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秋菊
【摘 要】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喜歡上音樂,音樂本身就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喜歡上音樂對促進全面發展就更具有重要的作用。那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觀點,讓學生接受美的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呢?要讓學生輕松學好音樂課,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就需要教師為這些學生創設一個“溫柔的陷阱”,讓他們在不知不覺走進來,歡歡樂樂不想走!這就是典型的將“要我學”轉化成“我要學”。
【關鍵詞】音樂能力 全面發展 音樂興趣
小學階段的兒童因為年齡特征,隨意注意力較強,靠單純的說教,學生不僅不易接受新知,而且還會對單純的教與學產生厭煩,也就造成學生被動的學習。在我從事二十一年的音樂教學工作中,經過不斷的總結經驗,覺得培養起學生濃厚的音樂學習興趣,是上好一切課的關鍵。一堂課的開始,往往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階段,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創設情境就是教師能夠駕馭教學始終的前提。
一、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情境激情引趣
根據所授課的內容,教師應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使自己的課上得富有吸引力,教師就要采用不同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欣賞《勞動最光榮》一課中,一開始,我就放一段兒童音樂“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黃角,要比漂亮我第一。”聽后,師問生:“這段兒歌描寫的是誰呀?”生答:“一只驕傲而美麗的公雞。”師說:“它那么夸自己,你們誰能扮演一下大公雞?” 學生爭先恐后來演。教師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情趣激昂,為進一步學習擬定了基礎。接著用夸張、擬人等手法,學生不僅把公雞的特性了解到,同時還從中學習到了道理,老師用貼近生活的表演開啟學習比單調的說教更具說服力及吸引力。
二、把音樂與各學科結合起來,混搭成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接受美的教育。
第一,音樂課程和美術課程的結合。音樂和美術是姐妹藝術,同屬藝術范疇,當時間藝術與視覺藝術結合就能擦出更耀眼的火花。所以音樂教學能巧妙地運用美術將會使教學更生動、更活潑更有吸引力。在音樂課堂上通過與美術課程結合,進行美術創作,將會使教學更有聲有色,對學生心靈熏陶有更大的觸感,使學生感覺到音樂課不僅單純學習音樂知識,還是一種藝術享受。
如:教學二年級《時間的歌》中的歌曲《這是什么》,我制作好生活中的聲音課件,讓學生聽聽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各種聲音,體驗不同聲音帶來不同的感受,感受不同聲音的節奏、音調和音色等等,再讓學生聽不同鬧鐘的聲音,讓學生對生動、形象,富有童趣的歌曲《這是什么》充滿了熱情。在體驗中,我就讓學生通過用畫畫的形式——畫不同類型的鬧鐘發出來表示能創造出來的聲音與節奏,學生很積極參與了,用畫面來表示聲音讓學生覺得非常有趣。課堂氣氛十分地活躍,使得課堂散發出獨特的光芒。
音樂課程與語文課程的結合。語文是一門主科,更是我們的母語,學好語文舉足輕重,如果將音樂課程與語文課程結合將會令語文學習更加有趣易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與音樂的興趣。音樂課程與語文課程結合意義具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也是體現傳統教學與新課程改革存在的密切聯系。
例如:學唱一年級歌曲《春曉》,因為學生對這首關于春天的古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一開始,我就設計了填詞環節,學生都非常踴躍,因為有了積極的情緒,學生在接下來的按節奏朗誦古詩也做得非常好。學習歌曲前的鋪墊做好了,學生自然而然地充滿了熱情用了優美動聽的聲音來表達了。之后,在我校獲得“孔子學堂”稱號后,就用更多的力量推動音樂課程與語文課程的整合課程,使得我校學生在進行的國學活動中得到更大的提升。
第二,音樂課程與數學課程的結合。數學是一門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因為邏輯性很強很嚴密,所以學習數學也是非常枯燥、繁瑣、無味的,而音樂課程與數學課程的結合卻能讓學習數學更加的有趣生動。
例如:在學唱歌曲《數蛤蟆》中,設計了算數過關卡的環節,一只蛤蟆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學生們利用數學的乘法口訣非常快的回答了,板書后得到了基本節奏型,學生在自己的成果面前學習起來,氣氛非常好。通過這節課,學生不僅獲得了學習音樂的愉悅感,更明白了學好每一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從而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
課程的整合就是以你我所長補你我所短,以你我之力足你我之需。這優勢,在新課程的目標中也有了很大的體現,所以,課程整合就是一道靚麗的美景,取得雙贏。
三、小學階段的學生愛玩是天性,用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兒童特點是愛玩、好動。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融合身邊生活學習的節奏、情趣的游戲,來引導低年級學生的音樂興趣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只有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生才會積極主動有目的地進行音樂知識技能技巧,學習效果才能取得最佳。
四、實踐動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音樂能力,更能提高學習興趣
音樂藝術本身具有的基本特性就是實踐。所以在進行音樂課的實踐活動時,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更應該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和創造,通過學生參與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賞等讓學生即興演唱、演奏和形體動作(律動、舞蹈)。例如流行音樂中的打擊樂基本概念,我們用拍桌子來完成低音鼓部分,敲杯子代替小軍鼓等,身邊所有東西都可以嘗試著當做樂器來使用,就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是為了實現《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的一個要點——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與始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選擇最佳的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增添音樂教學情趣,鼓勵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挖掘學生學習音樂的潛能。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歌唱環境,幫助和推動學生應用所學的音樂知識,從訓練中獲得能力,從而更有興趣地投入音樂學習。
另外,在音樂學習中,拓展閱讀時空,豐富學生參與的內涵,發展學生的參與能力,用堅持的學習發展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也都可以作為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