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靈
騰訊控股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單季度營收805.95億元,同比增長24%;凈利潤233.33億元,同比增長30%。在三季報之前,很多人認為騰訊的游戲增長引擎癱瘓了,它的成長一定會遭到減速換擋,甚至倒擋,但騰訊提交的三季度成績單則是對其能力最好的證明。當然,如果僅看一個季度的成績單,從而看多一個公司,未免也會陷入如同前期很多人因為看不到騰訊短期增長而賣空它一樣的短視陷阱。筆者認為,只有把握住投資的本質,即看清楚騰訊的商業模式,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不會人云亦云,因為短期的下跌而損失長期的收益。
騰訊早已經不是過去的小企鵝了,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不可缺少的頂梁柱,所以騰訊逐漸意識到,只有不斷地開放自己,讓更多有益的合作伙伴來參與體驗整個互聯網行業帶給社會的進步,才能完成騰訊連接一切的夢想。因此,以合作伙伴的視角來看騰訊的現在與未來,我們就可以將其看的更加清楚與長遠。
正如馬化騰在致合作伙伴的信中所言:“騰訊并不是要到各行各業的跑道上去賽跑爭冠軍,而是要立足做好‘助手,幫助實體產業在各自的賽道上成長出更多的世界冠軍。”未來是個互聯網多元化的世界,騰訊做好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助手,與其他偉大的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實現互利多贏,比單槍匹馬爭個你死我活更加具有前瞻性。
目前來看,互聯網的上半場,騰訊在流量上得到不少的紅利,其中一定少不了騰訊與其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無論是大到與滴滴、美團、拼多多、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合作,還是小到與一個個微店,在朋友圈推廣產品的用戶合作,無不體現騰訊給了合作伙伴一個平臺,合作伙伴則造就了騰訊這一個循環法則。在這個階段,騰訊的增長,以及合作伙伴大多數是建立在消費互聯網,也就是2C(需求端)的業務上的。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下半場,且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所以,騰訊未來的目標是,在保證好用戶端的優質體驗,通過產業(供給端)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讓企業更加有效率,從而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這個目標的前提是連接新的產業合作伙伴。
在連接完成人與人,人與服務的大前提下,騰訊高管在多個不同的場合提出了要“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的愿景。所謂產業互聯網,是深入產業,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去改變產業的效率,要更加深入產業,融合更多產業。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小米。小米就是用產業互聯網思維去做手機,雷軍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營銷力量以及使用互聯網產品和開發的數據,從而創造出物美價廉的小米產業鏈產品,實現產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創造出更高品質、更為獨特的產品與服務。
在現在的可視范圍內,小程序無疑是其連接產業互聯網中最亮眼的小明星。第三季度騰訊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同比增長61%,環比增長19%,小程序做出了重要貢獻,小程序經將近兩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有超過150萬的開發者加入小程序開發,日活用戶超過兩億,日均打開四次。
以政務行業為例,騰訊就聯手廣東市政府,針對民生、營商和政務場景推出粵省事、廣東政務服務網和協同辦公平臺三大應用平臺。8月份數據顯示,“粵省事”小程序已實現156項民生服務的一站式“指尖辦理”,注冊用戶數達338萬,日均訪問數179萬,累計查詢辦理量約2202.5萬次。從長遠來看,產品要更新,行業要升級,都可以建立在小程序所創造的生態環境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實現更快的行業迭代。
同時,三季報最大的亮點就是其首次公開在云服務的收入達到60億,其付費用戶達到了3位數的增長。雖然說騰訊云2B業務不是騰訊的強項,而且與阿里云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要想真正擁有產業互聯網的新增長引擎的夢想,沒有騰訊云的快速增長是實現不了的。
展望未來,如果騰訊想在醫療、教育、交通、零售和制造業等領域實現更多的產業技術融合,提供更多樣化、系統化、安全可控的商業解決方案,完成其擁抱產業互聯網的偉大愿景,就必須海納百川地接受更多有益的合作伙伴共同成長。相信如果能達到這些要點,未來市值更肥碩的企鵝或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