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
12月18日,金陵體育收出一根“大陰棒”,當天該股下跌5.62%。究其股價大幅下跌的原因,顯然與12月17日公司發布的利潤分配預案有關。
2018年A股收官在即,部分上市公司也陸續推出了年度利潤分配預案,這其中尤以高送轉預案為主,例如金陵體育就推出了每10股轉增7股派現2.80元(含稅)的利潤分配預案。應該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分配預案,但為什么卻在12月18日迎來了市場的“當頭一棒”呢?其中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高送轉概念的炒作受到抑制。雖然正元智慧在11月14日就發布了每10股轉增9股派發1.5元(含稅)的利潤分配預案,而且一度引發市場的炒作,包括正業科技、漢邦高科等公司也積極響應,但由于交易所的接連“問詢”,高送轉概念的炒作因此熄火,相關個股的股價也從終點回到了起點。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金陵體育送轉股預案出臺后,投資者用腳投票并不令人意外。
其次是在利潤分配的問題上,金陵體育讓投資者“很受傷”。雖然12月17日晚,金陵體育推出了高送轉的分配預案,但實際上,在此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金陵體育還推出過另一個分配預案。11月20日,該公司宣布擬向11月30日登記在冊的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2元(含稅)。然而第二天,該公司又宣布取消前述利潤分配預案。如今不到1個月的時間,金陵體育又再次推出新的利潤分配預案,這不能不讓人懷疑該公司是否把利潤分配當成了“兒戲”。
對于利潤分配預案,投資者用腳投票事出有因,這源于“利潤分配一日游”。雖然彼時對于取消現金分紅,公司方面表示“現因公司近期計劃調整,無法按期完成本次權益分派”,但11月20日與11月21日僅僅間隔一天,迅速變臉令人措手不及。
此外,12月17日,金陵體育公布的利潤分配預案是年度的利潤分配預案,可11月20日發布的利潤分配預案就顯得不倫不類了。這到底是年度分紅還是季度分紅抑或是月度分紅呢,恐怕無人說得清楚。
尤其重要的是,金陵體育于11月15日剛剛披露《江蘇金陵體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增持計劃完成的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李劍峰于11月15日完成最后一筆增持。
而且,金陵體育在公布利潤分配預案的同時也明確表示,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在本次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披露后6個月內存在減持計劃。根據該公司于2018年11月6日披露的公告,公司該次員工持股計劃的股票鎖定期為2017年11月7日至2018年11月6日。按照公司《2017年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的規定,員工持股計劃的存續期為不超過18個月(2019年3月11日屆滿)。如此一來,金陵體育的利潤分配預案明顯有利益輸送之嫌。
但令人困惑的是,按現行的股市制度,金陵體育的做法似乎并不構成違規。雖然今年11月23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了上市公司《高送轉指引》,對高送轉中的一些利益輸送行為進行了禁止。但在創業板上市的金陵體育,其10轉增7股并不屬于所界定的“高送轉”范圍。也正因此,金陵體育在利潤分配問題上至少暴露出了A股市場的兩大問題,是有待正視并加以解決的。
首先是利潤分配預案信息披露的規范問題。對于金陵體育在利潤分配預案信息披露中這種“一日游”的做法,應視同信息披露“烏龍”,不僅要以信息披露不規范予以查處,而且還應賠償因此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
其次是在利潤分配問題上,不論是高送轉還是“非高送轉”,都必須嚴禁向包括員工持股計劃在內的相關聯股東進行利益輸送。對于送轉股預案出臺前后三個月或6個月內存在減持行為的,不得推出送轉股方案。同時送轉股預案出臺前三個月內存在重要股東增持行為的,同樣不應出臺送轉股方案,從而杜絕通過送轉股來進行利益輸送的事情發生。
對此,深交所12月20日向金陵體育發關注函,要求詳細說明披露第二次利潤分配預案的確定依據及合理性,轉增方案與凈利潤、凈資產增長情況的匹配性;說明是否存在配合員工持股計劃減持股票維護股價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