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

【摘要】目的:觀察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并進行評價。方法:將本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88例產后出血產婦按隨機分組的方式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給予對照組產婦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對比兩組產婦產后24h出血量及護理滿意度間存在的差異。結果:觀察組產婦產后24h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產后出血護理中加入健康教育可以顯著降低產婦產后24h的出血量,提升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關鍵詞】健康教育;產后出血;應用效果
產后出血是產科的常見臨床并發癥,起病較快,產婦可能由于失血過多產生休克癥狀,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對于產后出血產婦應用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旨在探討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將88例產后出血產婦納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8例產后出血產婦納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初產婦65例、經產婦23例;產后出血原因:軟產道損傷8例、胎盤原因24例、子宮收縮乏力56例,將所有產婦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
觀察組產婦年齡21~43歲,平均(29.4±2.7)歲;孕周36~42周,平均(38.8±1.0)周。
對照組產婦年齡20~45歲,平均(30.5±2.3)歲;孕周37~42周,平均(38.8±1.0)周。
兩組產婦的一般臨床資料經核對處理,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的護理方法,針對不同的出血原因采用不同處理方法:1)子宮收縮乏力:對產婦的子宮進行按摩刺激子宮收縮,必要時肌內注射催產素、宮縮劑促進產婦的子宮收縮。可使用消毒紗布進行填塞,起到局部止血的作用;2)胎盤原因:及時取出胎盤,評估胎盤、胎膜的完整性,做好刮宮手術的準備工作;3)軟產道損傷:護理人員仔細檢查產婦產道,觀察是否出現陰道血腫的情況,對于陰道血腫的產婦需要先清除血腫,再將損傷部位進行縫合。
觀察組產婦在此基礎上接受健康教育,主要為:1)運動指導:產婦在治療期問需要臥床休息,為避免產婦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護理人員需在產婦各項生命體征趨于穩定后,指導產婦下床進行適當的運動。運動期間需要有人陪護,產婦的動作盡量緩慢,幅度不宜過大,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5~10min左右;2)抗感染指導:護理人員需要叮囑產婦注意保持個人衛生,勤換衣物,在治療期間禁止同房。指導產婦應用高錳酸鉀溶液對會陰部進行清潔;3)飲食指導:產婦完成分娩后往往體質相對虛弱,護理人員需要指導產婦選擇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1.3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1.3.1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產婦產后24h的出血量,進行核對分析;統計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觀察兩組間表現出的差異性。
1.3.2評定標準 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通過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問卷采用匿名填寫的形式,產婦填寫完畢后進行回收統計,問卷總分為100分,產婦的滿意度分為滿意(>90分),一般滿意(60~90分),不滿意(<60分)3種。
1.4統計學處理
用(x±s)的形式,表示兩組產婦產后24h的出血量,并用t值檢驗;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兩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情況,并用X2值檢驗。在用SPSS 20.0軟件核對后,用P<0.05表示兩組患者的各指標數據具有明顯差別。
2結果
觀察組產婦產后24h出血量為(260.8±53.4)mL,明顯少于對照組(428.8±48.3)mL,兩組間形成顯著差異(P<0.05)。
觀察組中43例產婦對護理服務表示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7.73%(43/44);對照組中35例產婦對護理服務表示滿意,護理滿意度為79.55%(35/44),觀察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結論
造成產婦產后出血的原因眾多,故產后出血是產科的常見并發癥。該病癥來勢兇猛,可造成產婦缺血性休克,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產婦的生命安全會受到嚴重威脅。健康教育是指有組織性與計劃性的實施教育工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患者認識到健康正確的生活方式,從而消除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因素。在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應用可以幫助產婦發現并改善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做好疾病的防范措施。
本次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應用于產后出血護理可以顯著降低產婦產后24h出血量,提高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