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剛

【摘要】目的:探討乳腺癌患者應用多層螺旋CT診斷的臨床作用。方法:選擇60例乳腺癌患者,均為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并經病理檢查證實。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檢查,分析臨床特征。結果:乳腺腫塊以外上象線為主,共52例,占86.7%;形態多呈不規則狀,共46例,占76.7%;邊緣見毛刺20例,占33.3%;皮膚改變8例,占13.3%;乳頭內陷4例,占6.7%;周邊侵犯10例,占16.7%;周邊淋巴結腫大38例,占63.3%;其中縱隔淋巴結6例,腋窩淋巴結32例。均行增強掃描操作,腫塊CT值在平掃時平均為(32.3±11.5)HC;增強后平均(78.4±26.4)HU。平掃CT值與增強掃描CT值相差為ΔCT,本研究中,ΔCT值升高平均(49.7±32.7)HU,ΔCT值≤30HU共8例,占13.3%,>30HU共52例,占86.7%。不均勻強化36例,均勻強化24例。結論:乳腺癌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檢查,可為術前分期、術后復查提供有力參考依據,并可發揮一定水平的定性診斷作用。
【關鍵詞】乳腺癌;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
乳腺癌為惡性腫瘤領域最為常見且對機體構成極大危害的疾病類型之一,隨著近年女性生存壓力的增大,加之環境污染狀況加劇,其發病率逐年上升,對公眾整體健康水平造成了嚴重影響。早期明確診斷,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參考依據,是改善患者遠期預后的關鍵。本次研究針對所選病例,應用多層螺旋CT進行診斷,取得了理想效果,現回顧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60例乳腺癌患者,均經術前穿刺活檢和術后病檢證實。均為女性,年齡30~65歲,平均(55.2±2.6)歲,行CT平掃及相應的增強掃描,明確特征表現。
1.2方法
檢查均在Philips-Mx8000掃描機下實施,參數:電壓調整至120kV,電流調整至200ms。體位:均為俯臥位,取海綿墊應用,使雙乳保持在自然下垂狀態,上舉雙臂,于頭兩側放置。以胸廓入口位置至乳房下緣為掃描范圍,將整個乳腺包括。均行容積掃描,螺距設置為1.25,層厚為5.0mm。行增強掃描時,取非離子型對比劑經肘靜脈注射,注射劑量為80~100mL,注射速度為3mL/s,完成注藥后60s,行掃描操作,并分別在180、300、480s時開展重復掃描。將獲取的圖像數據向后處理工作站傳送,行矢狀位或冠狀位多平面重建、四維重建。分析病灶的CT特征,并觀察周圍組織情況,與病檢結果對比。閱片工作由2名專業醫師完成。
1.3統計學分析
涉及數據均輸入SPSS 13.0,組間計數資料乳腺腫瘤位置、形態占比采用(%)表示,行X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病檢結果
本組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單純癌6例,浸潤型導管癌36例,腺癌8例,髓樣癌10例。
2.2 CT特征
乳腺腫塊以外上象線為主,共52例,占86.7%;形態多呈不規則狀,共46例,占76.7%;邊緣見毛刺20例,占33.3%;皮膚改變8例,占13.3%;乳頭內陷4例,占6.7%;周邊侵犯10例,占16.7%;周邊淋巴結腫大38例,占63.3%;其中縱隔淋巴結6例,腋窩淋巴結32例。腫塊位置和形態特征見表1。
2.3增強掃描
均行增強掃描操作,腫塊CT值在平掃時平均為(32.3±11.5)HU;增強后平均(78.4±26.4)HU。平掃CT值與增強掃描CT值相差為ΔCT,本研究中,ΔCT值升高平均(49.7±32.7)HU,ΔCT值≤30HU共8例,占13.3%,>30HU共52例,占86.7%。不均勻強化36例,均勻強化24例。腫塊周圍有細小的血管叢檢出14例,腫瘤引流血管增粗24例。
2.4螺旋CT重建
60例患者中行薄層重建、多平面重建、四維重建32例,腫塊顯示的同時,可對淋巴結清晰顯現,并可對腫塊、腫瘤周圍血管等立體顯示,使病灶表現為一種立體空間狀。
3討論
雖超聲、鉬靶X線攝影是目前臨床主要對乳腺癌進行篩查的手段,但多層螺旋CT通過平掃和增強掃描操作,可對病灶位置、大小、形態等更為直觀、清晰顯示,且可輔助掌握病灶周圍、淋巴結累及情況,為臨床診斷、鑒別診斷提供了有力參考依據。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乳腺癌腫塊多在乳腺外上象限分布,以不規則形為主,可有乳房后間隙消失、邊緣毛刺、乳頭內陷等各種浸潤現象。經進一步觀察示,腫瘤密度在平掃檢查時,相較腺體,通常居更高水平,如腫塊較大時,可有液化壞死區檢出。因惡性腫瘤相關組織血運呈較為豐富顯示,癌組織攝碘能力、碘濃度均較強,腫瘤細胞代謝十分旺盛,故行增強掃描后,觀察腫塊,可表現為明顯的均勻強化或不均勻強化。本組ΔCT>30HU的患者占86.7%,雖ΔCT值的高低對乳腺癌的診斷作用尚無確切定論,但有研究示,增強后CT值有25~45HU升高,或升高的幅度更為嚴重,可高度懷疑為惡性病變。本次研究以30HU為界,對乳腺癌進行診斷,有一定的特異性和敏感性。觀察CT影像特征,腫塊邊緣存在血運增加的情況,有腫瘤引流血管增粗征象,具一定的參考價值。本組行薄層重建、多平面重建、四維重建32例,腫塊顯示的同時,使病灶表現為一種立體空間形態,為手術方案的確定打下了良好基礎。
同時,醫生在對乳腺癌進行診斷時,還需做好與纖維瘤、乳腺增生等良性乳腺疾病的鑒別。可通過對直接征象、間接征象、病灶增強掃描結果觀察來進行區分,以對疾病的病理性質明確。如乳腺癌的直接征象為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與周圍組織存在粘連,邊緣有毛刺,而良性腫塊邊緣光滑,呈類圓形,與周圍組織分界清,邊緣無毛刺等,醫師需對各項特征進行明確掌握,以提高綜合診斷成效。
綜上,乳腺癌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檢查,可為術前分期、術后復查提供有力參考依據,并可發揮一定水平的定性診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