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從三季度伯克希爾投資數據來看,巴菲特清倉了沃爾瑪,增持了蘋果和甲骨文,并在倉位中持有超過50%的銀行。知名財經博主釋老毛認為,巴菲特的能力圈不在科技股上,對科技股的判斷不見得準確,最典型的就是在他增持蘋果后,蘋果三季度銷量就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岸唐趤砜?,巴菲特持有蘋果是忍受了浮虧的,但長期而言,蘋果的超高毛利率、充足的現金流、高分紅和用戶黏性,以及持續回購股票和目前15倍的估值,使它具有長期投資價值?!?h3>增持后,蘋果出貨量暴跌
《紅周刊》:第三季度,伯克希爾公司增持蘋果股票52.3萬股,另外新建倉甲骨文公司股票,金額約21億美元。今年一季度,伯克希爾拋售了傳統科技公司IBM的股票。市場認為,巴菲特正在轉向蘋果等能夠改變未來的科技股,對此您怎么看?
釋老毛:我覺得巴菲特的能力圈就不在科技股上,最典型的案例就是IBM,當年巴菲特買入IBM時,IBM是美國的大藍籌,估值很低,新拓展的云業務也極具前景。但在巴菲特買入后,IBM業務沒有好轉,股價也出現暴跌,最后割肉離場,巴菲特自己也承認在IBM上的投資是個失誤。三季度巴菲特增持蘋果,但在他增持后,蘋果三季度的出貨量就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蘋果的問題在于,今年新出的Xs無論是功能還是外觀基本沒有創新,之前喬布斯執掌公司的時候,蘋果從iPod開始每一代都有創新,但庫克是一個蕭規曹隨,是一個追隨者。他把管理做得很好,能把物流、供應商,把各種成本壓縮到極致,最優化配置,能夠比原來成本更低、效率更快,但是創新卻做得不夠。
而且定價也出現錯誤,外型、功能和之前系列差不多,但價格卻超過1萬元,正趕上中國作為主力銷售市場的經濟不景氣,中國的車市暴跌、樓市遇冷,大家在這種對未來收益預期悲觀的時候,這種大的支出能省則省。
但是巴菲特現在增持蘋果,明顯是不了解科技股的潮流。他更多是按投資消費股的邏輯投資蘋果,巴菲特在能源、金融、消費領域具有深厚能力圈。這些企業的財務也很清楚,能算得清賬。所以如果按消費品來看,蘋果就很容易看清,全球果粉很多,具有很高的用戶黏性。而且蘋果始終保持高毛利、高現金流,品牌定位在高端,分紅慷慨,護城河寬大。另外,蘋果不斷拿現金回購股票,巴菲特很喜歡這種股票,因為每股權益在增長。
《紅周刊》:巴菲特之前自己說過,零售巨頭已經失去了市場主導地位,正受到亞馬遜等電商的沖擊,您認為他會清倉沃爾瑪然后買入亞馬遜嗎?
釋老毛:也不一定,他看不懂亞馬遜。亞馬遜作為美國四大科技股之一,在這一輪牛市中漲幅已經很高了,目前亞馬遜市值為7416.33億美元,關鍵是一直在虧損。這樣的企業完全不符合他對好企業的評判標準。巴菲特不是什么漲的好買什么,而是只投資自己看得懂的企業,他的世界觀和我們不一樣,他極少上網,不用智能手機。他注冊一個網絡賬號是用來打橋牌的。
巴菲特在科技股的投資上,短期來看都是不成功的,真正成功的企業,例如谷歌、亞馬遜、奈飛和臉書,他一個沒投。這些股票在股價翻了幾倍的初期,公司的財務指標情況都不符合巴菲特對好公司的判斷標準,因為早期股價高速增長的時候,往往是這些公司財務最糟糕的時候。包括現在的特斯拉,從財報上看更像一個“騙局”,現金流不夠燒,企業完全沒有利潤。
分析科技股的邏輯要看趨勢或者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不能等同于財務指標。當財務指標變得好看的時候,往往高增長期已經過去了,而進入到一個平穩增長期。這個時候企業市值普遍很高,最好的獲益階段已經過去了。
但這也符合巴菲特的做法,就是寧可錯過,不可過錯。
《紅周刊》:那么是否可以說,巴菲特無論是投資IBM還是投資蘋果,并沒有體現出比其他資金更多的先見之明?
釋老毛:是的。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是好朋友,本來應該對最新趨勢有很多了解,但是巴菲特卻連微軟也沒買。巴菲特很早就說過,自己無法判斷微軟未來的前景。自從微軟換了CEO,從做軟件的企業轉為互聯網企業,微軟股價就噌噌漲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