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冀川
精準扶貧是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近期證券市場紅周刊走訪了恒大集團結對幫扶的貴州省畢節市,在其下屬的大方縣看到了恒大在企業扶貧過程中摸索出的授人以漁之道。
數據顯示,2015年年末,全國貧困人口有5575萬,單貴州一省就達493萬,約占全國的1/10,而畢節市有115.45萬人貧困人口,占全省貧困人口的1/4。自2015年12月1日,恒大幫扶大方縣精準脫貧啟動,三年無償投入30億元,通過一攬子綜合措施,到2018年年底,已經實現大方縣18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紅周刊在大方縣見到了寬闊的柏油馬路和兩邊新建的一棟棟居民樓,兩所學校高大的牌樓矗立在道路一側,隨行人員介紹,這是恒大援建26所學校中的一所中學和一所職業學院。不遠處的奢香古鎮是恒大援建的一座大型仿古商業街區,已經建設完畢并由大方縣政府進行管理開發,圍繞古鎮的是星羅棋布的安置小區和外圍的50個新農村,入駐居民均是大方縣登記的貧困人群,按各自家庭條件和工作情況由恒大建設后免費進行安置的。“恒大在這里攻堅貧困的伙伴有兩千多人,有的是駐村安置,有的是協調資源,有的是建設規劃,每個貧困家庭雖然在縣里均有資料,但各個家庭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一線與政府人員配合,進行貧困人員的疏導和安置。”恒大扶貧隊員介紹,他們可以說翻山越嶺、走村入戶,人人用“鐵腳板”丈量著大方縣每一寸土地。
如今,恒大集團幫扶大方縣各項精準扶貧措施已覆蓋大方縣貧困人口,并取得階段性成果。總建筑面積約400萬平方米的103項重點工程去年6月底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包括移民搬遷安置區、學校、醫院等80個重點工程70萬平方米,產業扶貧項目達到330萬平方米。在奢香古鎮租賃了一個門面開雜貨店的老陳,對過往幾年的經歷激動不已,他表示自己從未想過能夠在古鎮上擁有一個自己的店鋪。“由于是貧困戶,我的店鋪租金還有減免,每次回到寨子里,他們都很羨慕我有現在的住處和這份收入。”老陳說。
搬出大山,邁向新生活,像老陳這樣的大方縣貧困人群多達5000戶、2萬人搬入了新家,而且隨著新城配套設施的完善,他們也獲得了新的工作機會。目前,恒大幫助畢節市打造了我國西南地區的兩大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幫助20萬戶、70萬貧困人口發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藥材、經果林等特色產業。通過全方位細致的產業實地調研,恒大決定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幫助當地發展蔬菜產業,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12家蔬菜上下游龍頭企業被恒大引進大方縣,并配建蔬菜集散中心,借助“互聯網+”的手段把綠色蔬菜供給到重慶、貴陽等全國各地。在走訪安格斯牛第六繁育基地時,養殖企業員工介紹,這里的每一頭牛都有一位貧困家庭作為領養對象,繁育基地通過繁育肉牛和種牛獲得收益后,每年會對貧困家庭進行分紅,每戶基本能得到2000元分紅,而且周圍村民還通過將草料和秸稈出售給繁育基地再獲得一筆收益。恒大扶貧隊員介紹,除了規模化養殖的安格斯牛,恒大還通過引入西門塔爾優質母牛,改良50萬頭土種牛,由恒大扶貧牛超市提供全額免息的貸款,讓大方縣村民合作社安排牛種養育,恒大協助相關公司進行養牛指導和供銷,恒大援建大方縣肉牛養殖基地今年也迎來了首個分紅年。
在大方縣,從東關鄉3.2萬平方米、覆蓋全縣的蔬菜育苗中心,到興隆鄉一千多棟的蔬菜大棚基地;從縣城里的奢香古鎮,到鳳山腳下的恒大二村配套蒙古風情園;從遍布全縣的1萬多棟蔬菜大棚和100多座蔬菜基地,到300多個肉牛基地、一站式購牛超市和近兩萬頭優質進口母牛,恒大已經幫助畢節市培訓超過10萬人,推薦到當地產業就業和異地就業7.2萬人,人均年收入4.2萬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走在大方縣的土地上,讓人感受到恒大產業幫扶帶來的全新氣象,也使人們對恒大“到2020年幫扶畢節全市1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的目標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