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麗
【摘 要】美術是一門藝術課程,通過美術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對于小學生是十分重要的,是學生進行思維創造的前提。因此,美術課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活躍美術課堂,最終達到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想象力 思維過程 好奇心 創作靈感
金色的童年,金色的夢境。倏魚出游從容,飛鳥悠然掠過,田野里百合花自開自謝,陽光普照萬物,大地承載一切……常給兒童帶來甜甜的彩色夢,或許是源于“夢”,更能展現兒童的內心世界,更能不受客觀物象的束縛,自由地馳騁自己的想象,更能用最艷麗的色彩任意涂抹自己對自然景觀的感悟。所以,他們有著自然率性的心靈之美,他們的繪畫舉動更多來源于“天性”,繪畫沒有規則,不講技法,著重表現,是真情的流露,是自由的體現。
留美學者黃全愈在《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談到一個發人深省的美術教學案例,現摘錄如下:
達琳(一位美國美術教師,到中國云南進行美術教學國際交流活動)在昆明進行教學交流時,因為看到中國孩子們的畫技非常高,又一次就出了個快樂的節日的命題讓中國孩子去畫。
結果,她發現很多孩子都在畫同一個事物——圣誕樹。開始她想可能是中國孩子很友好,想到她是美國人,就把“快樂的節日”畫成圣誕節。于是,她釋然了。
接著她又發現不對了:怎么大家畫的圣誕樹都是一模一樣的呢?再仔細觀察,她發現孩子們的視線都朝著一個方向去,她順著孩子們的視線看去,發現墻上畫著一棵圣誕樹。原來當時已近圣誕節,那是學校為了給琳達營造一個友好和諧的氣氛而畫的。于是,琳達把墻上的圣誕樹覆蓋起來,要求孩子們自己創作一幅畫來表現快樂的節日這個主題。
令她深感失望、更感吃驚的是,把那墻上的圣誕樹覆蓋來起來以后,那群畫技超群的孩子們竟然抓頭撓腮,咬筆頭的咬筆頭,瞪眼睛的瞪眼睛,你望我,我望你,冥思苦想,痛苦萬狀,就是無從下手。達琳看到這個尷尬的場面,知道這樣的下去可能回事一個不愉快的收場,只好又把墻上那幅圣誕樹揭開……。
黃全愈先生的描述是否言過其實,有失偏頗?其實關注一下我們周圍兒童的繪畫作品,就不難發現,這種現象不但存在,而且還相當普遍!孩子們畫的小鳥好像是從你的畫中飛到了我的畫中;畫房子必然一個三角形的屋頂卡在一個所謂長方形的墻上;太陽呢?肯定圓圓的、紅紅的放射著金光;畫人……孩子們的畫為什么會如此雷同?是不是孩子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思維方式都是一樣的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然學生有其固定的年齡與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各個繪畫階段相同或者是想通之處,但其對世界、對生活的認識感受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那為什么概念化的東西會如此頑固地存在于孩子們的作品中呢?黃全愈先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后得出結論:我們培養孩子繪畫的模式是黑板——學生的眼睛——經由學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樣板畫下來。
此類教學案例比比皆是:曾聽一位小學美術老師講一年級可愛的小動物一課,老師在講解了幾分鐘的基礎知識之后,便開始以刺猬為范例為示范動物的畫法,邊畫邊講如何造型、如何上色、如何添加背景等等,講解的十分細致。但在學生做作業的時候,出現了令人大吃一驚的現象,全班52名同學,竟然有50名學生畫了刺猬,而且色彩、背景、造型等基本上都和黑板上的范作一樣。
從這個課例的教學設計上看,教師教學的重點放在了“你看我是怎樣畫的”,而不是放在啟發學生“你認為應該怎樣表現”上。這樣,由于教學重點的定位不準確,使教學過程中主客體的位置出現顛倒,教師成為教學的主體。長此以往,致使學生始終以客體的身份自居,表現在繪畫中根本不愿想著畫,只愿臨著畫。這樣所形成的疏于想、勤于臨的教學方式最終導致學生眼里有畫而心里沒畫,每次繪畫的過程就像是一個“復印”的過程,缺少的恰恰是其“心”的參與。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鼓勵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所知、所見、所想,但我們的教學方式與我們的要求往往相悖,嚴重束縛了他們的思維,不給他們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
看來,從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培養具有個性、創造性及獨特審美觀念的人的角度出發,美術教育的過程必須加大學生“心”的參與力度。
兒童生活在一個充滿想象的世界中。這個想象的世界是兒童“自己的世界”,是一個神奇的、五彩繽紛的世界:未來地球是什么樣的?大海深處有什么?茫茫的太空美麗嗎?森林中有沒有人類沒有見過的怪獸……因此,我們教師要讓學生養成隨意想象的習慣,努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作靈感,并為學生想象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生氛圍,讓他們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展開想象的羽翼,打破常規和以往的思維模式,把自己熟悉的事物、經驗、發現、頓悟重新組合,想象出新的事物來。
參考文獻
[1]瑪琳·加博·林德曼(美)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M] 李蒙絲 譯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9
[2]陳衛和 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李慶云 羅克中 中國高等院校美術教育教程:中小學美術教育法 [M] 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8
[4]黃全愈 素質教育在美國 長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