋或者文字的遮擋讓幼兒在閱讀中不斷發揮想象力。這些新元素的參與讓繪本讀物不再是幼兒教師個人的朗誦讀本,更是讓繪本讀物真正的主人——孩子,參與到繪本故事的理解與情節想象中,真正使用了繪本讀物能夠激發幼兒閱讀興趣、提升幼兒想象力這些功能。
2.深化閱讀效果,鞏固幼兒想象力建設
出于對幼兒理解能力的考慮,很多繪本中并未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對故事進行描述,而是將故事情節簡化成淺顯易懂的對話與旁白,幼兒教師需要在旁引導,協助幼兒在閱讀時進行思考與想象,加深幼兒的情感建設與理解力培養。例如,《小雞球球》系列繪本從主角球球的日常交友活動——《好朋友》、《謝謝啦!》、《小雞球球藏貓貓!》,親子間的友愛互動——《小雞球球幫媽媽做事》、《媽媽在哪?》以及個人生活作息與生活習慣——《晚安,小雞球球》等三方面為基礎進行故事情節的開展。主角球球毛茸茸又胖嘟嘟的外形很容易吸引小朋友的興趣,而且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又與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十分相似,在進行閱讀時幼兒很容易從這些情節中想象自己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這時幼兒教師再進行適當引導活動,小朋友的理解力與思考想象能力會呈現顯著的轉變。
三、延伸閱讀——激發幼兒想象能力
繪本教育是依靠繪本的豐富性來拓展課堂教學活動,在對幼兒進行繪本教育時要充分利用繪本讀物的優勢,使幼兒關注到故事背后的內涵,繪本教育不能只是進行淺層次的故事講述,而要根據故事內容進行延伸教育,從而激發幼兒對后續故事的思考。例如,在閱讀繪本《小豬佩奇》系列時,主角佩奇經歷了一系列的生活瑣事故事情節生動又迷人,同時它也是小朋友貼心的習慣指南:拿金幣交換牙齒的牙仙子讓小朋友不再懼怕換牙;充滿驚喜的生日派對讓小朋友學會分享快樂,這些故事以小朋友身邊的時間為題材,尊重孩子的天性,用幼兒易于接受的形式解決問題,引導幼兒了解怎樣做出正確的選擇,讓小朋友在閱讀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故事情景再現,鞏固幼兒想象創造能力
幼兒智力尚未完全被開發,在思考與想象方面有所欠缺,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幼兒進行引導,繪本教育的效果也需要教師進行鞏固與延伸,加深幼兒對故事內涵的印象。對繪本教育進行延伸最有效的方法不過于是對繪本讀物所講述的故事進行改編、續寫等,讓幼兒對繪本讀物所講述的故事進行角色扮演,實現場景重現,更能加深幼兒對人物形象和故事內涵的記憶與理解。例如,繪本《小豬佩奇》所講述的故事就是佩奇在幼兒園與朋友發生的事情,或者在家庭里與家人發生的事情,因此更便于幼兒園的小朋友進行角色扮演。佩奇生日的時候,朋友們為她舉辦了驚喜派對,幼兒教師可以讓小朋友選擇不同的角色,在進行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分享、學會與人溝通。
四、小結
綜上所述,繪本教育相比于傳統教育,它對幼兒想象力的激發效果更顯而易見,對幼兒的學習生活產生的影響更深刻。在進行繪本教育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選擇正確的、適宜兒童心理的繪本讀物,還需要教師在學習中對幼兒進行引導,拓展幼兒的思維模式,讓繪本能夠持續產生效力,不僅能夠影響幼兒的生活習慣,還能對幼兒以后學習思維進行初步建設。繪本對于幼兒產生的影響是終身的,在教學活動中更要注重繪本教育的內涵與教師教學方法的結合,這樣才能實現預設的課堂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陳雅典.幼兒繪本多元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10).
[2]李曉梅.素質教育下如何培養幼兒繪本課堂教學的想象力和創造力[J].赤子(上中旬),2015,1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