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男
【摘 要】幼兒的思維認知都較為淺薄,語言表達方面還口齒不清、缺乏邏輯感,而表達能力是拓展其他知識體系必需的基本功,幼兒教師應通過潛移默化的口語激勵,使得幼兒逐漸掌握表達技巧,在日常化的表達中融入科學、健康的表述習慣,在溝通中拉近師生距離,構建幼兒之間的凝聚力,創建自由輕松的環境促使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 語言表達 能力 培養 策略
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兒的接收能力較弱,直截了當的溝通詳述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幼兒教師應從幼兒的視角出發,以幼兒的表達習慣傳輸知識,讓學生吸收智慧,啟發潛能,在表達互動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明辨是非積極面對生活與學習,在金色的童年里留存最美好的記憶。
一、語言激勵策略
語言的溝通是一種藝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影響力遠比人們預想的要強烈,幼兒的心靈較脆弱,獲得語言的激勵與認可后,更加充滿積極的動力,在日常的學習中充滿熱情,幼兒教師在培養語言的表達能力時,更加要注重幼兒的信心建立,發現幼兒在語言表達上的閃光點,揚長避短讓幼兒形成內心的滿足,例如:一些幼兒的發音不準、咬字不清,幼兒教師不能嘲笑、模仿幼兒,同樣對于一些其他喜歡嘲笑別人的幼兒做好教育工作,一字一句地引導學生發音,讓幼兒模仿動物的口吻學習音調,有的幼兒:“說”字說成“縮”,幼兒教師可將該字拆分成幾段音節,“sh-u-o”先讓幼兒表達“師”的音,找有幼兒在表達時漏掉的部分加以強調,幼兒總是表達不清的時候就會著急,教師應隨時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并持續鼓勵;“很棒”、“繼續,再說一遍”,當幼兒扭轉了自己的發音后心中無比滿足,在如沐春風般的教學中更加“親其師、信其道”,無形中拉近了師生距離。幼兒教師不應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幼兒教師的表情、語氣都會對幼兒造成一定的影響,看到幼兒教師氣急敗壞的樣子,幼兒的信心頓失,幼兒教師要注意幼兒進行言語表達時語句是否連貫,如果發現不完整,要及時進行指導。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幼兒明白語言連貫的重要性,而不是以命令式的態度讓幼兒進行改正。例如,幼兒在吃午飯時,可能會說:“老師,午飯”,在這個時候幼兒教師可以將午飯交給另一個幼兒,隨后引導這個幼兒說:“老師,我想要我的午飯!”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幼兒清楚地明白,只有將話說的完整連貫,將自己所表達的意思表達清楚,自己的要求才能夠被滿足。
二、創建良好環境
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由于環境的變化和同周圍人的生疏,很容易“沉默寡言”,有的與老師、同伴雖已很熟悉,但也常常不愛交談。因此,我們要努力創設家庭式的氛圍,與幼兒平等相處,尊重每個幼兒,積極鼓勵、引導幼兒說話,等幼兒解除了緊張心理,就越來越敢說,越來越愿意說了。其次,應利用自由活動時間,給幼兒提供更多語言交往的機會。如,利用餐后這段自由活動時間,和幼兒一起參觀校園或欣賞園內走廊里的畫展和主題版塊,豐富的內容對小班幼兒來說是充滿新鮮和好奇的,在參觀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幼兒邊講邊看,多與同伴交流。設計溫馨實用的“聰聰書屋”,里面擺放著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幼兒畫報》《東方娃娃》等圖書,再鋪上色彩繽紛、卡通圖案的軟地墊,幼兒在空閑時間坐在那里邊看邊講。通過讓幼兒看看、說說、想想、編編從而達到學習語言的目的。
三、借助故事表達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進行故事閱讀,在故事閱讀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小班“大口袋”閱讀活動我是這樣導入的。先給幼兒播放相關視頻,并提問:瞧,這是什么動物呀?它有什么特點呢?(高大、前腿短小,后腿長,只會跳躍,袋鼠媽媽有育兒袋等)。接著,課件上給幼兒出示書名《大口袋》。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采取誦讀指導策略,不僅能讓幼兒感受到文學作品中的語言美感,而且能培養幼兒的藝術感受力和表現力。誦讀方式要形式多樣,可采取聽教師大聲讀、幼兒反復朗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幼兒體驗到繪本是有聲有色的美麗世界,同時也能激發幼兒對文字、符號的閱讀興趣。例如,繪本故事《小熊的帽子》,根據小熊尋找帽子的線索,文中多次重復出現小熊與其他小動物的對話句式,可展開互動式的情感誦讀。這種表演性的角色朗讀印象深刻,深受幼兒喜愛,便于幼兒記憶和理解。
四、傾聽幼兒心聲
阮庚梅曾說過:“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個純真無暇的世界!”現今,在幼兒教育中,許多家長和老師采用命令式的教育方法,例如在與孩子的交流中,他們常常用“你不可以”,“你必須”等強制性的命令口吻;在學習方面,父母們從孩子三四歲甚至更早,便開始命令孩子背唐詩,練算數,學英語,力求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樣一味地命令式教育方式,不但不能達到教育的成效,更重要的是還阻礙了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家長和老師應該以孩子為中心,實行交流式教育:張石平說過:“一束贊許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贊許的點頭,都可以傳遞真情的鼓舞,都能表達對孩子的夸獎。”命令式的幼兒教育,家長和老師常常將孩子的自尊心拋之腦后,導致孩子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不敢發言,生怕說錯話而受到批評。而鼓勵式的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在教育過程中,對孩子的良好表現進行表揚,對其不正當行為進行糾正并鼓勵其改正。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放下對家長和老師的防備心,放心在教師和家長面前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
五、結束語
幼兒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幼兒期也是孩子語言能力形成的主要時期,在這一階段一定要注意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談話法是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手段,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史海蕓. 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17,3(3):203-204.
[2]張瑋麗. 淺述幼兒教育中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6):148-149.
[3]程曉世. 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35):47-48.
[4]龍琳丹. 幼兒教育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 中外交流,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