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岐
對于新時期大學生,其作為我國發展的重要的接班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則十分有必要。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路徑上,本文主要從深入推進高校精神文化建設、努力打造開放性教學科研創新平臺等方面進行分析。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且基礎較為薄弱的發展中國家。注重知識和人才創新能力的培育,是我國保障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環節。因而在培育新時期大學生創新能力工作上予以一定的投入和支持。
一、大學生創新能力現狀
(一)邏輯思維能力較強,但缺乏一定的創新觀念和創新欲望
根據對現代大學生能力調查情況來看,其在對問題邏輯推理運用上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在邏輯思維過程中,沒有體現出自己的理念,以至于對于自身在過程中發現的靈感,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掌握。就算學生掌握發現靈感,也不懂得如何利用各種條件來對創新想法進行驗證。
(二)理論知識掌握比較扎實,實際操作能力較差
在學習中,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教師造教學中只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而忽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長期下去,就使得學生在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的比較扎實,而在動手操作能力上比較薄弱。針對這種現象,高校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在創新能力上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二、新時期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路徑
由上述分析得出,大學生創新能力存在的問題,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身發展。同時還不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因而需要加強對學生在創新能力上的培養。對于新時期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高校和教師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方式。
(一)深入推進高校精神文化建設
作為高校,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要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給學生在學習中營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特征。文化環境作為人格形成的關鍵條件,任何人都會在文化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自己的人格。大學中的文化精神,是學生創新自身人格發展的“溫室”,同時也是大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獨特氣質的精神文明成果。由此可見,推進高校精神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建設高校文化精神,則需要學校和教師注重在科學精神、創造精神、自由精神以及批判精神的創新建設。
(二)堅持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積極打造具有開放性教學科研創新平臺
為了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則就需要學生在學習專業上具備扎實且專業的基礎知識。以便能夠更好的滿足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對于如何在保障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深入的挖掘學生想象力。則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作為高校,其所創新的主要平臺就是實際教學科研創新平臺。在打造具有開放性教學科研平臺上,首先就要注重對教學課堂在開發性和互動模式的構建。另外,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上,還要在大學生專業素養上予以足夠的重視。在此過程中,高校還要不斷的完善實驗室中的軟硬件設施,并組建科研小組,鼓勵學生在實驗室探索各種科研項目。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更好的培養學生對問題研究的興趣和水平,還在提高自身創新能力上起到重要作用。
(三)以創新為主題,深入推進大學生校園科技文化活動
開展大學生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因而高校需要對這個活動的開展予以足夠的重視。在開展這項活動時,首先需要對活動內容進行設計。為了能夠在本次活動中激發學生創新手段,學校和教師就要能夠在活動內容上突出各個專業技能競賽和創造發明比賽等具有科技性的競賽活動。在這些活動的開展下,有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另外,學校還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推進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在此活動中,著重建設不同類型科技協會和科研興趣小組。在小組參與活動過程中,作為教師,則必須加強對活動的管理和引導。特別是對各類科技文化活動的設計。
在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下,其對人才的需求更高,即需要具有專業知識扎實、實踐能力較強以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之所以如此重視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不僅是為了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也是提高我國在國際競爭力中的重要途徑。但是根據目前情況來看,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因而需要高校在這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于如何培養新時期大學生創新能力,作位高校,則可按照上述培養路徑來進行,如,深入推進高校精神文化建設、堅持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積極打造具有開放性教學科研創新平臺以及以創新為主題,深入推進大學生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等方式。通過這幾條培養路徑,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上發揮出重要作用,從而使得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逐漸成為未來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