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賢容
從改革開放至今為止,英語教學在學校課程中占據了越來越多的地位,并且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英語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英語課程的一些弊端也逐漸顯露了出來,阻礙了我國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感到吃力,并且因為應試教育的原因,教師教授的英語過于注重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實踐部分。為此教師方面需要繼續深化英語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要不斷地優化英語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效率,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
一、我國英語基礎教育發展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英語基礎教育發展
我國學習英語的時間并不長,從近代開始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教育歷史,而在這一百多年中,因為政治環境的不斷變化,不同時期的基礎英語教育也存在了一定的歷史特征。在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北大著名英語教育專家楊教授認為,當前北京大學英語系英語水平,大學三年級的英語水平等于三十年代高中畢業生的英語水平。而到了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逐漸加深,繼續一大批的英語人才,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之內我國的基礎英語教育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一大批英語人才進入了英語教師崗位,并開設中小學英語課程。同時,越來越多的基礎英語教育工作人員開始用辯證的目光看待基礎英語教育的改革,而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二)我國英語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
1.英語實踐性不強
我國的英語基礎教育過程中,大部分的老師教學都是照本宣科,完全是在一種理想的情況下去教導學生。而學生學習的英語大部分都是書面語言,實用性不強,無法進行正常的英語交流。雖然國家政府不斷地提出了要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但所有的學校與地區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測驗都是以考試為主。過于注重筆試成績,導致了發展學生口語成為了空談。
首先是學生的考試方面,大量使用了客觀題的形式,而這種題目無法反映出學生實際的語言能力,反而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是學生考試的內容與時間的限制,因此教師在出題的時候稚職能縮小學習范圍,讓學生與教師將時間都放在了考點上的反復學習,最終影響到了學習效果。
2.缺乏實用性和交際性
英語應該作為一種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學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多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但教師還在相當程度上過于注重知識的落實,組織活動時總擔心“考點”,依舊一味在活動中套入很多語言知識、練習題等。在英語教學中過分注重語法、寫作、閱讀和答題技巧的培養,忽視了學生英語運用技能的發展,弱化了學生聽、說交際能力的訓練,使聽、說、讀、寫、譯這幾種英語學習要求變為了單純的讀和寫,完全違背了英語學習的過程,即先聽后說、先說后讀、先讀后寫,使學生進入了畸形的、沒有實用性和交際性的英語學習中,英語喪失了使人與人能夠更好溝通的作用。
3.本土文化的輸入缺失
“交際能力是得體使用語言的能力,是知道什么時候說什么樣的話的能力,以及該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等,這與文化背景知識有著直接的關系”,即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各民族語言和各民族的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英語作為一門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它是一種交際工具,對英語的學習是為了培養我們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使用英語交流,并不是只進行非常淺顯的打招呼這樣的交流。然而,在我國英語的學習中過于強調西方文化,缺乏對中國本土文化的滲透,使許多高中生在使用英語表達時,能夠對西方文化侃侃而談,但談到中國本土文化時,卻面露難色,不知如何用英語表達,又或者表達出來之后讓人并不是十分地理解。這種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對本土文化輸入的缺失,造成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的不平衡性,導致學生產生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二、基礎教育改革下英語教學新思路
(一)樹立正確的外語教育觀
所有的教學行為都會受到某種觀念的影響與支配,尤其是一些在一線工作的英語教師,他們不應當單純的關注英語的實用性與工具性,還需要將語言的認知與文化屬性融入到教學中去。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得到多少分數,而是為了文化的交流與理解。再有,個體的潛能發展,尤其是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是教育的主要任務。如果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那么英語教學只會變成模仿教學,變成機械式的填鴨教學。同時,政府方面可以嘗試將三大主科在高考中的分數占比進行適當的調整,通過對分數的調整來弱化英語的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英語熱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且也能能夠讓英語在考試中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至于出現一段時間內英語人才的短缺。
(二)提升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1.創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平臺
對于學生而言,學生對英語口語的學習能力不足,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生活在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中,想要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其關鍵就是將英語教學的思路朝著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向發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生之間能夠時常通過英語進行交流,這樣在交流的過程中,就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失誤,以便改正。而且學生在進行口語交流的過程中,不在單單的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能夠主動的融入到探索學習之中。此外,通過合作式的口語交流,還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競爭意識,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2.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口語基礎是英語教學的最初階段,也是最重要的學習階段,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英語口語,才能夠將這些口語運用到日常的交流和學習中。因此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加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在基礎教育改革下,學生應該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漸擺脫被動學習的局面,提高學生的自制力。
(三)創新英語教學方式
1.以互動式的教學為依托
互動式教學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多樣化和課程教學的動態性方面,通常情況下,英語教學方式應該勇于突破慣性思維,但是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是預成型和生成性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在基礎教育改革下的英語教學就應該采取對話教學、啟示教學、言說教學和示范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將這四種教學模式交替使用,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現英語教學課程的個性化發展
英語教科書應呈現一定體系、設置個性化的課程。要編寫一套能相互銜接的從小學開始,到初高中一直到大學的一體化英語教科書,并在每個學習階段開設不同的個性化課程。如在初高中階段可開設語法課、聽說課、閱讀寫作課;在大學階段,針對學生的英語基礎,實施英語分級、分層次教學。通過分層次教學的方式,可以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在突顯學生個性的同時,還可以更好的提升教學的效率。
致謝:在經過不斷努力的一段時日中,終于完成了本篇論文。所以借著這個機會,向那些幫助和照顧過我的人們表達我最衷心的謝意。在這里我要感謝我的同事們,感謝你們在我撰寫論文過程中對我幫助與支持,為我的論文提出了自己的寶貴意見。
(作者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