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紹武
上周末影響市場的重磅利好頻傳,一是在G20峰會上中美兩國就貿易摩擦問題達成共識,決定暫停加稅,展開和談;此外,股指期貨迎來第三次松綁,保證金、手續費全部下調,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調整為單個合約50手。受利好消息提振,A股前半周大幅反彈,但周四風云突變,大盤受到華為事件的沖擊,華為產業鏈公司全線下挫,5G板塊大幅殺跌拖累指數走低逼近2600點。
盡管市場弱市震蕩格局再現,但A股整體底部特征并未改變,大量優質個股身處低位,“聰明錢”“掃貨”A股更是義無反顧。相關數據顯示,北上資金繼11月份累計凈流入469.13億元后,12月繼續維持“掃貨”操作,12月4日北上資金凈流入45.63億元,連續8個交易日呈現凈流入態勢,累計凈流入資金高達349.32億元。外資加碼A股市場的態度如此堅定,除了中美貿易戰有所緩和之外,還有對近期密集推出的政策利好效應的預期,如設立紓困基金馳援上市公司、退市新規、回購新規、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等等,更為關鍵的是,經歷近一年的大幅下跌,A股藍籌股的估值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的價值洼地,對國際資本具有越來越強的吸引力。
那么,經歷漫長的熊市煎熬,A股市場何時迎來黎明的曙光?“磨底”階段如何通過提前布局底倉來鎖定低位籌碼?本期欄目將就相關話題展開探討。此外,下期“大家談”話題“回顧與展望”,期待您的參與。
主持人 龐丹
逢八之年,金融市場風云再起。A股投資者則經歷了又一輪熊市,此次熊市下跌的程度讓眾多投資者始料未及、損失慘重。為此本文梳理此輪熊市運行特征,分析市場下跌原因,同時針對市場運行狀態提出了相應投資策略,借此希望與廣大投資者進行交流探討。
本輪熊市走勢的典型特征為三次快速下跌,兩次弱勢反彈,如圖1所示。
下跌第1階段:歲末年初,大盤連續19個交易日收盤18根陽線,當人們還沉浸在牛市再度雄起時,不料卻迎來當頭棒喝,股市從最高3587點直落至最低3063點,跌幅達14.6%。此次下跌將大盤自2016年年初至2018年年初的反彈上升趨勢跌穿,預示著大盤可能將步入熊市。
反彈a階段:大盤有兩次明顯反彈,但反彈力度較弱,且大盤均線族轉頭向下呈空頭排列,從技術上確立了大盤步入熊市狀態。
下跌第2階段:隨后大盤繼續向下大幅下挫。大盤在第二階段下跌速度快,時間久,指數從3220點快速下跌至2691點,跌幅達16.4%。經歷本輪市場下跌后,投資者損失慘重。
反彈b階段:大盤仍有兩次明顯波動性反彈,指數雖以震蕩運行為主,但重心繼續下移,部分中小市值股票繼續延續跌勢。
下跌第3階段:受外圍市場大跌影響,國慶節開市后,大盤快速下行,短短數日,大盤從節前2821點跌至2449點,跌幅達13.2%,此次下跌對投資者信心打擊較大,市場甚至出現了恐慌性拋售。
市場經歷第3階段下跌后,整體估值已趨于歷史低位水平;政府高層接連喊話,救市政策密集推出;市場止跌回升,成交量放大。由此筆者判斷,本輪熊市行情進入尾聲,市場即將大概率呈反彈或震蕩運行。本輪熊市各板塊指數跌幅情況如表1所示。
對股市運行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接下來我們從五個方面分析本輪熊市產生的原因。
1.金融去杠桿。金融市場去杠桿會直接收縮市場流動性,導致無風險利率上行,市場整體資金面趨緊。股票信托和資管計劃杠桿降低將導致市場進一步失血,隨著股價下行,部分股票質押率過大出現了爆倉的情況,當股價下跌至平倉線之下時,踩踏效應易引起市場進一步快速下跌。本輪熊市快速下跌的特征及部分股票連續跌停的現象反映了該因素的影響。
2.對經濟運行的擔憂。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雖處于L型,但仍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投資者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擔憂主要來自于:投資處于低增長水平,同時高房價對居民消費產生了擠出效應。投資者的擔憂情緒對資本市場產生了負面影響,此為本輪熊市的另一重要原因。
3.中美貿易戰。中美貿易戰是由美國特朗普政府發動的旨在遏制中國崛起的貿易戰爭,貿易戰對中美兩國的影響都是負面的。在金融市場上,每次貿易戰加劇的消息都會使A股走勢承壓甚至大幅下跌。雖然經過數學模型演算,貿易戰爭將拖累國內經濟增長不過半個百分點,但其引發的金融市場負面情緒很大,對本輪熊市產生了催化作用。
4.心理因素。本輪熊市市場下跌速度快,反彈力度較小,因此投資者虧損效應明顯。市場的持續下跌不斷打擊投資者的信心,而信心的缺失進一步導致了市場下跌,以至于A股在估值低位仍出現了恐慌性拋售現象。市場價格的變化從而引起投資者的心理變化,這是影響其投資行為的直接因素。
5.估值回歸。上一輪熊市(2015年年中至2016年年初)A股雖然經歷了一輪較為慘烈的熊市,但中小市值股票的市盈率仍處于高位。實際上本輪熊市的下跌是A股擠泡沫的延續,因此本輪熊市也是A股估值向合理水平的回歸。但股價的下跌具有趨勢性,以至于部分股票的價格水平已低于其實際價值。
熊市是股市運行的一個過程。當市場處于下跌初期時,投資者并不知道市場將轉入熊市,但股市運行的過程中會出現買進和賣出的信號,投資者可以此作為參考。順勢而為是股市投資的核心思路,如圖2所示,大盤在下跌過程中主要提供了兩次賣出時機。第一次機會為大盤跌穿自2016年年初至2018年年初上行趨勢線且反抽確認時,意味著市場將大概率步入熊市,此時宜果斷減倉;第二次賣出機會為大盤中長期均線族拐頭向下且呈空頭排列時,意味著市場已步入熊市,此時宜果斷賣出持倉股票。
而當市場已經跌至熊市行情尾端時,投資者再賣出股票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因為虧損已經過大,且市場即將大概率呈反彈或震蕩運行。
近期政府高層積極喊話且相關部門持續推出利好政策;另一方面,當前A股整體估值處于歷史相對低位水平,已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中美貿易戰的緩和亦為市場增添了信心;此外,從技術上看,市場各風格指數已經向上突破下行趨勢線。由此可判斷,市場即將結束熊市走勢,可謂后市可期。為穩妥起見,投資者亦可在大盤趨勢性反轉向上,中長期均線族呈多頭排列時進場,相信定能獲利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