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旺平
課堂教學是無效,低效還是高效,并不僅僅取決于教師教學是否認真,是否完成了教學內容,而應該是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到了多少知識,和在某些方面得到了發展。講求實效,提高效率,只重形式不重實效不行,靠侵占大量課余時間鞏固知識也不行,唯一的出路是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要效率。高中新課程留給教師,學生開發的空間很大。由于學生程度,教學條件等多方面的差異,所以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適度加工教材內容,讓教材內容更帖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就有效數學課堂方面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高效的課堂引入
精心設計課堂引入,把學生的興趣開始就牢牢抓住,使學生在整堂課中能精神飽滿的投入學習中。
1.挖掘課題意義引入新課
高中數學課題比較新穎,挖掘課題意義,同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巧妙的引出新課。在講解等比數列求和時:兔子和烏龜賽跑,烏龜在前方1里處,兔子的速度是烏龜的10倍,當它追到1里處時,烏龜前進了1/10里,當它追到1/10里,烏龜前進了1/100里;當它追到1/100里時,烏龜又前進了1/1000里……
①分別寫出相同的各段時間里兔子和烏龜各自所行的路程;
②兔子能否追上烏龜?
引用數學中古老的謬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等比數列的結構特點,且學生無一人能解釋兔子永遠不能追上烏龜這一謬論錯在哪里,接著教師一步步去引導學生分析探究該問題中的數列結構,學生興趣十分濃厚,很快會進入主動學習
2.挖掘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引入新課
注重挖掘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類比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習分類計數原理與分布計數原理一課時引入:從甲地到乙地有3條路,從乙地到丁地有2條路;從甲地到丙地有3條路,從丙地到丁地有4條路,問:從甲地到丁地有多少種走法?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用到計數的兩個基本原理: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愉悅氛圍中不知不覺進入了學習狀態,喚起了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堂教學中不斷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動腦,思考問題,盡可能地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精心設計提問,不斷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課堂提問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也是增加學生注意力的好辦法。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問題,課堂上問題的設計必須準確、清楚,符合學生認知特點,適應學生認識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問題。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要讓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的回答代替其他學生的思考,掩蓋其他學生的疑問。如:高中數學課本中有這樣一道題:已知a,b,m∈R+,并且a
2.精心設計游戲,不斷地保持學生的思維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按照高中數學新的《課程標準》,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數學知識得到提升,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由于傳統觀念認為,做游戲是小朋友們的事,所以很少用于高中數學教學。其實不然,“好玩”不僅是兒童的天性,青年人對游戲也有著極大的興趣。
三.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例題和練習
新教材中例題,練習設置較少,使得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我認為例題的選編和教學是課堂教學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要精選例題,練習。選出的例題,練習要突出重點,能加深對教學最基本最主要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例題講解前,留給學生思考時間;講解中,讓學生陳述不同解題思路,對于解題過程中的閃光之處或不足之處進行褒揚或糾正;講解后,對解法進行總結。對題目盡量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用。
四.教學后進行及時反思
1.教學行為的反思
從“得”的方面,重點反思這節課的特色是什么。例如: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學生學習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轉變;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如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濃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等等。從“失”的方面,查找哪一個環節設計不合理,哪一個問題設計不科學,為什么沒有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內容安排為什么沒有在40分鐘內完成等等;
2.學生作業反饋的反思
作業布置哪個層面上的問題學生反饋較差,是概念不清楚,是知識點掌握不到位,還是運算能力差,或者是解題思維混亂等等;同時也給予相應的應對策略,找時間對學生知識薄弱環節進行補救。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