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華省
【摘 要】教師情感教育是指教師用自己的一腔真情、一份愛心去感染、打動自己的學生,促使學生在這種充滿師生之愛的氛圍中積極地學習與生活。不難看出,教育過程中身負教育任務的教師的情感,對學生良好的情感表現、積極的情感品質的開發具有示范、感染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教師情感 教育 促進作用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當一個學生對某一學習對象發生興趣時,大腦中有關學習的神經細胞就會處于興奮的狀態,而與之無關的神經細胞則處于抑制狀態,此時學生心情愉快,學習效率高。學生的積極性一旦被激發,他們就會學得更生動,更富有情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充滿了歡樂。學生最尊重有教學激情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具有高昂的教學熱情,能袒露自己的真情實感,則會感染學生,形成師生間融洽的情感交流,有健康的智力緊張、學習情趣,和解決問題迅速、準確,并迸發出創造性。這種“激情效應”是一個優秀的英語教師所必須把握的,也是一個成功英語課堂所必須具備的。
一、教師情感的作用
1.教師情感對教育教學的作用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情感也是打動人心靈的秘訣,是人們行為的內在動因。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主要心理因素,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進認識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發展。
2.教師情感對學生的作用
心理學的研究認為:當人們通過面部表情以及聲音的變化等把情感傳達到接受對象時,主體的情感便對客體產生感染作用,對客體產生影響,產生與主體相類似的感覺。如果教師有強烈的語言表達欲望,熱愛英語語言學科,以快樂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創設情景,相互開展交流對話,就會對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和情緒產生巨大的感染力。
3.教師情感對本學科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英語語言學科的態度有以下幾種:一是熱愛英語語言學科,對開展師生間語言交流有濃厚的興趣。這種態度會影響學生也渴望用英語進行交際。二是對英語語言情感交流沒有熱情和興趣,只是照搬課本上的交際情景套用,隨隨便便。這種態度很難使學生產生聯系真實生活創設語言情景的興趣,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感到厭倦。由此可以看到:教師對英語學科的積極的情感對學生是多么的重要!
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運用情感教育
1.建立對學生和自我的一種恰當的態度
我在上英語課時發現,當學生的情緒高漲時,情感趨于發揮增力作用,他們的學習氣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明顯提高;情緒低落時,則趨于減力作用。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執著追求。”所以,課堂上,要讓學生產生對知識的執著追求,教師的情感要做到:
第一,對學生熱愛、了解。我有一次聽初二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恰好是講老師伴我成長之我愛我的老師這一節。當時上課的老師提了個問題:在你的學習過程中,你覺得哪個老師最好?其中有位學生說:我覺得我初一的英語老師最好,因為只有她允許我在上課時可以睡覺!聽到此話,又看看這位說話學生的凝重的表情,我不由的心頭一顫,且不論他說的是“正語”還是“反語”,我們的英語老師難道是這樣去愛自己的學生嗎?她真的了解這是學生課堂上最需要的嗎?學生的成績好,學習上有成就感,老師贊揚他,同學羨慕他,學習上更是快馬加鞭。那些學有困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情感已十分脆弱,而我們的老師卻讓他在課堂上睡覺,這是投以更多的愛嗎?給予更多的幫助嗎?我們了解了此時他們的感受了嗎?教師如能給予及時的激勵和鼓舞,一定會讓他們產生努力學習的激情,從而使他們的智力活動發揮到最高。
第二,對學生尊重、信任。我認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成功的關鍵。民主的教學,其核心是強調對個性的尊重。教師在教育中要尊重、信任、欣賞每一個學生。使學生產生愿意學、喜歡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積極情感。李某同學,有進步,受到表揚,但有自滿自足的心態,我經常這樣說:“真為你高興,我相信你有能力學得更好。”讓他體會到老師對他始終是信任的,促使他加倍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對學習努力卻跟不上其他同學的學生,我們應該正視學生間存在的差異,尊重他們。課堂上不對他們提過分難的問題,以免令他們感到難堪。但也不輕言放棄,簡單的問題多留些機會給他們,可能他們也一時難以回答,這時老師千萬不可流露出諷刺、看輕他們的情感。
第三,學生真誠、平等。隨著社會民主進程的加快,學生對平等的渴望遠甚于包括教師在內的任何一個群體或組織。我曾連續接任初三英語的教學工作,中途接班,很多教師第一步做的就是去前任英語老師或班主任那兒了解接任學生的情況。尤會注意去問哪些學生的成績是好的,哪些學生的成績需要教師第一批就先行“槍斃”,以便教師把自己的情感投向那些他認為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身上。我從來不這樣做。在我眼里他們就是新學期學習英語的新生,我告訴學生:一切從零開始!拋掉以前對英語的消極態度,因為你們有了新的老師。我對大家的了解是零,而我們的合作卻是新的!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多一份真誠的相助。
第四,對自我勇于認錯。學生,包括教師自己,都認為教師不應犯錯誤。但事實上,教師是人,不是神,要想絕對避免錯誤,那太過于苛刻。哪位老師能說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沒犯過錯誤?又有哪位老師敢保證自己今后在課堂上不犯錯誤?而教師面對教學中的錯誤應有的情感態度是: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
我教初三英語有好幾個學年了。因此對其中的教學內容頗為熟悉和自信。所以有時備課就有些馬虎行事。當教學A Visit to th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時,對visit 這個詞沒有做全面的備課準備,講到它的動詞用法時,突然想到要與travel聯系起來,但課前又沒有作必要的整理,而轉念一想,我教了這么多年,還怕犯錯嗎?于是,我就告訴學生:They can visit Beijing.意等于They can travel Beijing.為什么我會這么說,我記得它的特殊問句是:Where can they travel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錯誤是不言而喻的。問句中是在travel后省略了to ,如同問句Where are you going?一樣。回答時都應加上to呀!可我很長時間都沒有發覺自己犯下的錯誤。還是講Unit 14 Lesson 54時,學生預習閱讀文時指出了這樣一句話:Because they were traveling to Beijing.老師,你以前講的不是這樣的!他還翻出了他記的筆記。我錯了!這是我面對全體學生說的第一句話。教師能勇于向學生承認錯誤,體現著教師對教育教學知識的尊重,對學生的負責。教師勇于認錯,其實也是在用自己的人格熏陶著學生。
2.建立對英語教學材料的探索態度
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感處理是指教師從情感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和處理,在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情感因素對學生的積極作用。
第一,對可見的有效的教學材料做很好的展示。有的教師認為,教學內容對自己來說已經是十分熟悉和簡單的了,很難注入豐富的情感。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在學校教師與學生大都把英語作為升學考中所必須通過的科目,大量的單詞、語法、練習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安排,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條件和環境,使他們在英語的運用中得到樂趣。語言和藝術是同源的,將藝術中那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拿過來,來表現教學內容,是完全可能的。學生感受到了運用所學語言成功地達到交際目的后的愉快,繼而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教學Unit 17 The Missing Necklace時,用英語戲劇的形式讓學生擔當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深切地理解英語閱讀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語言和行為。
第二,教學材料暗含的意義做很好的挖掘。在現行的初三英語教材中,有不少好英語閱讀文章如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Under The Sea; Surfing;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 Girls Beat Boys;Because Its There;……應該說,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我認為要想獲得預定效果,必須通過教師對教材的深入挖掘、理解和體會,用自己情感去感化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懂得,對自己,要有自信心、自尊心、自強心;對別人,要有愛心、同情心、寬容心。正如莊子所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三、結束語
生命,因為激情而更美麗;教學,因為激情而更動人!教育情感一旦在教育者身上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成為創造的動力,成為教育教學成功的關鍵,使教書育人成為教師生命中最光彩的篇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3]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4]孟春國:“英語課程改革中情感教學的實施”《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7)
[5]王克章:“教師應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教書育人》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