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超
摘要:糧飼兼用型玉米適用于現代畜牧業與種植業的發展,對于種養結合,推進糧改飼意義重大。玉米易發生多種病蟲害,如防治不及時會影響產量和質量,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因此需采取多方面措施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
關鍵詞:糧飼兼用型玉米;病蟲害;措施;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5-0049-01
玉米因受種植季節、環境的影響,易受多種病蟲害的侵害,主要可以分為內部疾病和外部的蟲患,主要的病害主要有在大、小斑病、霜霉病、瘤黑粉病、圓斑病等,蟲害主要有玉米蚜蟲、紅蜘蛛、玉米葉螨等,如果沒有及時的防治,會導致玉米減產,使經濟效益受損,因此加強對玉米病蟲害的研究,找到最適宜的方法加以預防和解決是實現糧飼兼用型玉米高產、優質的關鍵。
1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措施是指從種植的角度進行有效病蟲害防治,包括玉米品種的選擇、土壤條件、溫度以及環境等。在品種方面,要選擇優質、高產、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不同品種的病蟲害發生幾率不同,因此在選種時要因地制宜的選擇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糧飼兼用型玉米,這對于從根本上降低病蟲害的發生非常的重要。
在播種時選擇合適的播種方法,在播種前對土壤進行處理,進行秋翻地,保證耕地的質量,確保耕地的深度,不但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為玉米的生長發育提供優質的土壤,增加植株抗病蟲害的能力,進行秋翻地,還可以將土壤下的害蟲露出,經過冬天的冷冰后可以減少來年播種后蟲害的發生。
加強田間管理,適時進行中耕除草,減少田間的草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蟲害的傳染源,對于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也很重要。
合理施肥。玉米作為高產作物,尤其是糧飼兼用型玉米的產量高,在整個生育期對養分需求量較大,充足的肥料可以保證植株健康的生長發育,提高玉米植株的抵抗力,可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但是在施肥時要合理的操作,要充分考慮玉米的生長狀態、土壤情況,根據玉米不同的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不同進行施肥。
科學灌溉。玉米田地中保持合理的持水量才可保證玉米植株健康的生長發育,因此對玉米植株進行科學的灌溉,是預防糧飼兼用型玉米發生病害的重要措施,當玉米缺水干旱時要及時的灌溉,當發現土壤的持水量高時則要及時排水、防澇。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目前值得推廣的一種病蟲害的防治方式,主要是指利用人工培育出玉米蟲害的天敵,并將其用于玉米的種植過程中,以起到原生態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在防治害蟲時主要是以蟲制蟲的方法,通過培育玉米螟的天敵赤眼蜂,在該蟲害危害時放出赤眼蜂可有效的殺滅玉米螟,培育出食蝸瓢蟲來防治紅蜘蛛。另外一種防治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措施是使用生物農藥,不但可以防治病蟲害,還可以為玉米的生長發育提供養分,所選擇的生物農物必須無毒、無害、無污染,對人畜無傷害,不影響玉米的飼用價值。
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用來防治害蟲的方法,是指利用借助工具,如手電筒、聲波擴散器等進行防治的措施,使用這種方法必須要了解害蟲的弱點,對害蟲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才可以采取有效的物理防治措施。通過此法可有效的降低害蟲的數量,還可以減少蟲卵的孵化,效果較為顯著。如玉米螟具有趨光性,喜歡光亮的地方,因此在防治時可以在田間安置殺蟲燈,對玉米螟進行大面積的誘殺。
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方法是使用最為普通的一種病蟲害防治方法,特點是見效快、成本低、耙時短,并且易于操作,但是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最嚴重的缺陷就是會造成環境的污染,使玉米成品中含有農藥殘留,對人體以及畜禽都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危害,還易導致病蟲害產生耐藥性,因此使用該法防治病蟲害時要注意,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農藥殘留,并且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需要對藥劑進行科學的配比,并合理的使用。要根據玉米的種植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盡量的選擇效果好、效益高的化學藥劑,以達到預防病蟲害的同時,還不破壞生態環境的目的?;瘜W防治在玉米生長的各階段都可以使用,在玉米播種前可對種子進行處理,使用化學藥劑包衣處理,以有效的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提高玉米種子的發芽出苗率,在玉米的苗期,是地下害蟲的高發期,為了防治地下害蟲,可以使用毒餌對其進行誘殺。在玉米的生育期如果發現玉米發生病蟲害,可以針對所發生的病蟲害的種類,選擇合適的化學藥劑,如進對玉米薊進行防治時,可以使用10%的毗蟲琳,加上20 g可濕性粉劑,兌成30 kg的藥液對病株進行噴霧防治。在使用化學防治時要注意,在玉米收獲前15天左右,不適宜使用,以免造成藥物大量殘留,影響糧飼兼用型玉米的食用和飼用價值,對人類和畜禽產生嚴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