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東 朱姝
摘 要:住宅小區建筑設計的風格雖然越來越多考慮到美觀、大方因素,住宅小區的建筑外觀越來越多樣化、現代化,但是住宅小區建筑的不斷擴建同時給城市原始環境帶來一定的破壞,給城市的綠化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給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一定的困擾,現代住宅小區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方便,但是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無形的壓力,給人們的心理加重了許多外在的負擔。
關鍵詞:住宅小區;建筑設計;問題;解決措施
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已不能滿足對于住宅的簡單化需求,多樣化的戶型、良好的綠化環境、和諧的社區氛圍等因素已成為人們新的追求。如何根據住戶的需求,設計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居住環境,為住戶提供良好的空間布局、舒適的室內環境與良好的綠化空間已成為擺在住宅小區建設設計人員面前的一個嶄新話題。在今后的住宅小區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結合當地文化特點,加強新結構技術、設備技術以及材料技術的應用,以提升住宅小區建筑設計水平。
2 現階段住宅小區建筑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住宅小區的快速建設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設計不合理的現象,對于現階段的住宅小區建筑設計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小面積選用躍層
在高層住宅小區建筑設計過程中,多將其設計成躍層式住宅。對于躍層式住宅而言,多在獨戶式一層住宅中采用,在戶內設計樓梯作為垂直交通。住戶多在同層內進行房間的布置,并能基本滿足使用功能要求。但對于現階段的高層小區住宅的中間層而言,為了追求變化與室內空間的視覺效果,也出現了較多的躍層式住宅。在戶內設置躍層不利于老人與兒童的使用,且需要占用一定量的住房面積,對于小面積的套型多不太適用。同時,很多樓梯設計的坡度過大,步寬尺寸過小,存在著較大的居住安全隱患。
2.2 內室環境的舒適性有待提升
出于占地面積、工程造價等因素的考慮,在住宅小區的設計過程中,對于采光、通風、隔音等因素的考慮往往不到位,從而造成室內居住環境的舒適性得不到有效保障。為此,在今后的住宅小區建筑設計過程中,應將室內環境舒適性納入重要的設計考慮因素范疇,提升住戶的居住舒適性。
2.3 結構設計問題
隨著結構理論與技術的不斷發展,高層建筑結構的結構形式也呈現多樣化方向發展,但隨之也出現了不少設計弊端,主要表現在抗震設計、結構的規則性問題以及嵌固端的設置問題等多個方面。在今后的住宅小區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加強對于這幾個方面的重視,以提升結構設計的技術經濟合理性。
2.4 暖通設計、排煙設計問題
在很多暖通系統的設計過程中,未完全按照規定來繪制供暖平面圖,對于管徑、尺寸的標注不明確,管道轉向處漏注標高,甚至不提供供暖系統圖與立管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設計方案的質量。同時,空調系統的選擇不合理也是制約設計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排煙系統的設計過程中,部分設計人員將自然排煙窗設置為固定窗、半開窗或斜開窗,設置的形式與位置的選擇不利于排煙。
2.5 “歐式”住宅外觀設計風格成風
在部分住宅小區的外觀設計過程中,過于追求歐式風格,單一化、模式化現象嚴重。造成該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抄襲現象嚴重,對于現階段的住宅小區建筑設計而言,不注重對自身特點、當地文化、經濟特點等因素的考慮,存在著明顯的“克隆”現象,使設計出的建筑不具個性特色。2)包裝重于功能。在住宅小區建筑設計過程中過多地將精力放在了對造型的追求上,忽視了對建筑使用功能的提升與完善。
3 提升住宅小區建筑設計質量的解決措施
3.1 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住宅組合形式
對于高層的住宅小區建筑組合形式而言,分為短廊式(獨立短廊式,組合短廊式)、長廊式(內廊式、外廊式)、躍廊式與躍層式等不同的組合形式,每種組合形式都有著自身的優缺點。如對于躍層式組合方式而言,住宅特點是一戶占有兩層或三層的房間,內部以小樓梯作層間聯系。躍層式高層住宅每隔一層或二層設長走廊作為通道走廊可為內廊或外廊,這種住宅每戶都可有好的朝向與通風,但不是所有的住宅形式都適合該種組合方式。
3.2 提升室內居住環境的舒適性
在現階段的設計過程中,為了單一地擴大住宅面積,出現了房間形狀比例失調現象,并且得不到充足的光照,使室內居住舒適性降低。室內居住環境舒適性除了與空間尺寸有關外,與各個功能空間的私密性也有著很大的聯系。在設計過程中,應密切注意前后套房的對視與斜視現象,并在廳內盡量減少臥室門的數量。對于外廊式住宅而言,還應避免外廊對靠近其他房間的視線干擾。
3.3 提高結構設計質量
為確保建筑結構設計質量,在工程設計的結構選型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對于新規范而言,增加了B級高度的建筑,為此須加強對于該因素的重視。當結構高度超過B級高度時,應注重設計方法與處理措施的靈活選擇。在現階段的實際工程操作過程中,更應該加強對于結構類型變更的重視。(2)注重結構的規則性問題。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不應選擇嚴重不規則的設計方案。在設計過程中嚴格遵循新規范開展設計工作,避免給后期設計工作帶來不便。(3)注重嵌固端的設置問題。對于高層建筑而言,多有二層或二層以上的地下室與人防。在設計嵌固端時,可能會設置在地下室頂板或在人防頂板等位置。
3.4 注重暖通設計、排煙設計問題
在暖通系統、排煙系統的設計過程中,應根據建筑條件、使用要求、設計規范等因素,選擇具有較強實用性與技術經濟合理性的設計方案。如在排煙系統設計過程中,應首先明確自然排煙窗的用途、設計規范,然后根據建筑具體條件設置其形式與位置,并嚴格按照《高規》第822條規定的可開啟的外窗面積,來確定開窗面積,以提升設計質量。
3.5 提升設計技術的科學性
為了使住宅小區建筑的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在設計過程中還應充分考慮設計技術的科學性,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分析,加強新型設計技術、工藝以及材料的使用,提升住宅小區建筑設計工作的技術經濟合理性。同時,還應加強對新科技成果的使用,利用先進的住宅多功能調試技術與綜合管理系統、防火系統,使住宅的設計與信息化社會需求相適應。此外,還應加強新型建筑構配件及產品、室內設備、器具及配件的使用,提升各個構件的綜合性能。
3.6 注重住宅小區建筑外觀風格設計
在建筑的外觀處理過程中,應提倡簡潔的線條與現代風格,并充分反映出建筑的個性特點。同時,還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特點,力求設計出富含文化特色與現代化氣息的建筑作品。而不應刻板追求歐式風格,與周邊環境顯得格外突兀。同時,還應確保整體尺度、比例以及色彩的協調統一,使住宅小區建設體現出體態美與線條美。
4 結束語
現階段的住宅小區建筑設計,應嚴格執行建筑設計標準,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有限資源,達到設計合理性與藝術性的和諧統一。與此同時,應加強對前期策劃、方案構思以及設計方案的優化工作,對設計方法進行不斷完善與創新,以設計出高質量的住宅小區建筑作品。
參考文獻:
[1] 汪洋,張京.關于住宅小區建筑設計若干問題的探討[J].建筑知識,2011(12).
[2] 方炳煌.建筑生態住宅小區中規劃設計問題的探討[J].建材發展導向,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