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晴 鄭建軍


【摘要】目的:探討超聲與鉬靶攝影對乳腺導管內癌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乳腺導管內癌患者,按照診斷方法分為超聲組17例、鉬靶組17例、聯合組16例。超聲組患者行超聲診斷,鉬靶組患者行鉬靶攝影檢查,聯合組患者采用超聲與鉬靶攝影聯合診斷,對比三組患者診斷價值。結果:超聲組患者診斷符合率為52.94%,鉬靶組患者診斷符合率為76.47%,聯合組患者診斷符合率為87.50%。結論:超聲與鉬靶攝影診斷乳腺導管內癌都具有一定價值,兩者聯合應用可以顯著提高診斷符合率,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超聲;鉬靶攝影;乳腺導管內癌
乳腺導管內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也稱導管原位癌,是乳腺癌的一種癌前病變或非浸潤性癌變病灶,患有DCIS的患者如不及時加以治療,約有30%的幾率會進展為乳腺癌,因此早期確診DCIS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超聲與鉬靶攝影兩種檢查方法診斷DCIS的應用價值,取得了一定成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乳腺導管內癌患者50例,分為三組行超聲檢查、鉬靶攝影檢查和聯合檢查。50例患者年齡24~63歲,平均年齡(43.5±19.5)歲,其中未觸及腫塊患者16例,腫塊直徑為1~2cm患者25例,腫塊直徑2~5cm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通過相關診斷確診為乳腺導管內癌患者,且所有患者對此次臨床研究知情同意,對比三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超聲組、鉬靶組、聯合組分別采用超聲檢查、鉬靶攝影檢查和聯合檢查三種方法,具體方法如下:超聲檢查:患者檢查時為仰臥位,采用美國GE公司logiQ7彩色超聲診斷儀對患者乳房及腋窩進行全方位掃描,記錄掃描結果。鉬靶攝影檢查: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MAMMOMAT3000全數字化乳腺鉬靶攝影機對患者內斜、外泄等體位進行攝影,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加壓攝影,記錄檢出結果。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腺體背景回聲,導管擴張或腫塊進行記錄對比。如存在導管擴張現象,則對患者導管位置、透聲情況等進行記錄;如存在腫塊,則對患者腫塊大小、形狀、邊緣、密度情況進行記錄,并對出現鈣化的患者記錄其鈣化分布及數量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資料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分析研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率(%)表示。若P<0.05,則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超聲組診斷符合率
對三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檢查方式并詳細記錄其診斷結果,超聲組診斷陽性9例,陰性8例,符合率為52.94%,其中低回聲性結節1例,導管擴張2例,囊實性結節3例,腺體鈣化4例,腫塊鈣化5例,未見異常2例。詳見表1。
2.2鉬靶組診斷符合率
鉬靶組診斷陽性13例,陰性4例,診斷符合率為76.47%,其中腫塊鈣化5例,鈣化6例,腫塊3例,未見異常3例。詳見表2。
2.3三組患者診斷結果對比
聯合組患者診斷檢測出陽性14例,陰性2例,診斷符合率為87.50%。可見鉬靶組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超聲組(X22=12.122,P<0.05);聯合組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鉬靶組(X2=4.119,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3討論
乳腺導管內癌(DCIS)是一種潛在的惡性病變,其可能會導致患者乳房內或腋下出現腫塊,有時會引起患者乳房形狀發生改變,出現乳頭溢液、疼痛等癥狀。目前在醫學上對DCIS的發病原因還不確定,有一定的研究表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發病率較高,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DCIS發病率也會逐步提高。
DCIS影像學中包括了鉬靶檢查、超聲檢查、MRI檢查和乳管鏡檢查,其中鉬靶檢查是利用患者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衰減程度來判斷的,可以對患者體內不規則的高密度腫塊和鈣化情況進行判斷,在臨床中廣泛使用。在本研究中,為起到對乳腺導管內癌的早期診斷,使患者及時接受治療,將乳腺癌發病可能扼殺于萌芽狀態。使用了超聲檢查與鉬靶攝影檢查兩種診斷方法,并將50例乳腺導管內癌患者分為三組,分別采用超聲檢查、鉬靶攝影檢查及聯合檢查三種診斷方法,對比其臨床價值。通過結果中的數據可以發現采用超聲診斷乳腺導管內癌診斷符合率較低,而鉬靶攝影檢查略高于超聲檢查,但兩者聯合應用診斷符合率較高,達到了87.50%,與李曉云的研究基本一致。鉬靶攝影檢查時即使患者未出現腫塊,也可以對患者極小的鈣化點、壞死組織進行識別,但鉬靶攝影檢查也有可能被患者乳腺所影響,降低了診斷符合率。可見兩種診斷方式均有其特點,可以在不同患者的不同病變情況下發揮優勢。
綜上所述,在患者乳腺導管內癌的診斷中單獨使用超聲或鉬靶攝影檢查檢出率較低,應將超聲與鉬靶攝影檢查聯合應用,發揮最大價值,起到早期診斷作用。