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可可
【摘 要】在當前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顯露出其教學上的劣勢,所以教師應該不斷探索,運用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優化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究,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針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語文 教學策略
長期以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我國地教育領域中一直大行其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交流,課堂氛圍沉悶,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感到非常的枯燥乏味,缺少學習興趣,教學效率低。新課程改革符合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需要,初中語文教師要深入反思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革新教學觀念,依據新課標的要求進行教學方法上的改變,改善當前教學局面。
一、優化課前教學設計,倡導探究式學習
新課程改革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一切為了學生,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其中探究式教學模式是語文課程改革的必然產物,它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要想上好一堂課,初中語文教師就要首先做好備課這個環節,對于初中語文課來講,在教師備課期應充分了解課文的內容,并結合學生們的需求對課文進行深入研究。初中語文教師要構建開放且有活力的課堂,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掌握方法、及時探究是關鍵。根據學生和教材的實際精心設計,引領并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相關問題,從而確保探究式教學能夠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問題一提出了就引起學生的激烈討論,不僅激發了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名副其實的探究性的學習。其次,要營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例如針對課文《項鏈》出人意料、戛然而止的結尾,可要求學生展開想象,進行續寫,“說說瑪蒂爾德知道項鏈的真相后,接下來會發生什么?請你大膽推想。”,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并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通過教師的啟發和誘導進行探究,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二、教師要提高語文素養,引導學生強化情感體驗
“學好語文不僅僅是為了成績,更是提升個人素養的關鍵,這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的光芒。”新課標明確指出,初中語文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多側面、多角度地觀察現實生活,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與課堂教學的對話和交流中,要不斷地豐富情感體驗和生活經歷,讓學生對人生產生更好的理解,這也是新時代對初中語文教師必備素養的基本要求。例如蘇軾《石鐘山記》一文中涉及到地理學知識,可以讓學生去了解石鐘山這個名稱的由來,古人有三種說法,風水聲如鐘、石聲如鐘、山形如鐘,從而掌握更多的地理和文學知識。再比如《琵琶行》一文也涉及到音樂知識,教師只有熟悉了這一層知識才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靈活自如。因此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才能防止被初中新課程改革淘汰,才能推進初中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
三、加強課堂教學效果,巧妙地設計提問問題
大部分初中學生都具有好奇心重、求知欲強的年齡特點,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征,在語文課堂上設計提問環節,優化提問方式與技巧,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吶喊》一文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魯迅先生吶喊的內容是什么?這篇課文體現了怎樣的社會現狀?”,這樣學生就會有針對性地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目的更加明確,更易于他們理解課文。通過這種提問方式,就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會對課文更加有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四、恰當使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效果
多媒體進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也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產生了優化的教學效果,教師要靈活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刺激其求知的欲望。首先,多媒體教學可以增進交流,實現合作。例如在講授《滕王閣序》一文時,利用多媒體和校園網絡建立“滕王閣”網頁,搜集有關圖片,知道滕王閣是“江南三大名樓”之首,這種資源的共享,使知識更加的豐富,讓學生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有個更好的感受,這對于學生的學習非常有利,更會對作者王勃的風采所吸引,閱讀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其次,結合教材,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配音,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拓展課后教學,開展更多豐富的教學活動
如果是單調枯燥的教學形式,很難長久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開展朗誦比賽、文學知識搶答競賽、課本劇表演、辯論比賽、講座等,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升語文的學習質量,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比如在教學《雷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然后表演文中的片段,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把握故事的主旨。由此可見,豐富的教學活動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圍,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并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熱情,極大地提升了初中語文教學效率。
六、結語
總之,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深入開展,改革步伐持續開展,教學面貌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初中語文教師要認真領會新課改精神的內涵,運用更為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邢根生.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改革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4(06):33-34.
[2]高洪艷.論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08):30-31.
[3]楊惠麟.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思考[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4(08):28-29
[4]裴中良.關于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