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勇


【摘要】目的:探究婦產科患者陰道不規則流血的臨床情況,并對其臨床治療情況做出分析。方法:將80例婦產科陰道不規則流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其均進行病發原因和表現的分析,同時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治療)和觀察組(綜合治療);治療后統計并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分析發現患者的病發原因包括異位妊娠、流產、子宮內膜息肉等;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陰道流血、白帶異常等情況;對兩組患者分別實施治療后,觀察組效果100.0%明顯好于對照組87.5%,且兩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婦產科患者陰道不規則流血原因較多,同時患者發病后易出現多種表現,臨床應該積極詢問患者情況,做出及時的診斷和對應治療。
【關鍵詞】婦產科患者;陰道不規則流血;原因
婦產科患者身體情況較為特殊,因此容易表現出陰道不規則流血等異常情況,即在非月經周期內發生陰道出血;出血發生后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時可能導致患者貧血狀況的出現,而持續未得到控制和治療,則很有可能演變為出血性休克,最終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我們應該及時針對患者的出血情況進行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本文則著重分析引導不規則流血的原因、病發表現和治療等情況,目的在于總結臨床經驗,現將研究詳情做出整理和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80例婦產科陰道不規則流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其均進行病發原因和表現的分析,患者均為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間收治的病例,同時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治療)和觀察組(綜合治療)。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8~66歲,平均年齡為(41.03±3.02)歲,40例患者中36例經產婦、4例無分娩史;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8~65歲,平均年齡為(41.36±2.69)歲,40例患者中35例經產婦、5例無分娩史。兩組患者基本情況無顯著差異(P>0.05),因此可實施組間比較。
1.2方法
針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均進行觀察,結合患者表現分析其流血的原因,并按照組別對患者實施分組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治療,即給予患者清官、止血、消炎等干預,并密切觀察患者臨床情況。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治療,即根據患者癥狀對其實施選擇性治療,可選擇的方法包括:1)內膜萎縮法:炔諾酮2.5mg每次,1天平均用藥3次,用藥方法為溫水沖服,止血后減少劑量并進行維持治療,1周后保持每天用藥1片即可,連續用藥3周;2)孕激素內膜剝脫止血法(無年齡使用限制):每天服用甲地孕酮8mg,連續用藥1周,同時給予黃體酮肌肉注射,連續注射4天左右,每天用藥1次,每次劑量為20mg;3)雌激素內膜修復止血法(不能刮宮者適用):選擇2~4mg苯甲酸雌二醇進行肌肉注射,間隔6小時用藥1次,止血后停止;肌注用藥同時給予2.5~5mg雌激素,平均每天用藥3次,止血后停止。治療過程中均需要對患者情況實施密切觀察,并檢查患者的相關指標,考慮是否需要對患者實施清官術進行再次治療。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的病發表現、病發原因,并按照組別對其相應情況進行統計和比較;2)觀察并評價本次治療效果,治療后患者出血癥狀消失,且臨床不適癥狀得到完全緩解或消失,則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自覺癥狀減輕但尚未消失,出血量顯著減少但仍有出血則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無改善,出血仍然存在或出現加重則為無效;其中有效率和顯效率之和則為總有效率。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整理,其中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X2檢驗;檢驗所得P值,滿足P<0.05則認為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病發原因
分析發現患者的病發原因包括異位妊娠、流產、子宮內膜息肉等。其詳細情況見下表1。
2.2患者臨床表現
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陰道流血、白帶異常等情況,且多數患者存在兩項以上癥狀重復的顯現。其詳情見表2。
2.3患者治療效果
對兩組患者分別實施治療后,觀察組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其詳細情況見下表3。
3討論
婦產科患者陰道不規則流血在臨床十分常見,本次我們對相關患者展開研究和治療,分析發現患者的病發原因包括異位妊娠、流產、子宮內膜息肉等,其中功能性失調性子宮出血最常見;一般臨床可患者排卵情況將其分為排卵型功能性失調性子宮出血、和無排卵型功能性失調性子宮出血,育齡期婦女多數存在排卵現象,此時可能因為子宮內膜脫落,但是黃體功能不足,進而使得出血情況出現;而無排卵的患者出血機制可能為,內分泌出現紊亂,此時處于圍絕經期,患者的卵巢功能尚未完全終止,出現激素分泌和異常現象,進而導致出血現象的發生。而流產、異位妊娠等引起的出血主要是患者的子宮受到直接損傷,導致出血的異常發生,且容易表現處大量出血現象。
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陰道流血、白帶異常等情況;所以臨床在發現患者存在出血現象后,應該及時對患者的病因進行詢問,同時詢問既往出血史、病史、月經史等,便于對患者的病發情況做出準確判斷。目前臨床采用的超聲診斷、腹腔鏡診斷等均能夠對患者做出相應的判斷,故我們可結合患者臨床情況對其做出分析,并及時給予治療。本次研究對常規治療和、綜合對癥治療的效果分別進行了探討分析,結果顯示采用綜合對癥治療的觀察組效果100.0%明顯好于對照組87.5%,且兩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而綜合對癥治療對患者產生良好效果的機制可能在于,其通過癥狀和發病情況選擇治療措施,符合了個體化治療的需求,因人而異的給予了相應干預,因此可幫助患者陰道出血情況及時得到控制,所以綜合治療方法更加值得臨床中關注和使用。
綜上所述,婦產科患者陰道不規則流血原因較多,同時患者發病后易出現多種表現,臨床應該積極詢問患者情況,做出及時的診斷和對應治療;本文采用綜合對癥治療的效果良好,值得臨床優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