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摘要】目的:探討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在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30例,觀察組患者采取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人工氣道管理,對比兩組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VAP發生率和再插管率。結果: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VAP發生率、再插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應用在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有利于疾病治療,促使患者病情康復。
【關鍵詞】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重癥哮喘;呼吸衰竭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發病急,病程長,難以根治,呼吸衰竭是哮喘一種常見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對于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規范用藥基礎上,還需配合科學的護理干預。集束化管理是一種新型護理管理,可獲取良好的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本研究選取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組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案,旨在探討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在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3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最小的是26歲,最大的是79歲,平均年齡(46.32±6.54)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最小的是28歲,最大的是80歲,平均年齡(47.28±6.3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對比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人工氣道管理,觀察組患者采取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1)對于插管患者,采取雙套白紗繩非活動固定,左右一橫指松緊度為宜。評估器官插管的深度,并將氣管插管固定好,保持適宜松緊度。2)針對患者不同體位,合理調節氣囊壓力,定期監測氣囊壓力。3)定期為患者翻身、扣背,科學吸痰,并加重痰液評估。4)注意手衛生,嚴格進行衛生手消毒。同時,針對患者口腔情況,選擇相應的口腔護理液實施口腔護理,防止口腔發生感染。5)規范呼吸機管道更換流程,吸入純氧后,分離接口,更換呼吸機管道,并注意管道連接情況,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1.3評價標準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VAP發生率、再插管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機械通氣時間和ICU住院時間以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VAP發生率、再插管率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若組間對差異值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VAP發生率和再插管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VAP發生率、再插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人工氣道是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的總稱,同時也是各種通氣障礙維持呼吸的重要通道,人工氣道管理的效果將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如果管理不當,將繼發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建立人工氣道,呼吸道將直接連通大氣,失去加溫加濕、過濾效果,對此,人工氣道管理對于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具有重要意義,可有效維護氣道,降低VAP發生率和再插管率。人工氣道管理涉及諸多環境,每一個步驟都將產生不同的效果,采取有效的人工氣道管理對于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具有重要的意義。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是應用循證護理,集合一系列護理措施,使得患者在整個住院期間都獲得更好的護理方法,效果明顯,在諸多疾病護理中都具有明顯優勢。
通過本次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科促使患者病情恢復,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和ICU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的VAP發生率和再插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科有效降低VAP發生率和再插管率。
總而言之,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應用在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有利于疾病治療,促使患者病情康復,是護理管理的一種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