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志偉
【摘 要】語文一直是小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標的推進,教育部門越來越注重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現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需求采取新穎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根據調查發現,在語文課堂上采用情景創設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首先對情景創設藝術性與實效性的意義進行闡述,然后指出實現情景創設藝術性與實效性的途徑。
【關鍵詞】閱讀教學 情景創設 藝術性 實效性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課堂上的重點內容,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書面知識,還可以在閱讀中品味到名人的佳作和人生的哲理,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教師應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需求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其中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采用情景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目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情景教學法中存在理解的偏差,不能很好地協調情境創設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文章主要圍繞在閱讀教學中情景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展開討論。
一、實現情景創設藝術性與實效性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閱讀采用情景創設的方法時要注重實現其藝術性與實效性,這種教學形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采用情景創設的方法,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恰當的方法。首先我們可以在課堂前設置提問的環節,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后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將文章內容充分展現出來,使學生真正走入到閱讀的世界,最后教師在進行情景創設時要注意文章的中心思想,不能偏離文章主旨。簡而言之就是采用情景創設的藝術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利用情景創設的實效性來達到小學閱讀的教學目標。
情境創設的藝術性可以引領學生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學知識,領會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性情,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景創設的實效性就是把教學目標中的知識點和中心思想準確的傳授給學生,在進行情景創設時要注意采用藝術性與實效性相結合的方式,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無法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如果教師只注重情境創設的藝術性,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小學閱讀中的教學目標,不能把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思想準確的傳授給學生。只注重情景創設的實效性,就不能創造出輕松快樂的學習氣氛,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情景模式的教學時,我們既要注重情景創設的藝術性也要注重情景創設的實效性。
二、情景創設藝術性與實效性的途徑分析
閱讀理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顯而言之,只有提高學生的的閱讀能力,才能給學生奠定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現在許多教師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都采用情景創設的方法,但是并不注重情景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導致最終無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影響教學質量,為了能夠在教學中提升情景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情景創設要符合文章的主旨與體裁
在進行情景創設時首先要以文章內容主旨為核心展開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讀書寫字能力,還要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重點段落的意義,從而對文章的主旨以及中心思想有更深的理解,教師也應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運用技巧分析出文章主旨,體會出文章的表達思想和意境,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讀書的樂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也應考慮文章的具體內容,不同類型和題材的文章,體裁也有所不同,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情景創設進行課堂教學,如果小學語文閱讀篇章是以寫人或敘事為主,教師以應使情景創設更貼近于生活,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進行小組討論,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思考自己遇到同樣的事情,自己會采用何種做法,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具體分析,找出正確的價值觀。文章內容主要圍繞風景和民族風俗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輔助工具,利用PPT,視頻,幻燈片等形式創設情景,使學生走進閱讀的世界,享受閱讀帶給自己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文章《翠鳥》時,教師在教這篇文章時,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翠鳥的形態,另外也要在多媒體中描繪出翠鳥的特點,通過多媒體等輔助工具并熟讀課文,加深學生對翠鳥形態以及翠鳥特點的理解,通過閱讀分析并對比分析翠鳥形態和特點,使學生對文章脈絡把握的更清晰,結合情景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教學質量。
2.創設問題,激發學生興趣
進行情景創設時,要注意問題的創設,問題應具有啟發性,在創設問題時要避免問題過于簡單,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所以問題的難度要適中,使問題既具有啟發性又便于學生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一課時,我們可以設置以下幾個問題,課文中“挖井人”的具體含義是指什么,“不忘挖井人”又是指誰,并讓學生進行討論,加深對“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的理解。在學習《自己去吧》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鴨子媽媽要鼓勵小鴨子自己學習游泳和飛”“鴨子媽媽的用意是什么”等問題,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可以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和中心思想,通過對問題的回答也可以形成學生獨特的看法。提問環節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因此對問題的設計應該講究質量,另外,教師應該對積極發言的學生給予表揚,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提問的方式有利于學生自主動腦思考,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3.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學生的差異性
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需求,采用合理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情景創設。在進行情境創設時,要符合學生現有的年齡認知特點,其次內容還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使情景創設以熟悉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小學閱讀內容主要描寫的是農村生活時,可以請一些曾在農村生活的學生,請這些學生描述他所經歷的農村生活,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PPT的形式,讓學生把他們眼中的農村生活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展示出來,讓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學生可以通過身邊的現有案例,以此來加深對農村生活的理解,并讓學生進行討論,比較分析出在農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優缺點。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采用情景創設的方式,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
4.情景創設要講究靈活多樣
教學大綱并沒有嚴格規定情景創設的方法和形式,所以在進行情景創設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注意情景創設的靈活性與多樣性,隨著經濟的發展,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等技術也變得多種多樣,教師在課堂上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手段進行情景創設,現在教師都是主要依靠多媒體輔助工具進行教學,通過播放音樂,視頻,圖片等形式,營造輕松快樂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在閱讀中與作家的作品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閱讀課上學習《小猴子下山》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幻燈片的形式演示猴子的動作,并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想象猴子來到這個地方都經歷了什么,都看到了什么。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另外,在進行情境創設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融入到教學情景中,小學生性格活潑,熱愛表演,所以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特征,選擇合適的角色讓他們進行表演,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內容與情感。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利用情景創設的方法,加強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情境創設不僅要注重設計的內容,還要考慮情景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在進行情景創設時要充分利用優異的教學環境設計,使情景創設的藝術性和實效性充分與教學目的和內容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
[1]田貴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2):62-62.
[2]張雪嬌.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42):163.
[3]張雪嬌.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5):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