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婷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養心湯聯合倍他樂克治療擴張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本院接收的擴張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8例,入選時間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隨機拋硬幣的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分別應用倍他樂克和養心湯聯合治療方法。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7.2%,與對照組患者的66.7%相對比,兩組治療效率差異明顯(P<0.05);統計分析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心室指標,沒有發現差異(P>0.05),治療后發現兩組患者的各項心室指標均改善,且同一時間段觀察組患者心室指標改善更明顯(P<0.05)。結論:治療擴張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將養心湯與倍他樂克聯合使用,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率,并改善患者心功能。
【關鍵詞】養心湯;倍他樂克;擴張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
擴張性心肌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左心室或雙心室擴張,同時伴隨收縮功能障礙。患者病情呈現出進行性發展,多表現為頑固性心力衰竭,病死率非常高。關于此種疾病的發病原因,至今仍無明確定論,臨床治療效果欠佳,預后效果差。本研究分析養心湯聯合倍他樂克治療擴張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本院接收的擴張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8例,入選時間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隨機拋硬幣的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9例,男21例,女18例,患者年齡為35~75歲,平均年齡為(56.2±10.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為(2.1±0.9)年。觀察組39例,男22例,女17例,患者年齡為36~75歲,平均年齡為(57.1±10.2)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為(2.4±1.1)年。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一般性資料并無實質性差異,具有可對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臥床休息、吸氧、抗感染、限鹽治療,予以利尿劑、洋地黃與轉換酶抑制劑治療。對照組患者服用倍他樂克(阿斯特拉公司,國藥準字Z20051021)治療。患者藥物使用小劑量6.25mg的倍他樂克開始,每天2次,每周逐步增加倍他樂克的量,直至每天的劑量達到50~150mg。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養心湯治療。藥方組成包括20g黃芪,16g曲半夏,14g當歸,9g川芎,10g肉桂,8g柏子仁,14g酸棗仁,12g北五味子,10g人參,8g甘草,14g茯神,16g白茯苓,每天1劑,分早晚服用。所有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心室舒張末內徑(LVDD)、左室射血分數(LVEF)以及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并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效率。
顯效:與治療前相比,患者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已消失;有效:相對比治療前患者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已改善:無效:治療前后患者的癥狀沒有發生顯著變化。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專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此次研究活動產生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利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分別采用卡方檢驗和t檢驗,以判斷兩組數據差異性,如P<0.05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7.2%,與對照組患者的66.7%相對比,兩組治療效率差異明顯(P<0.05)。詳隋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改善效果對比
統計分析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心室指標,并沒有發現差異(P>0.05),治療后發現兩組患者的各項心室指標均改善,且同一時間段觀察組患者心室指標改善更明顯(P<0.05)。詳情見表2。
3討論
關于擴張性心肌病的產生機制,至今仍無明確定論。但該種疾病的形成和進展與患者自身免疫、基因遺傳和體外病毒持續性感染相關。最近幾年臨床治療多采用西藥,如利尿劑、強心劑、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能量代謝與擴張血管藥等。此次研究活動的展開,對照組患者常規西藥治療效果顯著。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養心湯,臨床效果更明顯,即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7.2%,與對照組患者的66.7%相對比,兩組治療效率差異明顯(P<0.05);統計分析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心室指標,沒有發現差異(P>0.05),治療后發現兩組患者的各項心室指標均改善,且同一時間段觀察組患者心室指標改善更明顯(P<0.05)。在中醫學理論中,擴張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屬于水腫、心悸的范疇。可見,在中醫理論的支撐下展開治療,更有利于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治療擴張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將養心湯與倍他樂克聯合使用,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率,并改善患者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